从文明交流、融合、创新的角度来看,文明的发展越细越好。

让我们引用一些学者的话来说明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关系。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文明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人类学家指出了文明区别于新石器文化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制度建立的国家政权,贡赋或税收,文字,社会划分成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世界通史》第一卷第105页,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Kluckhohn(美国学者)提出文明有三种表现形式:①有一系列常住城镇、集镇或人口至少5000人的城市;(2)已经发明和使用了文字;(三)现有纪念性公共建筑和庆典活动的中心场所。(引自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陈钦庄《P3世界文明史纲要》)

理查德·佛罗里达(美国经济学家)指出:“新的特大城市是世界经济的真正组织单位。他们创造了大部分财富,吸引了大部分人才,占据了最大的创新份额。”

历史发展的历史证明,城市是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发展的。古代城市规模很小。比如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是一个只有4万居民,65438+万奴隶和外国人的城市。真正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13世纪,地中海沿岸出现了一批商业和贸易中心城市,其中威尼斯在鼎盛时期人口超过20万。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因为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大部分人口已经居住在城市。一个城市不仅是经济繁荣和生活安逸的象征,也是居民素质和文明程度的象征。

可以概括为:人类迈出文明的第一步后,人口开始聚集形成最早的城市,人是文明的创造者;城市成为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担管理社会、组织生产的领导职能,从而成为文明成长和发展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城市保存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成为创造新文明最高效的场所。城市肩负着传承传统文化、持续发展和创造新文化的使命。所以城市文明在文明中占据核心地位,文明最早出现的地方后来变成了城市;城市的出现带来了文明的质变。城市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城市成为文明的引领者、风向标和辐射源。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引领者。

阅读人类文明史的书籍可以看出,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种“文明体”(汤因比)。这些文明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经历着诞生、成长、繁荣、消亡的过程。各种文明的融合,仿佛是无数溪流汇聚成一条人类文明的长河。从城市的兴衰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文明的兴衰历史。

斯塔夫里和阿诺斯在他的《世界通史》一书中分析了人类文明的兴衰轨迹。他分析说,欧亚大陆古代文明时期(公元前3500 ~ 1000年),文明的中心是中东。“正是中东在那个时期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发明了农业、冶金术、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帝国的组织。”欧亚大陆古典文明时期(公元前65438年+公元0000 ~ 500年),中东远远落后。在此期间,大多数发明来自欧洲、印度和中国。欧亚大陆中世纪文明时期(500 ~ 1500),欧洲进入神学时期,伊斯兰教兴起,蒙古帝国崛起,儒家文明进入鼎盛时期。公元1500年后,西欧文明腾飞,开始扩张,尤其是英国工业革命后,欧洲文明一眨眼就遥遥领先,而古老的东方文明却不断衰落。

创立“文明法制史”的村山节认为,地球文明大致可分为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800年循环往复。耶稣诞生的公元元年是希腊文明的鼎盛时期,接下来的400年是罗马文明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以希腊帕台农神庙和罗马斗兽场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科技领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另一方面,东方处于黑暗和无知的未开发时代。但是随着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的解体,希腊和罗马文明也走到了尽头。从公元400年到1200年的800年间,东方文明开始取代西方文明,进入鼎盛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唐朝、北宋和南宋,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然而,西方社会分裂,进入黑暗的中世纪。从1200年到2000年的800年间,是西方文明复兴和东方文明衰落的时期。文艺复兴后,西方科学技术开始迅速发展。在发现美洲新大陆、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科技再次达到顶峰。全球化时代到来的同时,西方文明开始席卷全球。(井上茂参考消息2008.1.26。)

