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治水应进一步采用的技术
该技术主要由水文地质填图、钻探、测试、物探、化探、遥感等组成,服务于煤矿建设前水文地质条件的勘探、生产阶段水文地质的补充勘探和矿井充水水源、通道等特殊问题的勘探,是研究矿井水害形成条件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其中钻孔也是排水钻孔、注浆钻孔等成孔的必要手段。
2.渗流理论与矿井涌水量计算
矿井涌水量的计算是基于地下水渗流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可分为正常用水量计算和最大涌水量计算两大类。
(1)基于传统的渗流理论,各种数学方法在矿井涌水量计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大多还不够成熟。
(2)2D数值模拟法和三维数值模拟法是目前矿井涌水量计算和应用的最高水平。
(3)理论与实际应用严重脱节,许多矿区仍主要采用较为粗糙的水文地质类比法。
3.矿井水害的形成机理
深化对矿井水害形成机理,特别是底板突水机理及其控制影响因素的认识,是矿井水害防治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由于林南仓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且差异较大,需要对水文地质规律进行深入或普遍的研究。
4.突水预测预警技术
矿井突水预测预警对矿井水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能够准确预测可能发生的突水事故,矿井防治水工作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实现突出前兆预警是矿井突水预测预警研究的预期目标。通过监测突水前兆因素相关参数的变化,建立突水发生标准识别模型,判断突水的发生,及时发出预警信号。
5.矿井水害灾后控制技术
矿井突水后的灾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突水水源快速识别技术、涌水量估算方法、高精度定位钻孔实施技术、突水通道注浆封堵技术等。
6.矿井水综合利用技术
传统的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充分重视水的灾害性一面,而忽视了水的资源性一面。钱院士根据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出了“绿色矿业”的概念,形成了广泛而重要的影响。水资源保护性开采是“绿色开采”的主要内容之一,即在防治矿井水害的同时,必须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参考
白、、俞雪夫。1997.承压水底板临界地层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煤炭学报,22卷2期:149 ~ 154。
蔡振宇,杨本胜,刘欣禾。2003.水下煤层开采的相似模拟研究。中国矿业,12 (3): 62 ~ 63。
陈等2004。采矿围岩参数渗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5(1):129 ~ 132。
程益康、陈、苗协兴。2004.峰后砂岩非达西流渗透特性实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3 (12): 2005 ~ 2009。
段云水。2003.煤层底板突水系数计算公式的探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 97 ~ 100。
冯其炎,陈,。1998.煤层开采底板破坏深度的动态模拟。矿压与顶板管理,(3): 71 ~ 73。
高燕-法,李白-英。1992.受奥灰承压水威胁的煤层底板变形破坏规律研究。煤炭科学学报,17 (2): 33 ~ 38。
高彦发,石龙庆,楼华军。1999.突水规律及突水优势面。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高燕方法。1991.岩石强度理论与采场底板变形破坏规律研究。武汉: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韩保平,冯启艳等2000。全应力应变过程中碳酸盐岩的渗透率研究。工程地质学报,8 (2): 127 ~ 128。
何满超,谢和平,彭苏萍,等2005。深部开采的岩石力学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4 (16): 2804 ~ 2813。
胡·。2005.矿井水害防治的理论与方法。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黄润秋、王显能、陈龙生。2000.深埋隧道涌水过程中的水力劈裂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9): 573 ~ 576。
姜振权,季良2006年6月2001。岩石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性的实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3 (2): 153 ~ 156。
金、王彦夫、马培智。1997.煤层底板突水的动力学分析。西安科技大学学报,(4)
、钱、李树刚。1996.断层突水机理分析。煤炭学报,21(2),119 ~ 123。
、钱、尹佑全。1997.采场底板突水的相似材料模拟。煤田地质与勘探,25 (1): 37 ~ 40。
李白英。1999.防治矿井底板突水的“下三带”理论及其发展和应用。山东矿业学院学报,8 (4): 11 ~ 18。
李和游尚贞。1988.采矿工程水文地质学(上)。山东矿业学院教材。
李鸿昌。1991.矿压相似模拟试验。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吴、。1995.对应岩石应力-应变全过程的渗透率-应变方程。岩土工程学报,17 (2): 231 ~ 235。
