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博物馆:何时走出孤独的闺房,孤独而寒冷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高校博物馆完全向公众开放,实现无价之宝的真正资源共享。守在闺房里,闲置仓库,不应该是我们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家对待自己文化遗产的方式。

大学博物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2007年3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县域旅游品牌评选活动”新闻发布会上,吉林大学博物馆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品牌200强景区。在这份榜单上,北京八达岭长城、贵州黄果树瀑布、四川九寨沟等景点赫然在列。

去年6月5438+2月,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中国高校首个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与遵义会议会址、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安阳殷墟博物馆、苏州柳园等著名景点共享4A荣誉。

外界频繁的波澜显示了大学博物馆的实力,也显示了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与大学分享财富收藏的愿望。然而,与外界的喧嚣相比,大多数大学博物馆依然保持着往日的平静,默默守护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宝藏。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徐世秋说:“科技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要求高校博物馆加强自身建设和宣传,走完全开放的道路,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完全开放,就是全方位对社会开放,突破围墙,走出象牙塔,完全面向社会,面向大众。”

埋在校园里的“金山”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一流大学的配套设施深深触动了中国高校的管理者,高校开始了校园建设的高潮。作为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的修复建设可谓“迅猛”。短短20多年,中国的大学博物馆从过去的20多个发展到今天的150多个。有的有四五十年的历史,有的有近百年的历史。他们的藏品从几万到65438+万不等,其中不乏国宝级的。

从藏品数量上看,150多所高校博物馆的藏品数量超过了故宫、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馆、河南博物馆等七大著名博物馆的总和。毫不夸张地说,大学博物馆是埋藏在校园里的“宝藏”,但却鲜为人知,因为它长期生活在校园里,粘在一个角落里。

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创建于1909,是中国最早的地学博物馆。馆藏标本丰富,包括成千上万的稀有化石、矿物、岩石和其他类型的标本,甚至已经成为世界标准。还有前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捐赠的一套极其珍贵的精美古生物化石。

北航航空博物馆展示的是飞翔的梦想,是建国以来中国高校第一个反映航空航天技术的博物馆。在主展区,近40架不同时期的飞机整齐地排列在停机坪上。有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机型。每一架飞机和每一次失事都有其历史渊源和背后的故事。“黑寡妇”、“鹞式”、“京一号”等著名飞机是国际公认的无价文物。其中,世界上只有两个黑寡妇战士。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物馆收藏有近3万件中外艺术品,在国内美术院校艺术品收藏中名列前茅。它的收藏以中国古代绘画、陶瓷、家具和刺绣为特色。1983年,在建国以来文化部组织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全国书画鉴定活动中,该馆收藏的近300件书画作品中有215件入选国家精品。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的作品200多幅,如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吴冠中等。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自然地学博物馆。馆藏标本654.38+0.2万余件,有大量稀世珍宝。该馆有20多具珍贵的恐龙骨骼标本,数量之多、种类之多,均居全国高校博物馆之首。它的“镇馆之宝”是合川的马门西龙,全长22米,抬头时离地高度约10米。它不仅是亚洲最大的恐龙,也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恐龙。

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有86万件藏品。是中国唯一拥有大量国内外珍贵生物标本、具有华南动植物特色的高校博物馆。它由三个历史悠久的标本馆组成:标本馆、动物标本馆和昆虫标本馆。最早的标本采集于1817,植物标本馆建于1916,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该馆所附的竹子标本园收藏了中国各地区的竹子110种,是竹子研究中极为珍贵的资料。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已有23年历史。馆藏地质标本3万余件,其中珍品近3000件,包括体长10.5米、体高6.1米的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化石;世界上最长最全的鱼龙之王――梁家关岭鱼龙化石:世界上最大的海百合化石,面积15平方米。