美国记者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弗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从城市兴衰的角度探讨文明发展之路,可以印证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克里斯托弗在文章中回顾了历史上规模达500年的世界最大城市的兴衰:公元前2000年以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是伊拉克的乌尔。公元前1500年是埃及底比斯。公元前l000年,世界上还没有特别杰出的城市。勉强凑数的话,可以算作黎巴嫩的西顿。公元前500年,是波斯的波斯波利斯(今伊朗)。公元元年罗马在意大利的兴起。公元500年,中国的长安最为繁荣。公元1000年,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是中国的开封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作者没有提到1500的城市。我想我大概可以从北京、伦敦和巴黎中选择一个。2000年是纽约。记者的预测是,到2500年,以上城市都没有了。

目前,伦敦、纽约和东京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城市。它们影响着世界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有学者认为,全球城市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全球金融中心和贸易中心。伦敦、纽约和东京拥有世界顶级的国际金融机构、证券交易所和许多跨国公司的总部。第二,具有很强的软实力优势。全球城市有很多国际组织和机构,是世界经济组织高度集中的聚集地和控制点。第三,坚实的经济基础。全球城市的经济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第四,城市基础设施先进。如国际枢纽机场、国际枢纽港口、国际信息枢纽和先进的交通系统。五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全球城市是专业服务最先进的生产地,也是金融和服务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深港国际大都市》课题组研究课题,发表于《深圳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

那么2500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会出现在哪里呢?村山节认为:“从2000年到2800年,……在新的文明社会,以全球变暖为代价实现高度工业化的模式将被改变。为此,追求天人合一的东方文明的智慧应该是全人类的思想基础。”文明大师汤因比的观点是:“就中国人而言,几千年来,亿万人民在政治上、文化上比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团结得成功。他们向世界展示了这种政治文化统一的能力,有着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种统一是当今世界的绝对要求。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和东亚民族之间的合作在人类统一的过程中可能起主导作用,这被认为是不可或缺和不可避免的。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的方法。在这一点上,培养了两千年独特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现在是世界各民族中准备最充分的。”(引自倪建中《文明中国》P396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如果两位学者的话是正确的,2500年,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可能再次出现在中国。

深圳的城市文明

深圳可能是世界上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方。28年,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到今天的大都市。深圳1979 65438+成立于10月23日,1980于8月26日宣布为经济特区。后来经过两次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第一次,1992年,特区罗湖、福田、南山的173个自然村的4万农民改变了身份,成为“城里人”。此外,特区在行政、经济和社会方面系统地建立了符合现代城市要求的管理体系。第二次开始于2003年10年底。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区也整体改制,镇改街道,村改社区,27万农村人全部“洗脚下地”变成“城里人”。从这一天起,深圳不再有农村,成为中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

应该说,城市化进程和城市文明建设对当今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教授认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两个:美国领导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他还认为城市化是新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原载新华文摘作者唐小平,2006.22。)

从深圳的发展经验来看,史密斯教授的观点很有见地。深圳的城市化伴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工业化重在经济发展,城市化重在社会发展。实现工业化(包括信息化)和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任务。短短30年,深圳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齐头并进,走完了许多欧洲国家用上百年才走完的路程。虽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深圳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它也对人类的能力和潜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实际情况来看,城市建设等有形的东西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人的素质的提高这种无形的东西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所以,对于深圳的城市文明来说,解决城市建设中的问题并不容易,而解决城市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更是难上加难。事实上,在过去的30年里,我们一直在同时建设两座城市:物质之城和精神之城。这两个城市的发展不一致,不同步,精神文明城市的发展往往落后于物质文明城市的步伐。这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难点。

从领导的认识和工作来看,深圳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应该重视城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圳从1989开始创建文明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奋斗,9月,1999,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58个先进城市和先进城区(含38个先进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深圳榜上有名,成为首批文明工作先进城市。然后,第一批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开始了。5438年6月+2005年10月,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公布。深圳不负众望,再次摘得桂冠,成为全国九大文明城市之一。文明城市评选每三年举行一次。今年开始第二次全国文明城市评选(第一批文明城市评审)。深圳迎来了新的考验,相信一定能保住首批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

我的一些朋友经常出差,他们告诉我,我出国或者回内地,回到深圳都会感叹:“深圳更好。”相信大部分深圳市民都有这种感觉。那么,这座城市有什么好的呢?

