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进化史?

上海在春秋时期属于吴国。战国先后属于越国和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滩是楚王沈骏的封地,故称“申”。金代时,因为渔民创造了一种捕鱼工具“胡”,河水流入大海的地方叫“胡”,所以松江下游一带叫“胡”,后来又改为“胡”,所以上海简称“沪”。

道光二十三年(1843),上海开埠,道光二十五年(1845),上海郡洋泾浜以北地区划为洋人居留地,后形成英租界。道光二十八年(1848),虹口地区被定为美租界。

1956年行政调整后,上海管辖范围缩小为18,辖15个城区和3个郊区。1958年,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将隶属于江苏省的上海郊县划入上海。

扩展数据:

上海话是吴语的一种方言,属于吴语的太湖话和苏小吴话的上海话。上海话一般指上海市区话,现在广泛使用,被公认为上海的主流通用方言。松江方言是上海话的基础。

上海话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吴语,是上海开埠后在松江话的基础上自然融合了吴语区各地的移民口音,成为吴语区的代表语和共同语。语音学受移民中占主导地位的宁波、苏州影响较大。

吴语上海话是海派文化和气质的载体,是海派文化的重要基础。上海话和老洋房、弄堂、石库门、旗袍一样,已经成为上海风情的代表符号。广义的上海话还包括上海郊区的主要方言,上海郊区的城镇属于典型的江南文化。

百度百科-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