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粮仓镇的老粮仓旅游景点
三牛坳左侧,奇峰突兀,怪石高耸,石上清泉如蓝绿色丝锦倒挂,顺流而下,形成20多米高的圆柱形瀑布,飞花溅玉,蔚为壮观。难怪唐代大诗人戚迹曾在此下榻:“落石千万,远声冷空;初秋,雨后,半夜的山里。
河底的岩石清晰可见。传说诸神用金耙耙河留下的岩石纹路栩栩如生。鱼儿游过河底,河水在岩石上跳跃,翻滚着浪花,唱着歌,流向白云深处。
传说这里以前没有河,只有一滩山,老粮仓和流沙河一带的水都流不出去。一旦下大雨,老粮仓和流沙河地区将是一个汪洋泽国,房屋被冲垮,庄稼被淹,百姓遭殃。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一个好心的小伙子,把邻近八个村的人召集在一起,下定决心,要开一条河。然而他们费尽心机,寒来暑往,花开花落,依然难见成效。一天,八洞仙女游览了这里,深受感动,并决心提供帮助。于是到了晚上,他们开始一起干活,用金犁犁峡谷,用金耙耙峡谷,用刷子耙河床。看到人们辛辛苦苦经营多年却毫无成果的河流被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打开了,神仙们很不高兴,决定休息一下再做。于是,他们在河边一块宽大的石头上下棋。棋局一开,神仙们就忘了时间。金鸡报晓,八洞仙人慌了。因为害怕泄露秘密,他们慌慌张张地收拾残局。连河床都还没来得及整理,他们就把金犁和耙子放在宽厚的石头下,匆匆奔向天空。现在,河里的石头是八孔神用金耙耙河时留下的痕迹。
山左岸平坦的宁娄公路,原本是一条只有两三尺宽的羊肠小道,却是青山桥、流沙河、老粮仓乃至涟源、娄底通往宁乡、长沙的必经之路。经过几年的拍摄,父亲和同伴们把山打开,把石头抬起来加宽,拖着,滚着,才形成了这条砂石公路。然后,政府组织修建沥青路和水泥路。山右岸的水渠和电站,也是我父亲和老粮仓区六个公社调来的民工,在1980年和1981年,经过两个冬天的扎营、抗霜抗雪、凿石筑成的。运河上游是拦河大坝,下游是小型水电站。就是把楚江水源拦下来,流入人工渠道,利用自然落差发电供能。
飞越峡谷的是郝明大桥、檀山大桥和洛湛铁路高架桥...连接山村的是水泥公路、供电网线、通信光缆;山乡的烟花、石头、水果、药材源源不断地运出山,搬上汽车、火车、轮船,漂洋过海,运往远方;山外的冰箱、电脑、摩托车、时装也不断被运到山里,进入村民家中。
在我的记忆中,岚山峡是有名的穷山沟。“登上山巅,仰望山巅;地少人多,石头满山坡”;“养女不应嫁腐峡,忧其穿,忧其忧”是这里过去的真实写照。现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这里贫穷落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烂尾峡不仅有美丽的风景,美丽的传说,勤劳的人民,还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山、谷、村原是湘中人民抗日工作委员会和湘中人民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基地。李石·斯派德、蒋亚勋等领导的“湖南抗日会”和湘中人民游击队,在这一地区宣传抗日,打击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著名的唐璜起义。
峡口左边窑洞里的云山学校,看上去和其他农村小学没什么区别,但这里曾经有一批学习马列主义、探索真理的革命先驱。1909年,何叔衡,前中共代表,后被誉为苏联的听话牛。在教书的掩护下,他接触革命同志,探索革命真理。辛亥革命后,谢觉哉、蒋梦舟、王灵伯等革命前辈以教书为名,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青年,探索革命真理。甘思齐、小舒凡等一大批优秀青年从这里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上了革命征程。尤其是在1917年的夏天,24岁的毛泽东和他的同学肖子胜一起,从省城来到这里游学,并特意和谢觉哉见了面。两个热血青年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他们谈着友谊,谈着理想,谈着救国救民的道理。
走过烂尾峡,站在沙滩铺上,回首望去,青山无言,山风阵阵,河水奔涌。当年,我们的先行者在这里传播马列主义,探索真理;在这里,冒着硝烟,英勇奋战;在这里拍山、修路、挖渠,让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没有时间去欣赏风景,却微笑面对生活,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乐于奉献。今天,我可以欣赏腐烂峡谷的美丽风景,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听鸟儿的啁啾和夏蝉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