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需要提高全民尤其是上海市民的礼仪水平来迎接2010上海世博会?

世博会对上海的信任,给上海市民的素质建设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压力。将2010世博会举办权授予中国和上海,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经济实力、上海举办大型展览能力以及中国和上海人民的认可。这种“认可”带给我们的是骄傲和自信,也是压力和动力。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特斯看到了世博会对上海市民素质建设的促进作用,认为“...世博会可以提高上海的知名度,通过与世界的更多接触,可以提高上海人的精神面貌和素质。”同时,市社科院社会所所长卢汉龙也看到了世博会给市民素质建设带来的压力。他认为,上海部分市民的素质确实与世界一流城市的要求相差甚远,部分市民缺乏公德意识,不遵守公共场所“七不”规范;有些市民文化素养不够,当外宾问起中国的历史和上海的情况时,他们一脸茫然...世博会对上海市民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从细微之处着手,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

上海市民素质建设势在必行。根据社会建构论,人是世博会的主体和建设者,世博会是人的社会结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的解放的表现,其本质在于“人的本质”。世界看到了这座城市,并与市民联系在一起。世博会2010展示上海城市形象的实质其实是展示人和人的素质。这是因为城市形象不仅仅是指由高楼大厦、宽阔的马路、繁华的商业建筑组成的物质存在,还包括通过这种物质存在而展现在天地之间的城市精神;是建设和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决定了这种精神的品质。所以,一个城市在物质和精神文明方面的状态,能否进一步提高,关键在于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的素质,在于很多市民是否在为提高自身素质而不懈努力。但是,人的素质的提高不是三天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一个过程,这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中国旅游学院院长杜江教授也提到“像体育设施、体育场馆这样的硬件建设不是太难,难的是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因此,要成功举办2010世博会,必须从现在开始重视公民精神风貌建设和素质培养。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实践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的脸面和骨架,人的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是城市的气质和内涵。今天的上海,有象征现代化的高楼和高架桥,也有代表东方文化的历史细节。但是生活在其中的市民有没有对全世界的朋友微笑的文明水准?上海市民素质建设突出在重要位置,无论是之前的申博,还是世博会的举办。上海市市长陈良宇多次强调世博会与市民素质的关系:“...我们把世博会看作是向其他国家学习的国际化过程,是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和市民素质提高的过程,是展示中国走向世界和树立强国形象的过程,是融入世界的过程。”“筹办世博会的过程也是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世博效应,着力培育和践行城市精神,...充分展示文明、优雅、健康、充满活力的上海市民的全新形象。”

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王俊义说:我认为,要确保我们的世博会成为一届出色的世博会,提高我们的精神文明水平和公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上海市民表示,申奥成功后,上海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我们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时代风采。

世博热席卷上海,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市民都意识到了上海市民素质建设的紧迫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赶快行动吧!

世博会背景下上海市民素质建设的理论探索

提高公民素质,也要“用科学理论武装人,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精神塑造人,用优秀作品激励人”。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和监督作用,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舆论协调、公民参与”的原则和方法,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环境建设、法制建设和文化建设为重点,以治理“脏、乱、差”为切入点,以城市综合管理和开展各种创建活动为手段,培育“四有”。

探索一:实施“以德治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上海市市长陈良宇曾指出,要着力培育上海精神...要进一步贯彻以德治国的思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精神;加强舆论引导和法制教育,努力形成文明守法、平等互助、公平竞争、勤俭节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哲学家康德说,“灿烂的星光在我之上,道德的法则在我心中”。也就是说,人就像身体需要阳光一样需要一种道德精神,而这种源于情感意志和价值理性的道德法则,应该是人生永恒的精神追求。提高市民素质,应从基本的社会公德入手,大力发展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通过建设优美的软环境,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来培养高素质的市民,从而形成两个文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是现代文明城市的发展趋势。

另一位哲学家说:“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一个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绝对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民族。”中国和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七不”(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脏话、不乱扔垃圾、不损坏花草树木、不损坏公共设施、不闯红灯)的水平,还应该有高标准、严要求。公民素质提高的过程就是一个“找差距,改陋习”的过程。对于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那些丑恶现象,一定不能采取“慢慢来,赶紧走”的态度。“不扫一屋,怎么扫天下?”如果不尽快改掉坏习惯,如何打造文明、优雅、健康、有活力的上海市民形象?

探索二:实施“科教兴市”,加强文化素质建设

“文化是发展的摇篮”,是发展的内在因素。现代城市必须体现高层次的文化特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塑造城市的文化形象。2010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体现了上海追求创新和卓越的精神取向。世博会不仅是一次“经济奥运会”,也是一次展示主办城市形象、文化、环境和魅力的盛会。马克思说: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力量和新的思想,新的交流方式,新的需求和新的语言”。世博会的召开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会产生新的城市文化,而城市文化的核心载体是城市居民。因此,科教兴市,必须加强市民的文化素质建设。

上海是一个移民城市,应该有兼收并蓄的文化。上海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应该有平等共生的开拓创新文化;上海作为沿海城市,应该有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文化。上海市民是上海文化的载体,任重道远。世博会的举办必将促进上海文化的全面发展,加快发展进程。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为公民提供国际教育(如国际意识教育、国际礼仪知识、外语知识等。)和科技知识培训,并通过各种渠道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能力,提高他们识别外国文化的能力。始终以“好客、礼貌、诚信、守法”为准则,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健康的舆论环境”和“主人翁精神、开放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奉献精神”迎接八方来客,树立上海市民良好的东道主形象。

探索三:实现“依法治市”,加强公民法制建设

依法治市是上海新一轮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上海城市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办好世博会,推动上海新一轮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公民素质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自觉行动、道德内化,还必须有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同时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市司法局法制宣传处处长张芳认为,法律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法,家庭是培养公民法律素质的发源地,学校是公民接受系统法制教育的基地,所在单位是公民不断提高法律素质的主阵地,社会是公民受法制熏陶的“大世界”。我们应该抓住世博会的机会,培养公民的法律精神。“有了法治精神,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才能有合理的制度化前提;有了法治精神的保护,诚信精神和道德正义就有了依靠……”(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讲话)当法治不再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而成为各方自觉遵守的原则,世博会的顺利召开和上海新一轮发展的辉煌前景将得到坚定可靠的保障。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由人建构的,但不是由一个人(抽象主体或精英)建构的,而是由人来建构的。要实现世博会和上海市民素质建设的共同成功,靠的是中国和上海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而不是中国的某些人。

(本文为征文《世博会与上海市民素质》三等奖)

关于我们|常见问题|网站地图隐私条款|反馈

?世博网版权所有。

主管: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

主办单位: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

运营:上海世博网络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上海ICP 05038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