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工厂时间

目前国内发展最快的自主开发企业奇瑞,在媒体报道中常被称为一匹黑马,因为这家生产自主品牌汽车的企业,仿佛突然从地下冒出来,一出生就开始了爆发式的增长。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起源于安徽省芜湖市mop.com的汽车项目。Mop.com是芜湖的一个地方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想做汽车项目。1992-1993经济过热时期,芜湖一个村办工厂一年敲几百辆车,就是十几亿的产值。这一现象引起了MOP的注意。com * *,一个苦于经济落后的地方,于是产生了晒车的想法。原计划是和一汽合作,但发现对方根本没把自己放在眼里,最后决定自己做。回顾历史,芜湖汽车项目演变为自主开发企业的最大动力来自于无知(单纯想晒车难),但无知者无畏。今天的奇瑞已经不是一个无知者,但它的大无畏精神已经渗透到这个企业的组织基因中,并不断发展。

想去汽车项目的安徽芜湖人,在1995年6月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时,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在出售,于是抓住机会启动项目。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的内部代号是“951工程”(即安徽九五期间的头号工程),公开代号叫“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一直低调。从这个神秘的代号可以看出,安徽省一定是暗中给了这个项目支持。

在芜湖这种经济落后的地区,能找到会做汽车的人不容易。1995,芜湖代表团在一汽考察时,发现了老乡尹。尹1983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后在一汽工作12.5年。曾任一汽-大众车间主任,当选一汽“十大杰出青年”,使他在一汽声名鹊起。芜湖在发现这个地域人才后,固执地坚持邀请尹回芜湖主持汽车项目。被对方的诚意所感动,终于接受了尹的邀请。尹到芜湖组建团队时,整个项目有8个人,后来被奇瑞载入史册为“八大金刚”。“八大金刚”之后的核心团队是50多人聚集在1997。其中车身部陆部长和东方之子项目经理大高是尹在合工大的同学,被尹骗。陆部长原来在安徽安凯公交公司,尹第一个找到他。两人掰着手指头算了算,同学中谁还在做技术工作,于是想起了曾在石家庄汽车厂的大高。他们还记得,尹站在一片长满杂草的空地上,激动地告诉他们发动机厂在哪里,中心在哪里,组装厂在哪里...虽然这些都是凭空画出来的馅饼。正如大高所说,奇瑞最大的吸引力就是能开自己的车。让他印象深刻的不是尹在荒地上画的大饼,而是他被领进棚里看到的奇瑞原型车。当时他只觉得眼前一亮,人生的意义也不过如此,于是就加入了这支当时只有50人的队伍。QQ的项目经理高笑是1997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专业的毕业生。他在招聘会上被尹看中,并被说服加入奇瑞。利用他在一汽的关系,尹还从一汽请了一些人来帮忙。据说一汽还有100多人在奇瑞上班。

1996年“951项目”以2500万美元购买了英国福特公司的发动机产品技术和一条生产线。起初,英国人派了20多人来帮助安装,但这些人懒惰,晚上喝酒。尹干脆要求英国人提前回国,同时以他们没有按协议完成任务为由扣留了400万美元的货款。摆脱英国人,自己动手。当生产线完全安装后,预扣的400万美元还没有花掉。

此后,奇瑞提供的简历是:奇瑞汽车公司于1997年3月在芜湖经济开发区80多万平方米土地上破土动工;由安徽省mop.com和芜湖市mop.com所属五家公司共同投资的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同时正式成立,注册资本6543.8+7.52亿元。同年5438年6月+10月,发动机车间(建筑面积75600平方米)竣工投入使用;经过13个半月的安装调试,首台发动机于1999年5月成功下线,点火一次成功。1999年9月CAC478/480发动机一次性通过产品鉴定。

