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蚀》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现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1896 7月4日出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片太湖之南的鱼米之乡,是中国近代最发达的农业区。这里离现代的上海很近,也是人聚集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敢面对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和细腻的文笔。

他十岁时失去了父亲。中国很多作家、政治家的“启蒙老师”都是守寡的母亲,茅盾就是被母亲养大的。在北大读完预科后,无力继续深造,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式小说月刊,成为文学研究会首席评论家。这个时候。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备中国* * *,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宣传部代理部长是毛泽东。

国共合作破裂后,他从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自己的处女作《蚀》(幻灭、动摇、追求)和《虹》,于是拿起了小说家的笔。

这种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就了他对文学的时代概括和整个社会视野,他早期作品的主题也是取自于此。在左联时期,他写了经典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堡》、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游历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出版了《腐蚀》、《霜叶红如二月花》、《锻炼》、《清明节前后》等小说。文艺界庆祝他的五十岁生日,他的名声越来越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部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他很难在两个地方创作。在“史无前例”的日月里,我被批判,被拉到一边。稍微稳定之后,我又偷偷写了《霜叶红如二月花》的“续集”和回忆录《我走过的路》。1981去世,享年85岁;茅盾先生在去世前夕,捐出了自己的25万元,用于设立茅盾文学奖,在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