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阆名人轶事。
第一次试着哭的纪兰还是个中学生。70多年后回顾自己的创作生涯,老人依然认为“一二·二九”运动的战斗精神一直激励着他的创作。“军人和诗人是一个人的两个化身。只有无条件地成为生活的战士,他们才能在艺术上成为有条件的诗人..生命的战士是正直的人,勇敢的人,说真话的人。”
“诗人必须是战士。这是纪老一生的信仰。”《纪昀文集》主编、女词人娄艺麟回忆说,纪昀刚正不阿、敢说敢做的性格一直保持到80年代初。有一年,浙江省作家协会在莫干山开会。在上山的路上,姬阆听说一个“他不喜欢”的作家也被邀请参加,马上折返,因为这位作家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后方写过《鸳鸯蝴蝶派》之类的文章。
“七月派”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刊登了姬阆的名作和长诗《舞夜》而得名。
60岁以后,姬阆迎来了创作的第二个高峰,参加了浙江省作协创办的《江南》杂志,为浙江文坛培养了一批青年作家。娄艺林告诉记者,诗人的记忆力惊人,创造力惊人。80岁时,他开始学习用电脑写作,写了一本30万字的回忆录《血色时光》。住院多年,病房里的桌子上有一台电脑,随时可以写字。
“龙记始终认为,诗歌应该是战斗的,为了生活,而不是为了娱乐。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诗歌都应该反映现实,而不是呻吟。”浙江省作协原主席、诗人黄亚洲说,每次和这位前辈诗人交流,对方都会强调战斗精神。“他一生都在为真理而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他也没有放弃创作和奋斗。他也是一个有紧迫感的人。他非常赞成改革开放,希望路走得更快。”
“这几年我每次去看季老,他都问我浙江的诗歌创作情况。我告诉他,我们又多了一批青年作家,他听说年轻人写的诗比我好,非常高兴。”黄亚洲回忆说,2004年,他把自己的诗集《跌跌撞撞在经纬上》寄给姬阆,老人让他再拿一本寄给另一位“七月派”诗人绿原。“我感觉,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经历过风风雨雨的老诗人们依然在关注着中国的新诗。”
今年9月29日,七月诗派的另一位著名诗人韩牛逝世。娄艺麟说,虽然无法准确统计,但至少有几个“七月派”诗人还活在吉八身后。“他是个无神论者,对生死有透彻的看法。他还说,他应该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科学社会主义者的希望’。”
而黄亚洲还记得十年前的那首《纪昀的笑声》。那时候,吉八已经86岁了。他在浙江医院装了起搏器,还得引流颅内积液。手术成功后,老人盖着白床单,躺在推车上,被推出手术室门,冲着天花板笑:“哈哈哈,我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