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战简介:中日甲午战争的转折点!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期间,两国海军在黄海北部发生的战役规模的海战。又称中日甲午战争、大东沟海战。
北洋水师在此役中惨败,共损失五艘战船。日本联合舰队多艘军舰受到重创,但无一沉没。
此后,北洋舰队退守阿哈瓦,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对甲午战争后期战局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战争背景
1894年(光绪二十年),清海军分为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个海军舰队。其中,北洋水师最为强大。除了广东水师的三艘小巡洋舰滞留北洋参加海战外,其他水师因实力薄弱,战时无所作为,坐视北洋水师崩溃。
甲午战争前夕,日本海军各舰队统一整编为联合舰队,由伊藤祐亨中将任联合舰队司令。联合舰队的编队分为以下几队:第一队,第二队,第一游击队,第二游击队。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在朝鲜丰田海域突然袭击北洋水师“济源”号和“广益”号两艘巡洋舰。
随后,英国高升号号运输舰被击沉,炮舰江草被俘获,也就是丰田章男海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北洋海军和联合舰队面临着同样的任务:护航增援,争夺黄海制海权。
战争的原因
北洋水师主要从威海巡航到大通河河口。1894年8月,日本联合舰队逼近威海,清光绪皇帝指责北洋水师为丁提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只好命丁在黄海巡航,以平息皇帝的怒火,缓解舆论压力。
9月1894日,北洋水师主力舰12从威海出发,前往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护送军队登陆。
与北洋海军“护舰御敌”的战略不同,日本海军在战前就制定了明确的以舰队决战夺取制海权的计划。
日军联合舰队护送援军到仁川后,9月1894、13日,联合舰队和第一游击队的队伍到鸭绿江口搜索,与北洋水师主力决战。
战争结果
结果分析
黄海海战持续五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致远舰、靖远舰、朝永舰、洋卫舰、广佳舰五艘战船,涞源舰重伤,官兵约八百人阵亡。日本舰队的松岛、吉野、毕瑞、赤城和西京丸5艘舰艇受重伤,伤亡239人。
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回归旅顺、威海,“避战护舰”不再出征。日本海军掌握了黄海的制海权。
双方的损失
沉船中,朝永、洋威是吨位小、战斗力弱的老舰,其沉没对北洋舰队实力影响不大。
但致远舰和靖远巡洋舰的沉没,实在是损失巨大,大大削弱了北洋舰队的战斗力。关于日本联合舰队遭受的损失,有清人声称“据日本人说,极其罕见。”
众所周知,日舰回国时,往往想尽办法造假,用彩绘帆布把弹孔藏起来。今天,外人看不到它的伤。"
事实上,日本船只严重受损。旗舰松岛号被彻底击败,吉野号的甲板设备被炮火卷走,只剩下一具尸体。赤城舰和毕瑞舰都受了重伤,西京丸几乎被击沉。其余的船只都受了重伤。
北洋舰队的伤舰在海战后不到一个月就修好了,而日本旗舰松岛号由于受损严重,直到6月165438+10月才修好。
所以,它得填满八座山;并把舰桥改成旗舰来代替宋道。可见日本很多不沉之船已经失去战斗力。对比双方的损失,不难看出北洋舰队损失很大。
但舰队主力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还在,其余舰艇经过修整后仍可用于战斗。舰队还是有能力对敌作战的,也不是一败涂地。日军损失确实比北洋舰队轻,但舰队遭受的创伤也相当严重。
从战略意图来看,派出日本联合舰队主力谋求与北洋舰队主力决战,以实现其“集清舰队于黄海”、夺取制海权的侵略野心。然而,海战的结果是,日本没有达到目的。
北洋舰队的任务主要是为运送军队的舰队护航。由于北洋舰队奋勇作战5个多小时,赢得了时间,韩军得以安全登陆,完成了护航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