上海的大学博物馆有几个中国第一。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专门研究中医药史的博物馆,藏有金代王羲之妹妹墓出土的著名“长生不老药”。上海音乐学院东方乐器博物馆是中国艺术院校中第一个乐器博物馆。台湾省高山族文物收藏复旦大学高山族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大陆规模最大的,而且很多文物在台湾省内都很难找到,非常罕见。此外,数百件商代甲骨文在中国也很壮观。

“国色天香”被忽略了。

大学博物馆就像大学向社会展示的一张“文化名片”,为散发着浓郁书香的高等学府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然而,虽然很多大学博物馆都堆满了珍宝,每天都向公众开放,但它们的美却是无声的,很少有人关心。

在北大,当有记者问学生关于北大赛克勒考古博物馆的情况时,他们大多表示不知道。只有一个学生指明了方向,但他一直没有进去,只是看到了门前的牌子。

在塞克勒考古博物馆,售票处只有两个工作人员在聊天。一个多小时,只有两个在北大读书的辽宁公务员参观了空荡荡的大厅,他们只是顺道在校园里走走。工作人员说平时很少有人来博物馆。至少,一天不见一个人。只有在暑假期间,一些学生才会来参观。在北航航空博物馆,记者只看到一名游客。

北京是这样,其他城市的大学博物馆也是这样。虽然上海有很多大学博物馆,但在社会上稍微有点名气的只有少数。很多大学博物馆不仅不为大众所知,对大学生来说也感觉“陌生”。上海市科教党委在高校的随机调查显示,大部分高校博物馆只有50%左右的学生知道,部分博物馆知名度不足30%。近年来,随着2010上海世博会的即将举办,上海市民“去博物馆”的兴趣逐年增加,但高校博物馆却长期未能融入上海的博物馆文化。

游客稀少反映出目前高校博物馆利用率很低。中国大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严旭说:“中国大学博物馆的利用率普遍低于建设之初的预期,有些甚至低于20%。”北京大学、吉大等高校由于藏品丰富、知名度高,博物馆利用率相对较高,但大部分高校博物馆仍未得到充分利用,知名度也不广。

游客的稀少意味着巨大的收藏财富的浪费。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大学博物馆并不太看重参观人数。他们认为参观人数是社会博物馆追求的一个指标,不应该用来衡量大学博物馆。大学博物馆的定位是教学和科研。至于向社会宣传,某著名大学的博物馆馆长干脆说我们是经费单位,不需要向社会宣传。

对此,中国大学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宋祥光认为,虽然参观人数不是主要指标,但如果大学博物馆的参观人数多,不仅可以更好地利用大学的文物资源,还可以充分体现大学博物馆的重要性和社会作用,从而获得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和投入。各类学校博物馆在不影响自身科研教学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扩大开放,吸引社会游客。

四川大学博物馆学专家马继贤评价说,大学博物馆充满了浓厚的计划经济味道,工作人员工资和办公经费由学校财政承担。当然,没有压力,也没有动力。

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方法也决定了参观者的数量。浙江省副省长盛昌礼曾批评:“有的博物馆甚至20年没动过,里面的东西早就过时了。怎么会有人喜欢看他们呢?”事实上,展览内容陈旧,展品匮乏,展览死板僵化,图文并茂,讲座性强?这些都是国内很多博物馆的通病,也是大学博物馆的严重问题。

一位北京市民在参观了一所学校博物馆后直言不讳地说,他最郁闷的是,有些博物馆多年来都陈列着同样的面孔。历史的基本展示总是从人类制造的工具开始,然后是几个铜鼎,几件陶器,旁边有200字的描述,描述太专业了,很多字我都不认识,更别说典故和故事了。他认为博物馆是一个教室。要吸引公众,首先要把博物馆的静态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外人普遍认为,古代流传下来的陶瓷、绘画、青铜器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收藏在大学博物馆还是社会博物馆,更多的人应该欣赏它们的优雅。中国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非常少,社会供需矛盾已经非常突出。而大学博物馆大多是自然科学博物馆,恰恰是社会极度缺乏的博物馆类型。所以,保存在闺房和闲置的储藏室里,不应该是我们这样一个古老文明对待文化遗产的方式。