深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深圳的城市建筑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奢华风格,像凝固的音乐,高低错落,旋律和谐。深圳的城市景观是最新最美的画面,构图优美,色彩斑斓。绿树笼盖,一年四季鲜花盛开,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夜晚的市场灯火通明,灯的海洋,五光十色。深圳的都市气质,品味起来就像精心打扮的少男少女,充满了青春和魅力。人们安居乐业,信心满满,笑脸是最美的风景。

深圳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城市。深圳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造之路越走越宽。2007年6月5438+10月,《深圳市净福利指标体系》颁布实施,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投入,确保市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显示,深圳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内地城市之首,在环境竞争力中,深圳的城市自然环境优美指数居首位。在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深圳被评为“最宜居”城市。深圳先后被评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世界环境保护500强城市”。

深圳是一座诗意生活的城市。深圳是一个重视文化建设的城市。中国提出了“文化立市”战略,重视保护公民的文化权利。公民有哪些文化权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享有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进行文化创作的权利和保护文化成果的权利。(王京生,以人为本,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圳人爱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他们充满学习精神,邀请名人来讲课。青年学生学习的夜校灯火通明,市民积极参与创作活动,成果丰硕。ICIF的文化成就令人眼花缭乱,许多剧院的高雅艺术表演不断,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区里到处钢琴悠扬,老人们手舞足蹈。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色彩。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因为文化,深圳成了市民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深圳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城市。深圳拥有中国最早、规模最大的志愿者队伍,注册志愿者超过1.6万人,各类项目志愿者超过54万人。深圳是一个勇于献血和捐献器官的城市。1315000人在深圳参加无偿献血,献血263吨,不仅满足了本市需求,也支援了其他城市。深圳连续五年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深圳的“关爱行动”已经举办了五届,成为社会各界展示爱心的大平台。全市组织开展活动近8000次,解决了一大批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深圳是一座关爱农民工的城市,曾荣获“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第一名的荣誉。深圳涌现出一大批文明先进人物,包括“好人”陈冠宇、“好干部”何、“好医生”刘、“扶贫好干部”臧金贵、“大医”郭春园、“爱心大使”丛飞、“爱心企业家”程明、“好媳妇”李传梅等。他们是深圳人的榜样和楷模。

深圳是一个懂得感恩和回报的城市。在扶贫和支援灾区方面,它总是走在前面。1995,深圳推出“特区与山区、老区心连心活动”。深圳各区、工委与延安、井冈山、萍乡、阿坝、巫山、红安、张北、宁乡、浏阳、三都等老山区结成帮扶对子,为当地援建了142所希望小学。自1995以来,深圳市先后帮扶西藏林芝、昌都地区资金654380多亿元,建设了“深圳大道”、“深圳路”等一批项目。65438-0996根据国务院安排,开展“深黔携手扶贫”活动,帮助黔南、毕节地区发展经济。2002年,安排3亿元在贵州、甘肃、新疆三省设立助学基金,累计资助学生65438+60万人。10多年来,根据省政府的安排,帮助梅州、河源等地发展省内经济。根据1990以来的统计,各地安排的帮扶资金总额为79.35亿元。四川汶川地震,深圳承担了对口帮扶甘肃武都地区和甘南文县、康县、舟曲县“三县一区”的重建工作。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圳提出了“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口号。

深圳在世界城市中的排名。

在今年年初开始的新一轮解放思想中,省委领导要求深圳与香港、新加坡竞争。深圳勇领任务,分析形势,找出差距。与这些一流城市相比,深圳的差距应该说是非常大的。

我们选择几个和深圳不相上下的城市进行对比。香港面积1034平方公里,人口700万。新加坡面积626平方公里,人口365438+万。首尔面积605平方公里,人口1032万。台北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300万。大阪面积221平方公里,人口263万。深圳面积1953平方公里,人口860万。相比之下,深圳的土地面积最大,人口第二。但是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产出只有香港的2/9,新加坡的1/6,首尔的1/9,台北的1/7,大阪的1/12。深圳的人均GDP只相当于香港的1/3,新加坡的3/10,首尔的2/5,台北的1/3,大阪的1/8。