李树刚,许。2001.软煤样渗透特性的电液伺服实验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3 (1): 68 ~ 70。
刘伟涛,吴强。2008.范各庄矿F0断层延迟突水的数值模拟。岩石力学与工程杂志,27(2)
苗协兴,陈,毛显彪,等2003。岩石非达西渗流峰后分岔行为研究。Acta Mechanics,35 (6): 660 ~ 667。
苗协兴,刘,陈。2004.采矿岩体渗流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苗协兴,刘,陈。2007.开采岩体渗流与煤矿灾害。尤氏大学学报,22 (2): 74 ~ 77
彭苏萍,王锦安。2001.承压水上安全采煤。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钱,苗协兴,徐家林,等2000。岩层控制的关键层理论。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石龙庆,韩进。2004.底板突水机理及预测。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宋振骐,姜玉京,杨增福。2003.煤矿重大事故预测与控制的动态信息基础研究。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孙方斌。2006.断层对底板突水的影响。青岛:山东科技大学。
田·。2000.低渗透介质的水文地质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学,27 (2): 27 ~ 28。
王。1997.底板突水的结构力学方法研究。煤田地质与勘探(增刊):48 ~ 50。
王联国,宋洋。2000.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模型。工程地质学报,8 (2): 160 ~ 163。
王燕夫,金,曾燕菁。1999.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新方法研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四):33 ~ 37。
王作宇,刘鸿泉。1992.承压水上采煤。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魏九川,李,。2000.承压水上采煤的安全性评价。煤田地质与勘探,28卷4期:57 ~ 59页。
严延庆,张倬元人。1995.岩石水力学导论。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吴强,刘锦桃,钟亚平,等2002。开滦赵各庄煤矿突水数值模拟。Acta煤炭,27 (5): 512 ~ 515。
、赵、。1998.裂隙底板采场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学报,23 (1): 37 ~ 41。
杨善安。1994.采场底板断层突水及其防治方法。煤炭科学学报,19 (6): 620 ~ 625。
杨天虹、唐春安、朱万成等。2001.岩石破裂过程中渗流与应力的耦合分析。岩土工程学报,23卷4期:489 ~ 493页。
杨天虹,唐春安,谭志红,等2007。突水模型的研究现状及突水预测的发展趋势。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6卷2期:268 ~ 276页。
杨天虹等人,2003年。承压水底板突水失稳过程数值模型初探。地质力学学报,9 (3): 281 ~ 288。
、李志毅、周、。2001.岩溶陷落柱的充填特征和活化导水率分析表明,泥岩浆液堆积是煤系陷落柱的主要充填特征。中国喀斯特,20(4)
、司海宝、吴。2005.岩溶陷落柱的导水类型及突水风险预测。煤炭工程(8)
杨燕毅,周伟元。1991.裂隙岩体渗流-损伤耦合分析模型及其工程应用。水利工程学报,5: 19 ~ 27。
尹尚贤,王,,吴强。2004.陷落柱突水模式及理论判据。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3 (6): 964 ~ 968。
尹尚贤,王,。2003.陷落柱影响围岩破坏和底板突水的数值模拟分析。《学报》,28 (3): 264 ~ 269。
尹尚贤,吴,,等2008。华北煤田岩溶陷落柱及其突水研究。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尹尚贤,吴强,王。2004.华北煤矿区岩溶陷落柱特征及成因探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3(1):120 ~ 123。
尹尚贤,吴强。2006.陷落柱概化模型及水力突出判据。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8 (9): 812 ~ 816。
尹尚贤。2004.华北岩溶陷落柱突水的水文地质和力学基础。煤炭学报,29卷2期
张建华。1992.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的基础研究。徐州:中国矿业大学。
刘天泉张金财。1997.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研究。煤炭学报,22卷5期:481 ~ 485。
刘天泉张金财。1990.煤层底板采动裂隙带的深度及分布特征。煤炭学报,15 (1): 46 ~ 54。
、王、。2006.岩体应力与渗流耦合及其工程应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5(10):1981 ~ 1989。
张金财,张玉卓,刘天泉。1997.煤层底板岩石渗流与突水。北京:地质出版社。
张玉卓,张金财人。1997.裂隙岩体渗流与应力耦合的试验研究。岩土力学,18 (4): 59 ~ 62。
