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从武简历

魏从武(1905-1978),安徽霍邱县人,原名魏崇武,又名魏立人、魏若愚,笔名董莺、廖楠、白菜、李星。1905年3月16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是现代著名作家魏素媛的弟弟。1912进入霍邱县小学。1918考入湖南公立法学院。1920进入阜阳安徽第三师范学校学习。1922年,他与李在安庆合办《皖报》的《曙光周报》和《皖报》的《曙光副刊》,宣传新文化。2008年秋考入湖南岳阳湖滨大学附属中学二年级。65438年6月至0923年6月,他去了北京,和三哥魏素元住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大楼对面海边的5号公寓,就读于北京石崇中学高二年级。1924开始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65438年到0925年认识鲁迅,经常去北大上鲁迅教授的中国小说史。同年秋,他考入燕京大学,并在鲁迅的倡议下,与、魏素园、台静农、李等创办了著名的“未名社”。同时,他主编《焰炟月刊》,创办《莽原半月刊》,从事出版、创作、翻译和管理未名社。1929大学毕业,明年底去上海做翻译。在短短的几年里,他翻译出版了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与罪与罚》、布宁的《新梦想》、法国贝洛的《回忆陀思妥耶夫斯基》、《睡美人》、英国格斯的《英国现代文学史》等著作,以及他的小说《校长》和一部新诗集。1931年9月,应天津女子师范学院邀请,来到天津,任英语系教授,讲授英国文学史、英国戏剧和翻译。1933年9月,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梦想未来的中国是一个合作的股份公司,所有成年人都是社员和股东,军政教都从属于它,组成一个经济单位,走向世界合作股份公司的目标”,我回到了家乡霍邱县,开办了一所学校,创办了一个“振兴农村工作培训班”。八年抗战期间,迫于生计,他不得不经商养家,一度放弃文学创作和翻译。抗战胜利后,翻译和创作又开始了。期间1946~1949翻译出版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西伯利亚的囚徒》(现译《死宅笔记》)、《死宅》、《房东》等小说。65438-0950,加入上海市翻译家协会,任文艺组组长。1952在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做英文编辑。20世纪50年代初,20多部俄苏美文学作品被翻译出版。从1955开始,我就被冤案困扰。在困难的情况下,我依然专心学习,继续翻译。1957翻译出版苏联短篇小说集《友好的微笑》,1958翻译出版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巨人》。他在20世纪50年代的翻译总计近500万字。1960四月迁居杭州。1978 65438+2月,在杭州丝绸学院教英语。同年65438+2月65438+9月,死于心脏病。1980,他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

魏从吾是一位富有创造性的翻译家,他一生勤于写作,留下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翻译作品。他翻译的作品有:《穷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集》、《罪与罚》、《卡拉马佐夫兄弟》、《西伯利亚的囚徒》、《死亡之屋》、《地主》、《不成熟的青年》、《孤女》、《家庭的朋友》和《地下笔记》。《赌徒》、《白痴》、《被施了魔法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回忆》、《布宁的新梦想》、《尼索》、《萨哈林岛的早晨》、《百万富翁》、《库兹涅茨克广场》、《列宁-不落的太阳》、《苏联短篇小说集》、《白俄罗斯王国的伊苏丹》、《里吉达的童年》、《友好的微笑》、《卡拉巴赫论文学青年的写作》、《共产主义进行曲》、《大水道的建造者》、《萨斯喀彻温省的工人笔记》、《为和平而战》、《现代英国文学史》、《格列佛游记

建国后出版的俄苏文学重要译著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文光书店,1950-1953;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西伯利亚的囚徒》(文光书店,1950-1953),穷人(文光书店,1951-1953)。一部托尔斯泰在里贾纳的童年(文化工作社,1950);尼古拉耶娃的收获(文化出版社,1951);查科夫斯基的《库页岛的早晨》(上海海燕书店,1951)。他在俄罗斯和苏联文学方面的翻译成就主要体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翻译上。

魏从吾一直牢记鲁迅先生的嘱托和希望:“将来最好能独家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完成全集。”他把这当成自己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是自己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在文光书店1950出版的《罪与罚》第八版的序言中,他曾向读者谈起他的一个计划:“我希望再花三年时间,按照康斯坦斯·加内特公认的最佳英文版本,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全集。然后我主修俄语,重新校准,完成了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工作。”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即使到了晚年,道路坎坷,穷困衰老,他仍然每天从早到晚地工作。他一方面修改原译文,另一方面继续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其他作品,最终完成了近300万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全集》(共24部小说)的庞大翻译工程。

魏从吾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有以下特点。第一,挺形象的。魏从吾是诗人,也写过小说,他很能理解翻译作品的微妙之处。所以他的翻译有很多地方可以很好的传达原著的神韵。第二,简洁流畅。这是读过魏从吾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读者的共同感受。浙江人民出版社在1980《罪与罚》的“出版札记”中明确指出“简明通顺”;第三,长期全面。魏从吾从1924岁开始翻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一直坚持到晚年。他一个人翻译了50多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24部小说,近300万字,在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翻译史上极为罕见。因为年代久远,翻译出来的作品比较完整,他对作品的理解比只翻译一两部或几部作品的译者更深刻。第四,精益求精。由于翻译时间长,他有更多的时间仔细修改自己的译文。早年出版的翻译作品再版时,他经常反复修改。1946年《罪与罚》第六版出版时,他彻底修改了。1960年,他完全按照文光书店第8版进行了修改,翻译质量大大提高。这使得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翻译达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

然而,魏从吾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翻译也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而且是直译(他在1930为《罪与罚》写的序言中声称“全书都是直译。”其实他一生仰慕鲁迅,受鲁迅“硬译论”影响很大,他的小说都是直译。所以很多地方的理解不够准确(比如《罪与罚》第一章最后一部分就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沿着拥挤的线往前走,遇到老太婆”。其实原句应该是:“沿着博吉亚齐街跑,找到了。把“Podiachi Street”翻译成“拥挤的线”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当然,这可能是英文翻译中的一个错误。而且,很难很好地再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风格。其次,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一大特点是揭示人物隐藏的感情和思想。所以他经常写幻觉、梦境甚至意识流,思想跳跃性很大,文字往往交织在一起或者联系不是很紧密。魏从吾翻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一大特点是文字简洁流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风格相去甚远。

当然,魏从武也知道按照英文版本翻译存在很多问题,也尽力弥补了这个不足。一是查对俄文原著。在1930的《罪与罚》序言中,他宣称:“我根据康斯坦斯·加内特的英文版重新翻译了它,并经常与俄文原版进行比较。.....我们发现英文版经常出现错误,和穷人的英文版一样,不禁感叹翻译之难,因为译者很有名。她几乎翻译了杜捷涅夫(即屠格涅夫——始作俑者)、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的所有作品。其他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仍然存在。”但他自己不懂俄语,只好找人根据俄语原文校对翻译的作品。比如穷人请来了精通俄语的三哥魏素元,他“用俄语从头到尾仔细复习了一遍全文”;《罪与罚》第6版出版时,“张铁贤先生用俄文从头到尾做了详细的修改,用了一年时间”。二是打算专攻俄语,再次校对自己的译文,让译文更准确,更贴近作家风格。不幸的是,冤案一再困扰着他,让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总之,魏从吾的翻译尽管有不足之处,但他独立翻译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全部小说,其艺术成就使他在中国现代翻译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