根据中美联合研究项目《2005/2006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全球110个主要城市中,上述城市的排名分别为:香港19,首尔27,新加坡46,台北48,大阪55,深圳排名73。2008年7月27日,新的《2007/2008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发布。新加坡升至第8位,首尔升至12位,香港降至第26位,深圳升至第64位。(深圳晚报,2008年7月28日。)

从统计上来说,深圳和对手城市的差距非常大,说明深圳的生产力比较低,人的能力和素质比较差。整体来看,深圳的竞争力还不够强。但从潜力来看,深圳的土地还是比较多的;深圳人均GDP低,说明生产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深圳的产业构成中低端加工产业比重较大,这意味着深圳发展高科技和高端服务业的空间广阔。深圳只要改进弱项,弥补短板,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总量就会超过对手城市。

深圳有没有可能赶上甚至超过几个对手城市?完全有可能。为什么?我们只是从文明发展规律的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人类的历史表明,一个文明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仿佛是一个有起有落的潮汐,仿佛是一条大河中后浪推前浪,又仿佛是后来者居上。旧文明衰落了,消失了;一个新的文明已经出现并成长。探究原因,汤因比认为文明的出现是挑战的结果。没有挑战,没有前进的动力,一个成熟的社会就会衰落和灭亡。斯塔夫里和阿诺斯认为,文明是交流的结果,后起之秀具有后发优势,因为学习比原创更廉价、更快捷;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就是从新的起点出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看得更远。

深圳是一座年轻的城市,有后发优势。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五湖四海的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产生了文化的杂交优势;深圳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城市。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使深圳能够走捷径。以上几点造成了深圳最大的创新优势,“开拓创新”一直是深圳坚守的城市精神。仅在经济领域的创新方面,深圳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7年,全社会R&D投资约占GDP的3.34%,已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发明专利19198,连续两年居全国城市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170件,占全国总量的39.8%,连续四年居全国首位;被评为中国“品牌之都”,80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将深圳列为首批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这是对深圳创新精神的最高褒奖。

经过新一轮思想解放,深圳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赶超世界先进城市的决定》和《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城市的若干意见》。深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城市的目标和任务是:高举“一面旗帜”,继续高举经济特区的旗帜;瞄准“一个目标”,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深圳发展的总目标;坚持“两个面向”,加快走向世界的国际化,为全国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实施“九大突破”,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港合作、国际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积极探索大胆突破,充分发挥辐射引领全国的作用,推进体制改革创新,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深港大都市的设想

最近,美国学者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Florida)通过卫星研究全球夜光地图时,发现深圳和香港的灯光是世界上最亮的。他预言这里会有一个全球大都市,并把它命名为“向真”。这个消息引起了深圳人的共鸣。或许是因为香港原本是深圳(原宝安)的一部分,深圳人对香港有着特殊的情结。也有可能毗邻香港是深圳最大的地缘优势,深圳一直希望与香港联手。从1997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天起,深圳政府就不断建议两市加强合作,共同发展。近年来,双方的热情空前高涨,在很大程度上达成了加强合作的共识。

两个城市共同发展成为“双城”好还是共建国际大都市好?当然有。这绝不是1+1 = 2,而是1+1 > 2。两个城市分别发展,一个是世界二流城市,一个是内地一流城市。但是,两个城市的共同发展造就了一流的全球大都市。

我们对全球大都市的定义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全球辐射力,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美国学者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衡量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的总部;国际机构的集中程度;商业部门(第三产业)高度发展;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业等主要制造业的中心;国际港口、国际机场和其他重要的世界交通枢纽;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等等。王炼(世界城市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管理协会执行会长)认为,世界上一流的城市只有三个:东京、纽约、伦敦。二级城市150,其中香港和新加坡最好。按照近几年城市的平均增长速度,到2020年,全球十大城市的GDP总和将是:纽约、东京、洛杉矶、芝加哥、巴黎、伦敦。(《深圳文化研究》2008年第2期)

