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奎简介

凌宗奎,1943年6月出生于重庆。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连续五年担任重庆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现为重庆市曲艺家协会顾问。重庆市CPPCC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会员,民盟重庆市委委员,总文化支部主席。2003年,重庆市人民政府特聘凌宗奎为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享受国务院市政府专家特殊津贴。

凌宗奎16岁学艺,师从相声剧创始人王永梭先生,全面继承了老师开创的事业。他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在相声戏剧领域创造卓越成就、做出卓越贡献的相声表演艺术家。

他的表演别致细腻,笔法辛辣犀利,语言幽默风趣,富有艺术感染力。他善于塑造性格各异的人物,和谐有趣。他的《听诊器》、《会》、《王老三卖桃》、《台上台下》等数十部喜剧作品,先后在《曲艺》、《戏剧家》、《天津唱吧》等报刊发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音像出版社出版了5盒录音带和4张DVD光盘。重庆人民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凌宗奎的两篇漫画速写,共50多万字。除了在曲艺创作上的成就,他还全面开花,50多万字的大型话剧、电视剧被搬上舞台和银幕。这些作品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重庆师范大学的冼教授写了一本书说,“凌宗魁非常善于提炼生活,点石成金,尤其善于抓住那些传奇的东西,用它的新奇和传奇吸引观众。他创作并表演喜剧,其中妙语连珠、精妙传奇比比皆是,有的完全一气呵成,就像一首热情奔放的抒情诗,让人心旷神怡、眼花缭乱……”(见《幽默剧论》)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林亚光评价说:“凌宗奎的讽刺更多的是沉思和悲剧意识。他创作和表演的狗问题可以说达到了大师的水平,这部喜剧会被历史证明是不朽的。”(参见喜剧理论)

艺术日报评论说:“如果说王永梭卖膏药是喜剧的第一个里程碑,那么凌宗奎的听诊器可以称为喜剧的第二个里程碑。”

中国音协原副主席罗阳认为,“凌宗奎创作和表演的喜剧《会》类似于马雅可夫斯基的《会范》。”

专家学者们由衷地称赞凌宗奎的幽默剧:“一个巫师,一个巫师,他全身都是戏,连后背都是戏。”著名美学家王朝文先生甚至欣然题词:“寓教于乐,以丑见美,风流潇洒,尤见基本功。”

1997年,凌宗奎凭借在喜剧《狗的问题》中的出色表现,获得首届中国曲艺牡丹奖。

参加第一届中国曲艺节,演出《喜剧会》,并应邀赴北京演出。

同时,凌宗奎应邀在本市和其他兄弟省市举办专场演出和讲学,还多次在部队和大专院校讲授喜剧、小品的创作和表演,在西南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有影响的弟子。

中央、上海、四川、湖北多家电视台、电台录制播出了他的幽默作品。《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艺术报》、《华西报》等数十家报刊杂志都对凌宗奎精湛的艺术表演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称赞。

凌宗奎同志除了在艺苑勤勤恳恳坚持耕耘外,还非常热心公益事业。他活跃在东海舰队的甲板上,活跃在崂山主峰的猫耳洞里,活跃在女子管教所、少管所、地震灾区、冰雹灾区,活跃在抗洪救灾的第一线。他曾经志愿去监狱做20年的帮教表演。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一名劳改犯,他坚持投身于门下新闻,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

1988年,重庆市人民政府为参加老山前线慰问演出的12名演员记三等功。老山前线最高指挥官陈青云将军题词:“爱老山,声满战场”作为礼物。

1998年,四川《华西杜诗报》读者票选巴蜀十大喜剧演员,凌宗奎名列第一。为此,四川省文化厅和重庆市文化局联合授予他特别贡献奖。

目前,凌宗奎在厅级以上的展览和比赛中,获得了100多个编剧、导演和表演奖。

为表彰他对曲艺繁荣所做的贡献,2009年7月,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凌宗奎同志“优秀曲艺艺术家”称号。

中国民族文化促进会重庆市分会、民盟重庆市委员会、重庆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重庆市曲艺家协会、重庆市曲艺团分别为凌宗奎同志举行了纪念大会和作品研讨会。邀请了中国曲艺家协会专家和外省市领导进行指导。与会人员肯定了凌宗奎一生的奋斗和努力,认可他是曲艺界名副其实的德才兼备的艺术家。

目前,年过七旬的凌宗奎依然活跃在各种公开演出舞台上。除了参加重庆市文联、重庆市曲艺家协会每年举办的“三下乡”活动,凌宗奎的方言反腐剧《上下》由重庆市曲艺团制作,历时10年创作,1年打磨。

凌宗奎不仅担任编剧和总导演,还亲自领衔主演。他希望该剧能通过一个个正面角色和一个个反面角色在大喜大悲的情感铺垫中的强烈反差,充分体现我们党打击腐败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警示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不要伸手,必有一得”的朴素而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