这份报告可能掩盖了两个事实。第一,这个项目的投资人当时可能还没能力出那么多钱。因为当时的国家产业政策要求新建的汽车企业必须隶属于大集团,所以这个从安徽芜湖冒出来的新企业有足够的动力把自己做大,才不会被大集团鄙视;此外,产业政策对汽车项目的投资门槛也有限制,低于654.38+0.5亿元的投资根本不允许。二、奇瑞人介绍公司历史,一直说:项目初期只是想生产汽车发动机,但是上了发动机就得找市场,自然就进入了整车制造。其实从各个角度来看,都足以判断“951项目”的目标从一开始就是打造整车,发动机项目就是打造整车。所以当时在实施发动机项目的同时,整车项目也已经启动。

其实奇瑞的第一辆车是1995年规划的。这款(风云)是捷达底盘的仿制品。尹在一汽大众捷达工作过,对捷达的底盘技术了如指掌。车体也是在仿制的基础上设计的,然后请了一家台湾省的模具制造商福镇公司来开发模具。奇瑞邀请了一位从一汽退休的老工程师到台湾省监督模具开发过程。当试模压出第一个未上漆的白车身时,这位再次出山造中国车的老工程师当场泪流满面。

1998年3月,在样车出来之前,安徽省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汽车工厂(包括冲压、焊接、喷涂、总装四条生产线)的建设项目就已经开工了(可见“951项目”是蓄谋已久的)。1999 65438+2月,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第一辆车下线。2000年,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了2000多辆汽车。为了让这个没有牌照生产汽车的企业生存下去,在安徽和芜湖的mop.com的帮助下,奇瑞汽车被指定为芜湖的出租车,并获得牌照。

而奇瑞生产的汽车,无论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因为没有列入国家目录,都是违法的,被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停产。经过多方努力,在国家经贸委的协调下,奇瑞谈判加入了SAIC。这是一场不平等的谈判,因为SAIC手里的牌是奇瑞的生死牌:不加入SAIC,就没有户口。最后,奇瑞同意将3.50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20%)资产无偿转让给SAIC,但奇瑞向SAIC提出了“四不”原则,即不投资、不参与管理、不承担风险、不分红。其实反过来还有很多“不”。比如奇瑞,SAIC的销售网络,不能用;奇瑞不能学习SAIC的管理经验...显然,SAIC当时并没有把奇瑞当回事。

2001 1,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SAIC奇瑞。奇瑞汽车也已经被列入国家机械局撤销前最后一次公布的车辆生产管理目录,获得了期待已久的“7字头”目录。此后,奇瑞汽车的所有车型都在车尾左上角标上了“SAIC奇瑞”的标志,这让很多购车者误以为这是上海生产的汽车。“SAIC奇瑞”四个字赋予了这家新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这也是奇瑞加入SAIC获得的最大利益。

奇瑞的“风云”真的可以说是“震撼上市”了。这是一款优雅的轿车,搭载1.6升发动机,与桑塔纳、捷达、富康“老三样”同属一个级别,但价格却低了1/3,一上市就获得热烈反响。2001全年,奇瑞汽车销售汽车2.8万辆,销售额达到20多亿元。2002年,奇瑞销售了5万辆汽车,销售额超过40亿元。

随着风云车突然打开市场,奇瑞迅速走上了量产的轨道。奇瑞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它使用了为进口车型在中国的国产化而开发的配套系统。媒体上有传言称奇瑞“抄袭”了大众的零配件供应体系,激怒了大众。这种说法不准确。其实大众之所以抓把手,是因为早期的奇瑞车上有印有大众logo的零件。这并不是奇瑞故意侵犯大众的知识产权。只能说在起步阶段,配套的制度管理并不完善。

奇瑞真正对中国汽车市场产生震撼性影响的事件是2003年一口气推出三款新车型,分别是QQ、东方之子和云起。2004年6月5438+10月65438+7月,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公布了2003年北京市场十大畅销车型(当年在亚洲市场销售的859款车型按销量排名,所以获奖车型都是由消费者通过“货币投票”选出的),吉利、美日、奇瑞QQ均入选。据第二天的《京华时报》报道,“奇瑞QQ在十大畅销车型中表现最为突出。从去年9月到年底在北京发售仅4个月,却能挤进前十,成绩非常抢眼”。

