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子长的简介。
1925加入中国* * *,1926年初,根据党的指示,回到安定县继续办民兵,利用团的将军身份开展革命活动。同年,在陕北军阀荆岳秀的部下石前大队某团任连长,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特科。1927年2月,当选安定县地方行政会议主席团成员,农民协会会员。他曾创办军队青年干部训练班和农民运动讲习所,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教育;组织领导农会打击封建官僚,惩治土豪劣绅,被群众誉为“谢青天”。
1927 10,谢子长、汤舒领导清涧起义,任西北革命军游击支队营长、副司令员。1928年5月,参加领导华伟起义,任西北工农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委员、革命军第3旅旅长。起义失败后,他回到陕北进行武装斗争,并担任中共陕西特委军事委员会委员。1930年8月,任中共陕北行动委员会军事指挥部总指挥。从1929到1931,先后在陕北、宁夏、甘肃工作。1931、10年6月,刘志丹等人将南梁游击队、陕北游击支队合编为西北反帝联军,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任总司令,率部到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
1933年夏,被派往察绥抗日联军18师,负责中共组织工作,协助师长徐全忠指挥作战。同年,他于5438+01年6月回到陕西,并担任中共中央驻西北军事委员会北方代表。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恢复了陕北红军游击队1支队,加强了二、三支队,建立了四、五支队,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了红卫兵、少先队、妇联,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建立了安定、延川。1934年7月,谢子长担任陕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率部突袭安定县,占领县政府,解救被捕的党员和革命群众,极大地提振了红军的军事力量,促进了陕北游击战争的发展。8月,任红26军42师政委,率红26军42师3团和陕北游击队1、2、5支队在陕甘边苏区进行第三次反“围剿”,先后取得清涧河口、横山董家寺、安定县战役胜利。在河口战役中,谢子长不顾个人安危,在前线指挥战斗。不幸的是,他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胸部,受了重伤。他忍住疼痛,坚持指挥,直到战斗完全胜利。
1935年2月5日,谢子长当选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由于医疗条件有限,伤情恶化,于2月28日在安定县灯盏湾病逝,享年38岁。
同年,中共西北工委决定将安定县更名为子长县;1939年,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政府决定将谢子长的遗体安葬在他的家乡枣树坪,并修建了谢子长烈士墓。
毛泽东亲笔为谢子长墓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活”,并亲笔为谢子长墓题词277字。
谢子长死后10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为谢子长建墓。2月1945日,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葬礼,哀悼者超过2万人。毛泽东再次为谢子长墓题词:“谢子长同志永垂不朽。一个接一个,打倒公敌。”朱德的题词是:“陕北人民领袖子长同志,一任接着一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的挽联上写着:“一生为人民创造一片红色的土地,人民现在叫你青田。”当时,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其他成员、、任、彭真、贺龙、刘伯承等都为题词。
65438年至0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修建子长烈士陵园。
谢子长是陕北苏区红军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
2009年9月10由中宣部、中组部、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联合举办的“100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