赵,胡耀清。2004.承压水上采煤的理论与技术。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赵。1994.矿岩流体力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郑绍和,赵,段康莲。1999.三维应力作用下天然裂缝渗流规律的实验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8(2):133 ~ 136。
郑绍和、、王书法。2000.承压水上采煤的流固耦合研究。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7): 421 ~ 424。
郑少和,朱伟申. 2001。裂隙岩体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的理论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 (2): 156 ~ 159。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中国煤田水文地质。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左,龚晓楠,桂和荣。1999.多因素影响下煤层底板破坏规律研究。东北煤炭科技,(5): 16 ~ 19
(博)巴莱茨基先生、胡·戴克先生。由于振海和刘天泉翻译。1985.矿山岩石力学。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苏)N.A .多尔恰尼诺夫。赵毅译。1984.构造应力与矿山工程稳定性。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布朗S,卡普里汉A,哈迪R. 1998。单个裂缝中流体流动通道的实验观察。地球物理学的j。Res,(103):5125 ~ 5132
b .斯列萨列夫。1983.水下安全开采的条件。国外矿山防治水技术的发展与实践:冶金矿山设计院。
克里斯蒂安·沃克斯多夫,罗布·鲍尔。2004.欧洲矿井水研究的当代评论。矿井水与环境,(23) : 161
高彦发,石龙庆,楼华军。1998.开采底板突水优势面的理论研究。东北亚地学研究杂志,(1)
2002年。以色列bet gu vrin钟形洞室的连续和不连续稳定性分析。里面的j .洛克机甲。量滴Sci,39( 7) : 867 ~ 886
王佳佳,朴鹤德,2003。在承压含水层上采煤。里面的j .洛克机甲。量滴Sci。,40( 4) : 537 ~ 551
王建兴,张建春2003。裂缝孔径、渗透率和应力关系的实验室测定。煤炭科学与工程学报,9( 2) : 13 ~ 16
李绍平,吴大祥。围压、孔隙压力和试样尺寸对尹庄砂岩渗透性的影响。里面的j .洛克机甲。量滴Sci。,34( 3 /4) : 435 ~ 441
楼焕军,石龙庆,高燕发等1998。地下水网络形成演化理论在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东北亚地球科学研究杂志,(7)
马可·萨利斯,吕西安·达克斯坦。1983.南撒丁岛石灰岩含水层下采矿:多目标方法。岩土与地质工程,1( 4) : 357 ~ 374
MaritnezJ D,JohnsonK S,Neal J t 1998。蒸发岩石中的落水洞。美国科学家,86: 39 ~ 52
莫里斯·末底改。三轴应力条件下砂岩破坏时渗透率变化的研究。公关oc。美国摇滚乐队。症状。,( 12) : 221 ~ 239
Nevolin N诉shil kov B . P . pote pko诉M. 2003年。kizel盆地煤层开采中的突发性岩石破坏。采矿科学学报,39( 1) : 21 ~ 28
小田敏太,竹村A,青木T. 2002。印度花岗岩三轴压缩试验中的损伤增长和渗透率变化。材料力学,(34) : 313 ~ 331
奥托S,蒂尔P,哈特穆特K. 2001。变形岩盐的损伤和渗透性发展。工程地质,(61) : 163 ~ 180
桃C J,斯皮尔C J 1996。晶体塑性变形对合成盐岩扩容和渗透率发展的影响。构造物理学,(256) : 101 ~ 128
辛格N,杰克曼m 2001。白内障水库下圆形长壁盘区的岩层监测研究。矿井水与环境,(20),55 ~ 64
库兹涅佐夫诉俄罗斯,特罗菲莫夫诉俄罗斯,2002年。煤层压缩的流体力学效应。采矿科学学报,39 ( 3),205 ~ 212
石龙庆,高彦发,楼焕军等1998。肥城煤田感应高度的形成机理。JOUR-NAL的东北亚地球科学研究,(7)
代蒙J J k 1992。变形过程中盐岩气体渗透率变化的实验研究。里面的j .洛克机甲。量滴Sci。,( 29) : 323 ~ 342
唐春霞,杨廷辉,谭立刚,等2001。岩石破坏中流动、应力和损伤的耦合分析第一部分:基本原理。里面的j .洛克机甲。量滴Sci。,( 39) : 477 ~ 489
王佳佳,朴鹤德,2002。完整应力应变过程中沉积岩的流体渗透率。工程地质,(63) : 291 ~ 300
王R,梁W L,王S W 2001。含排列开放节理的岩石链模型的抗剪强度研究。国家利益中的岩石力学。Swets & Zeitlinger Lisse,843 ~ 849
吴强,王敏,吴。2004。断层带突水煤层底板的研究。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杂志,(41) : 557 ~ 571
杨廷辉,李立春,谭立刚,等2003。非均质渗透性岩石水力压裂的数值方法。关键工程材料:243 ~ 244,351 ~ 356
袁世昌,哈里森J P. 2006。完整非均质岩石中渐进机械破裂和相关流体流动模拟技术现状综述。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杂志,(43):1001 ~ 1022
张建春,白明,罗杰志等2000。应力-渗透率关系的实验测定。太平洋岩石吉拉德,利伯曼,品种和母鹿,巴尔凯马,鹿特丹,817 ~ 822
、沈、。2004.中国含水层下采煤:案例研究。国际岩石力学与采矿科学杂志,(41) : 629 ~ 639
朱伟,王廷芳1997。从脆性断层到碎裂流的转变:渗透率的演变。地球物理研究杂志,102 ( B2) : 3027 ~ 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