同样在6月上市的东方之子也赢得了掌声。2004年6月5438+10月,经过5万多名读者和网友的投票统计,东方之子荣登北京晨报“2003年我最喜欢的十大家用车”。

事实上,在风云刚刚量产的时候,奇瑞就开始规划新车型了。一家新企业在2000年造出第一款车型不到三年就推出了三款新车型:为什么奇瑞的技术能力能提升这么快?原来,奇瑞2003年推出的三款新车,都是由二汽的一支精锐部队在技术上研发出来的。

2000年底,第二汽车技术中心的十几名R&D工程师打算离开。直接导火索是决心走合资之路的二汽计划撤销技术中心。但这些人当时正苦于无处可去,因为国内很难找到一家想自主发展的汽车公司。后来奇瑞知道了,就邀请他们一起。2001年7月,先遣人员到达安徽芜湖;8月,计划离开的11-12人全部到达芜湖。这几个人安顿下来后,找了十几个原来二汽技术中心的同事,都是分散在国外的。于是,组建了一个20多人的汽车开发团队。之所以称之为“团队”,是因为这些技术人员不仅是一群精兵强将,更是二汽技术中心轿车研制的中坚力量。而且他们在一起工作了很长时间,一起做产品,所以他们不仅各有所长,也有一个团队所必须的默契和配合。无论个人水平如何,这样的团队都需要多年的合作来锻造。事实上,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法国受过培训,是第二汽车技术中心在汽车开发领域的骨干力量。

这些精锐部队为什么要离开二汽?在这个团队的一位负责人(1993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毕业)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国企对技术人员的冷漠”。他列举了以下原因:(1)急功近利的国企领导只关注国外的技术,不认为自己的技术人员有价值,所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2)国企不尊重技术人员的意见。汽车是一个技术非常复杂的产品,在开发阶段必须尊重技术人员;但国企是行政长官的意志,领导决策往往不考虑技术可行性。(3)国企腐败现象普遍。图纸需要一轮一轮的改进才能进步,但是供应商总是找领导批条子,让不合格的零件蒙混过关;技术人员只能在有缺陷的零件上做得越来越差。(4)总有一群不在国企工作的闲人,只会冷嘲热讽,让劳动人民感到挫败。这些因素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对自主发展失去信心。所以,我用心的原因是年复一年的进取的工作氛围。作为当时二汽R&D队唯一一个不到30岁(28岁)的主任,他激动地说,“我30岁就能看到我40岁和50岁的样子。”

团队组建不久,就接受了为奇瑞设计新车型的任务。然后他们努力工作了8个多月,设计了东方之子和QQ。之所以发展速度这么快,是因为这些技术人员都屏住了呼吸,所以大家都没有假期,每天除了睡觉吃饭就是工作。一位设计师曾创下连续48小时不睡觉的纪录。在完成东方之子和QQ的设计任务后,团队在风云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设计了云起。他们还设计了第一款SUV T-11和奇瑞将于2004年推向市场的另一款A系列汽车。

2003年4月,该团队的所有成员共进晚餐,庆祝新型号设计和试生产的成功。酒足饭饱的时候,有人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我们还在二汽,或者说这群人,我们能做出两辆车吗?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做不到!他们走后,二汽的原车自主开发能力基本不复存在。那么,二汽是不是心疼他们的离开呢?你阻止他们离开了吗?这个事实证明,设计工程师只要不自主开发,就一文不值,无论是外企还是中企。