为了与社会共享这些宝藏,教育部在2001特别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网上公共资源建设――高校数字博物馆建设”项目。目前,18高校博物馆数字化建设已经成型,并在网上展示,但记者点击时,很多网页无法打开。

博物馆正在为生存而挣扎。

面对外界的批评,高校有自己的苦衷。高校博物馆的馆长都是兼职的。他们首先是学术带头人。和其他教授一样,他们要肩负起教学和科研的任务。在博物馆工作纯属自愿,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博物馆的正常运营。宋祥光谈到这些时很无奈:“作为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的副馆长和考古文博所的教学工作,对待这两个工作,我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热爱,我的重心只能放在后者。”

最重要的是资金。闫续说,从全国范围来看,博物馆呈现出几个趋势。一是大规模、大投入、高品位,这样会更适合现代人的口味,但是没有强大的资金实力是做不到的。第二,现在的博物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展品和参观者的互动,布置展厅和设计,也需要资金支持。第三,展品的收藏。通常展览一段时间后会更换展品,否则参观者自然会越来越少,展品的收集和更换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除了资金因素,有些展品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场馆内展品的更新速度还是很慢的。

但是博物馆一般很难盈利,尤其是大学博物馆。高校博物馆由学校垂直管理,完全依靠学校的投入。学校每年都会拿出一笔“博物馆维护费”作为水电费、工资等支出,而几乎没有藏品更新、展览等业务支出。唯一的收入就是门票,但是门票收入很少。

据了解,中央美院美术馆每年最高收入只有6到7万元,包括门票收入和场地出租收入,而学校每年对美术馆的投入为35万元,但即使是这些投入也只能勉强维持美术馆的运营。北航航空博物馆年收入只有五六万元,几架文化价值很高的飞机只能留在露天,风吹日晒,因为实在负担不起给它搭棚子。

这样一来,博物馆很难寻求发展,更不用说花钱去收藏更多的文物和藏品了。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曾经看中了贵州出土的一具Sastre鱼龙化石。这些化石在中国只挖掘出了三个,但是没有钱支付采集费。后来省人大来视察,当场作出决定。市科技局、科协、中大共同出资654.38+0.6万元,将这条身长7.8米的珍贵鱼龙留在了广东。

由于资金短缺,大学博物馆里藏品堆在仓库里的现象依然普遍。博物馆并不是不愿意把好东西展示给参观者,只是由于展览空间和配套设施有限,能展出的文物往往只能占藏品的一小部分。由于展览空间狭小,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面对1000件藏品,尤其是最为珍贵的明清石湾陶瓷。它的做法是把所有的藏品临时打包。

这种情况下,博物馆只能轮流展览,但每次换展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可能的话可能两年换一次,无条件的话收藏和陈设常年不变。其他躺在仓库里的文物何时与观众见面将是遥遥无期。

不仅是大学博物馆,资金不足也是社会上博物馆最大的问题。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文斌坦言,全国2300多家博物馆中,约有三分之二因资金不足而生存艰难,其中以中西部地区为主,且多为中小型博物馆。据报道,安徽省博物馆8000平方米的展厅已有四分之三被撤下,成为举办各类展销会的店面。有媒体惊呼,博物馆成了“购物狂欢节”。

走向社会,找新的定位。

相对于社会上急于寻找好的生存之道的博物馆,大学博物馆实在是太安静了。要从根本上解决面临的问题,大学博物馆必须走出去,在市场经济中找到一个稳定的“锚地”。云南民族大学国家博物馆馆长马宜生认为,高校博物馆融入社会既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博物馆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走出闺房,首先要转变观念,明确大学博物馆的本质属性。”上海市委科教副书记翁铁辉认为,大学博物馆大多是按学科建设的,体现了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具有收藏、教学和研究的功能,还具有文化传播的社会功能。“但事实上,很多大学博物馆往往只关注前者,忽视后者。”

