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萍笔下人物的生活

1930年6月,军扩编为红三军,彭任军团长,滕任政治委员,任参谋长兼军军长。8月23日,第一、第三军团在湖南浏阳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红三军团仍由彭和领导。之后两人携手,带领部队参加了多次著名战役。

5438年6月+10月,蒋介石开始策划红军第一次“围剿”。6月165438+10月1日,武汉营命令敌第九路军从江西上高、高安、丰城、樟树,第十九路军从湘东进入江西,企图消灭沅水流域红军。

根据敌情,红军提出了“诱敌深入,东渡赣江”的作战方针。当时红三军团的一些干部和战士对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认识不够,主张红三军团不要过赣江,不要和红军作战,不要回湘鄂赣根据地去打。针对这种误解,邓萍认真做了思想工作。邓萍指出:第三军团没有渡河,第一、第三军团被夹在河中,造成兵力分散,不利于粉碎敌人的进攻。他强调,红军的战略要以大局为重。在敌人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红三军团不宜退回湘鄂赣根据地。他多次指出,“诱敌深入,东渡赣江”,集中兵力,对粉碎敌人“围剿”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听了邓萍耐心的动员,干部战士们很快统一了认识。165438+10月中旬,红三军团全体渡过赣江,与红一军团并肩作战。18年2月30日至次年10月3日,协助彭指挥红三军团,在龙岗、东邵战役中与红一军团及兄弟部队会师。共歼敌15000人,缴获各种武器12000余件,生擒敌师长张辉赞,取得了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1931年65438+10月初,红一方面军总部通知五方面军军长邓萍、八方面军军长何长工到红一方面军总部报到。

在江西宁都县小布村,总前委书记、政委毛泽东与两人亲切握手,幽默地说:“你猜这次请你们来有什么重要的事?”邓萍说:“或者是我们两军的训练整顿?”然而,毛泽东说:“今天,你们两个队长被特别撤职。上天会给你很大的责任,你有很重的责任。”毛泽东还说,红军连续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后,中央苏区和其他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战争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需要大量的干部。现在,趁着战时这个有利时机,我们应该加强军队干部的训练,以应付日益复杂的斗争。因此,计划在中央苏区建立一所正规的红军学校,准备抽调两个军长、四个师长和十几个团长、政委来办这所学校,以培养红军自己的治军、建军、带兵打仗的人才。毛泽东认为,国共合作时黄埔在北伐,现在有必要成立一个“黄埔”。邓萍和何长工听后,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重任。邓萍被任命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副校长兼教育局长。

同年冬,红军中央军政学校在江西省瑞金县东协民宗寺开学。“弘普”已经办了六期,每期学员超过1,000人。邓萍曾任红三军团军营学校校长,有丰富的办学经验。“红普”时期,邓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办学才能,为学校的初期建设和红军优秀军事干部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1932年3月初,邓萍奉命调回红三军团,中革军委任命邓萍为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团司令员。由于薄谷开来和李德“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得不进行战略转移。1934+00年6月,红军开始长征。协助彭指挥红三军团指战员担任右翼前卫,并负责掩护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的转移。

遵义会议后,红三军团根据中革军委的部署,撤出遵义地区,渡过赤水,进入四川谷林、叙永县。接着,部队东进,过赤水,到达娄山关。这时,贵州军阀王家烈率领四个团控制了娄山关-遵义一线,企图阻止红军回遵义。邓萍指挥红三军团的先头部队攻打娄山关。他亲自到部队最前线,指挥战斗,随部队冲锋陷阵。就这样,红三军团势如破竹,一鼓作气夺取了遵义新城和城边的村庄。

遵义城当时分为新城和老城。新城在东,没有城墙;老城在西边,内外城墙,以一条河为分界线。1935年2月26日上午,为夺取老城区,夺取遵义战役的全面胜利,主动要求彭跟随担任前卫任务的红十一团,确保再次夺取遵义的胜利。27日黄昏,红十一团团长邓萍、张爱萍、团参谋长蓝国庆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率部到达遵义老城北门外的前沿阵地。部队先摆好后,三人躲在护城河50米外的一个小土坡上的草丛里。他们想找到一条便于部队前进的路线,以便在夜幕降临时发起总攻。兰国庆建议调走,邓萍不同意,说这样便于观察。这时,一个小记者从后面碰了碰他,邓萍向他坦白了。小战士黄昏飞回来,就这样暴露了他们三个。一排子弹掠过,邓萍壮烈牺牲,年仅27岁。

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人民政府重新发现了邓萍烈士的遗骸,并将其移至松柏覆盖、绿水环绕的凤凰山。彭亲自修改了的简历,张爱萍亲自为烈士写了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