一些学者更看好纽约、伦敦和香港的发展前景,认为这三个城市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纽约之所以强大,是因为美国长期保持世界最强国家的地位,纽约作为世界最大的移民城市,充满活力;伦敦之所以突出,是因为它转型为思想活跃的世界创意城市;香港当选是因为中国因素。中国不仅将成为未来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而且中国文化是最具创造力的文化。于是,热心的语言学家创造了一个英文单词Newlunkong,是纽约、伦敦、香港的统称。

许多学者对“双城”研究感兴趣,并为两座城市的共同发展献计献策。总结一下学者的分析,深港大都市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经济实力强,有一定的城市规模。2007年,香港和深圳的GDP总量达到3000多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仅次于东京、纽约和伦敦。从城市规模来看,两地之和超过30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000万,超过东京和伦敦。第二,掌握国际国内市场自有优势。香港是国际组织特别是跨国公司总部和亚洲各国代表处的聚集地,国际资源丰富,货物、人员、资金、信息交流频繁。深圳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珠三角核心城市之一,在国内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两个城市的紧密合作可以更好地发挥国内外市场沟通的作用。三是产业结构互补性强。香港拥有发达的国际服务业;深圳是世界上许多产品的制造中心。没有制造业的服务业,英雄无用武之地;缺乏高端服务业的制造业,只能是低端加工产业,高附加值不足。两者分离有缺陷;两者结合,优势倍增。第四,金融合作前景广阔。香港是世界公认的亚太地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有很多全球金融机构,存款超过5.6万亿港元。深圳是珠三角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均已超过万亿元。香港证券交易量位列全球前七;深圳是内地两大证券交易中心之一,香港和深圳的证券交易量加起来可以排到全球前五。第五是拥有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香港和深圳港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二和第四。香港机场货运量全球第一,深圳机场在内地机场中排名第四,两个机场的总客运量全球前十。两市合作,海港成为世界第一,机场排名大幅前移。第六,两个城市距离特别近,交通便利,形成“一小时工作生活圈”。

如果两个城市携手发展会怎么样?预测到2020年,纽约GDP为1.78万亿美元,居世界城市之首;第二名可能是东京1.43万亿美元。“港深大都市”的经济总量将达到1.11万亿美元,超过伦敦、巴黎、芝加哥、洛杉矶,位居世界第三。事实上,城市和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纽约和伦敦本身的人口和香港相差不大,分别只有820万和770万。但与周边高度融合,形成2200万人的大纽约和654.38+02万人的大伦敦。只有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实力和优势辐射整个美国和英国,进而服务全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深港合作建设全球大都市,不仅有利于两市,也有利于国家和世界。

首先,对两个城市都有好处。如果我们成为“向真”或“港深”的全球大都市,可以与纽约、东京、伦敦等一流的全球大都市相媲美,这座城市将取得更大的成就,在人类文明史上留名。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其次,对国家有好处。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经济学家林毅夫预测,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中新社上海2008年8月20日电)。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打造一流的全球大都市。中国只有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能产生这样的城市,其中港深联动发展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中国可以产生全球大都市,中国也需要全球大都市。城市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导者、火车头和倍增器。有了这样一个大都市,我们可以有效地整合国家的整体经济,使其更加强大。如果没有这样的大都市,国家经济发展的势头肯定会受到影响。可想而知,美国没有纽约,英国没有伦敦,日本没有东京,也不可能成为如此强大的国家。高景德(香港文化协会会长)表示:“建设深港创新圈,在香港和深圳建设超级国际大都市,不仅是为了香港和深圳本身和区域经济,也是国家改革发展和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更是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需要。(洪文汇报,2008年2月26日。)

第三,对世界有好处。全球大都市不仅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也是世界经济的枢纽,将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辐射和深远的影响,最终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只要看看美国记者克里斯托弗的文章,你就会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