令人兴奋的是,一些大学博物馆已经步入社会。位于4A风景区的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可谓是校内外的典范。它早就把目光投向了社会,走的是全方位开放的道路。现在它已经把博物馆建成了一个集教育、旅游、休闲、购物为一体的新博物馆。馆内配备了国内先进的中央空调,建有多功能演示厅,大量运用了声、光、电技术。在这里,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世界上第一个直径为1.5米的磁悬浮地球仪,还可以体验到人工地震台带来的地球震颤。为了扩大知名度,博物馆经常利用公交车广告在社会上制造声势,以吸引更多的社会游客。

这个博物馆的营销运作水平,连社会上的博物馆都印象深刻。曾在全国各地巡展一年,展出“中国大型恐龙展”和“地球之谜展”,途经五省16城市,吸引观众多达60万人次。

有着“西南最完美博物馆”美誉的四川大学博物馆,将把新馆建在学校门口附近,正门对着马路,后门对着校园,兼顾教学、科研和服务大众。该馆以大型主题展览打开市场,先后推出“明清书画大展”、“时尚风采——清末服饰展”、“水晶世界——瓷器与鼻烟壶特展”、“千年梦——三星堆出土文物精华”等,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对于大学本身,一些地方政府对大学博物馆投入了更多的热情。上海将高校博物馆上升到城市软实力的层面,视为可以再次增值的无形资产,关系到一个大都市的形象。早在2005年,上海市委科教办、市教委就正式命名了10所高校民族文化博物馆。从那一年开始,他们每年给博物馆所在的学校补贴8万元,学校投入1:1用于博物馆的整体包装和宣传,组织青少年和市民的接待。今年3月,上海举办了全国首次高校博物馆联展,上海11所高校博物馆打破自己的“围墙”,走向社会,向公众敞开大门。联展结束后,上海所有高校博物馆将对学生免费开放,高校还将通过加入上海旅游网、出售联票等方式吸引大量社区居民前来参观。

广州市政府还提出,将逐步推动高校各类博物馆和植物标本馆向公众开放,同时为其教学科研服务。

CUHK生物博物馆馆长李明光教授建议,在不改变产权和所有权的情况下,整合广东高校的博物馆资源,在新港路等高校附近建设世界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由政府管理和展示。这既改善了高校博物馆的收藏条件,又充分利用高校馆藏资源和科教资源服务社会。同时填补了广州没有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空白。如果整合得好,将成为广东的一个重磅旅游资源。

厦门市文化局原局长彭建议,高校博物馆也是旅游产品,应联合厦门其他博物馆,开辟“博物馆游”线路,纳入厦门旅游版图。比如厦门博物馆――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大桥博物馆――厦门大学鲁迅纪念馆――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等。这是一个博物馆的组合。同时还有博物馆和其他景点的组合,如鼓浪屿、厦门大学、胡立山炮台、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集美学村、集美大学城、奥园等。

彭万进一步提出了管理的概念。“博物馆本身是非营利性单位,但里面可以有很多经营项目”,比如纪念品、字画、餐饮、录像、摄影、复印、邮寄服务等。国外的博物馆大多不是靠门票赚钱,而是把门票经济变成消费经济和服务经济。不过这有个前提,就是必须在保证大量游客的情况下有效。

为了加强与外界的沟通,扩大影响力,77所高校博物馆参加了高校博物馆专业委员会,但作为中国博物馆协会的二级单位,作用十分有限。

宋祥光表示,寻求一个能够引领行业发展的政府部门做“婆媳”势在必行。“由于缺乏行业发展管理者,对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现状没有清晰的认识,资金来源没有保障,发展方向和规划不明确。”

宋向光坦言,高校博物馆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拥有国内一流的专业馆藏,但社会教育功能非常薄弱,真正的功能没有发挥出来。目前高校博物馆自行走出去的意识不强,如何打破“藩篱”走向社会还缺乏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