正如领队坦言:“我们会永远感谢奇瑞。因为在我们原单位领导认为我们不行的时候,奇瑞给了我们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所有的图纸做出来,别人不知道是好是坏,甚至我们都不敢完全保证。在这个节骨眼上,奇瑞敢于投入上亿元将产品设计付诸实践。”一家自主研发的企业给了一批中国技术人员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这些技术人员为这家企业设计了“震撼上市”的产品。显然,独立开发企业和R&D本地工程师有血缘关系,互为因果。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团队在组织上并没有加入奇瑞,而是和奇瑞一起成立了佳境科技有限公司,专门做汽车设计(奇瑞持股2/3,其余由二汽的人员持有)。原因不是奇瑞,而是二汽的人担心遇到第二个“二汽”,所以选择保持相对独立。到2003年底,嘉靖公司的技术人员已经增加到60人,而且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生。虽然佳境公司目前的主要任务是为奇瑞开发产品,但从理论上讲,可能会向专业的设计公司发展。

奇瑞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发展自己的开发团队。事实上,奇瑞已经开始着手组建汽车研究院,初期投资2.5亿元,最终计划投资654.38+00-654.38+05亿元。该研究所拥有500人的团队,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发展到65,438+0,000人。按照公司的规划,到2006年研究所数量将达到3000个,最终规模将达到5000个。研究所虽然设在芜湖,但未来计划在北京、上海设立分支机构,并最终将分支机构设在国外。现任院长是从美国回来的徐敏博士(他曾是通用和福特的高级工程师和发动机专家)。目前,奇瑞的人力资源副总裁持有200多份中国留美学生的工作申请。他们为什么选择奇瑞而不是合资?正是因为这些高级人才只能在开发产品的企业中找到用武之地。

为了学习产品开发技术,奇瑞也在走国际合作开发的道路,而且很强势。奇瑞已经委托意大利和德国的设计公司开发新车型,并明确提出共同开发。为此,奇瑞派出了几十名自己的技术人员参与开发工作。在奇瑞的战略理念中,国际合作是发展自主开发能力的第二阶段(以现有四款车型的开发为第一阶段);第三阶段是自己设计更小更低档的产品,然后往上爬设计更高端的产品;最后要在第四阶段完全实现自主发展。整个过渡期需要3-5年。

因为掌握发动机的重要性,奇瑞启动了一项震惊中国汽车行业的计划:2002-2003年期间,委托奥地利AVL公司设计了18款0.8-4.2升发动机,全部达到欧四排放标准;据此,奇瑞汽车研究所在2003年6月65438日+2月前建立了一个多达200人的发动机零部件技术团队。这些发动机正在奇瑞拥有的10世界一流的发动机测试台上进行测试,并将从2004年开始逐步在奇瑞的车型上使用。同时,奇瑞还与台湾省福镇公司建立了合资企业,逐步掌握模具制造技术。奇瑞的发动机计划和模具计划是其快速成长的前期准备。可以预计,3-5年奇瑞的车型会有很大增长,技术水平也会有很大提升。

2003年,奇瑞继续大踏步前进,全年销售汽车90367辆,销售额至少要80亿元。奇瑞实际上是一家由mop.com投资的国有企业,短期内不会面临回报压力。此外,据说安徽mop.com也出面促成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与奇瑞签署巨额信用担保贷款。就盈利模式而言,奇瑞切入市场的车型高于哈飞和吉利,盈利能力应该会明显高于哈飞和吉利。在这样相对有利的条件下,奇瑞的命运更多取决于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的进度。

奇瑞虽然应该算是草根企业,但是从大型国企走出来,生产经营从一开始就很规范,让企业很快形成了明确的短中长期目标,并且有形成的企业制度安排来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

奇瑞2001和10的员工总数是2700多人,2002年底是4000多人。到2003年底,增加到9000多人,平均年龄23岁,没有退休人员。要把这支年轻的劳动力队伍变成一支训练有素的劳动力队伍(可以看出奇瑞的流水线上的工人还不如现在一汽大众的流水线上的工人训练有素),对奇瑞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没有国企的传统弊端阻碍奇瑞的努力。

