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听王君——木兰诗
这次去德州展示初中语文老师的优秀班级。去年有幸听了王老师的木兰诗,被她充满激情的课堂和青春灵动的氛围所吸引。回来后,我买了她出版的所有书籍,读了她的文字,感受了她的精神话语,印象深刻,仿佛立刻找到了我的“女神”。
?3月4日,宣讲课还是木兰诗。没想到的是,一年后,王军老师的课让我开了眼界,开了脑洞。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我离王君先生很远,中间隔着千山万水,让我叹服。
王君老师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但在语文课堂上,她像一只聪明的黄鹂,和孩子一起读诗。有时分组阅读,有时轮流阅读,随机阅读,增加相应的内容,比较阅读,创造文本阅读...王军老师几乎把诗歌的阅读诠释到了极致,学生们听得如痴如醉。我觉得这就是王君老师的个人魅力,她把自己融入了课堂,融入了诗歌,所以才有这样的激情。王军老师的激情来自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她在博文中写道:每一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日子就像花朵一样,一朵朵绽放。
?前年的《木兰诗》让我明白了木兰诗可以这样读,而这次的《木兰诗》让我佩服王君老师的文学素养,她把矛盾分析法引入课堂,和学生分享历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从《诗经》到《水浒传》、《红楼梦》,甚至还引入了电视剧《大唐辉煌》的屠岸将军来分析女性。王军老师提倡从人的角度看待文学作品,带领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走出文学作品,带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视角。我想王君老师的课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水平,也源于她个人的文学素养和学识。王军老师每天坚持读书写字,每天九点睡觉,早上四五点起床读书写字。她说,学习是老师最重要的事情,几天不学习就不踏实。听静态雅思,听喜马拉雅,听樊登的书,听各种电影,听各种电视剧...,把最核心最精彩的编曲记录在笔记本上,坚持多年,直到王军老师出了一系列的书,课堂才有了如此深厚的文学底蕴。
听过很多人谈木兰诗,无非是抓住木兰这个形象来分析。她是一个勤劳、孝顺、勇敢、坚强、不求名利的女英雄。或者说是对花木兰“少女”形象的把握。但王军老师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词——“我”,让所有与会者大吃一惊。在木兰诗中,“开我东亭门,坐我西亭床,脱我战时袍,穿我旧衣”,王君老师的妙处就在于他能从文学、美学、哲学的高度来教语文,把木兰的形象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把木兰当作一个人,一个本来面目的女人来看待。王军老师说,读课文,读到最后,其实就是在读自己,读生活,读自己的人生态度。我觉得王军老师上课的深度源于老师们思想的高度。
王军老师一直倡导青春语文。青春语文的本质是通过心灵的阅读、生命的书写、激情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过程永葆青春,从而为师生创造、维系、享受一生的青春。《木兰诗》这一课让我们感受到,青春语言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方法。“很多孩子都被模式化、产品化了。我似乎听到他们在重压下的呼吸声。反正这是教育的悲哀。”“真正的讲座,往最深处说,是如何生活,如何成为我们自己。”在这节课上,王军老师不仅带领同学们找到了“我”木兰,也让他们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为了父母,为了兄弟姐妹,为了社会,为了同龄人,但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文学的作用在于教化,而不在于说教。"“教法是活法,文本解读的背后是生命的成长。”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思维被充分激活,他们的回答机智而丰富多彩。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动情,更要让学生思考。
“我们要让自己的班级有被带进来的感觉,让参与者情不自禁地走进教室,成为学生,甚至成为课本上的人物,却忘了自己。”我觉得王军老师的这堂课,不仅让我们忘记了自己,更让我们从看到自己,看到世界,最终看到众生,思考如何实现教法和活法的有机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