虽然是国企,但奇瑞的体系是全新的。从总经理到每一个普通工人,奇瑞所有员工都实行合同制,创业的只能和企业签5年合同。公司没有后勤系统,干部员工自己解决住房。企业决策系统高度集中,令行禁止。

在奇瑞,我们能感觉到这是一个拼命的企业,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根本没有假期。尹躺在医院打点滴,指挥生产,这是奇瑞人尽皆知的故事。用奇瑞人自诩的话来说,“奇瑞有一群拼命的领导,一群敬业的专家,一群乐于学习的员工”。正是因为能“造自己的车”,这个企业才充满了奋斗的精神。

尽管奇瑞还是一家新企业,但它在管理和技术装备方面都处于高水平。2002年5月,奇瑞成为中国第一个成功的侧面碰撞试验。9月,奇瑞成为中国首家通过ISO/TS16949国际标准的车辆制造商。10年6月,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ERP项目正式启动。奇瑞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五条涂装线之一,投资7亿元从德国最著名的专业制造商DURR引进。据说全球只有五条这样的生产线,三条分布在欧洲:大众两条,宝马1;其中两家位于亚洲:上海大众1,第二家位于奇瑞。

奇瑞的例子也清楚地说明了为什么自主开发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更有效地利用国际资源。

第一,相比那些合资企业,奇瑞可以算是全球采购,因为不用看任何外方的脸色。就发动机而言,风云用的是自己的发动机,QQ用的是中国东安发动机,东方之子用的是三菱发动机,云起用的是宝马克莱斯勒发动机。但奇瑞对自己所有车辆的设计都有确认权,所以无论采购什么零部件,从风云到QQ、东方之子、云起,一切都是中国车。

第二,奇瑞雇佣了20多名外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包括德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奇瑞总装厂有一条生产线叫四田镇第二生产线(东方之子的流水线)。这一行的总长度是三菱前日籍经理,现在成为奇瑞的一员,受邀帮助奇瑞提升现场管理。

第三,奇瑞比任何其他中国汽车企业(包括合资企业)都更加国际化。在正式上市的第一年,奇瑞于200110向叙利亚出口了第一批汽车。截止2003年2月65438+末,奇瑞汽车出口14批,共计1000多辆,包括风云、云起、东方之子、QQ。虽然总数不多,但占当年中国出口汽车总数的90%。据新华网2004年6月5438+10月19日报道,奇瑞销售公司总经理金一博透露,2004年奇瑞计划出口10000辆,到6月65438+10月18时,已签约7000多辆。除了传统的中东地区,奇瑞汽车将首次批量出口中南美洲。

更何况奇瑞居然创造了中国第一家出口汽车组装厂的纪录。从2001年7月开始,经过对方9次实地考察,奇瑞公司与伊朗SKT公司于2001年底建立合作关系。SKT公司是伊朗两家汽车制造商的主要配件制造商,近年来逐渐发展到整车行业。经过一年多的审批和审核,该项目于2002年底获得了伊朗mop.com的生产和销售许可,也是近20年来第一个获准在伊朗mop.com建设的车辆项目。此后,奇瑞于2003年2月与SKT公司签约,由奇瑞提供技术转让和工厂设计,在伊朗东北部的马什哈德省为SKT公司建立汽车装配厂,包括冲压、焊接、涂装和总装四道工序。项目一期设计产能为3万辆。2003年6月26日,165438+10月26日,奇瑞与SKT公司在芜湖正式签署设备及CKD零部件采购协议。根据协议,预计到2004年6月,奇瑞将分批向伊朗出口CKD零部件进行组装,主要生产奇瑞A11车型(风云系列)及后续改进车型。值得一提的是,奇瑞出口的这个组装厂主要是国产的。继在伊朗成功实施合作建厂项目后,奇瑞还将通过CKD在委内瑞拉和巴基斯坦合作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