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体验,林晓霖
林彪在延安康达大学任校长时,看中了漂亮的女学生张梅。绰号“陕北一枝花”的姑娘,嫁给林彪时才18岁。很快,他们的第一个男孩出生了,年幼天真的母亲无法养活他,孩子很快就夭折了。
平型关胜利后,林彪身负重伤,带着妻子去苏联治疗,生下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林晓霖。女儿长得像爸爸,林彪非常疼爱她。不放心老婆喂他,每天守在摇篮边,小心翼翼的喂。
林晓霖四个月大时,林彪奉命回国。当他离开时,他向他年轻的妻子承诺,他将很快带他们母女回家。林彪走了五年了,杳无音信。5年后,林彪让访问苏联的罗荣桓给张梅发一封短信,说他在中国结婚了,有一个女儿。他告诉张梅他可以再婚。
年轻天真的张梅像晴天霹雳,不知所措。林晓霖被送到苏联的托儿所生活。
初二的冬天,家里发生了一件事。我妈妈被倒下的墙砸伤了,她截瘫了。我的工资和家里所有的积蓄都交给了医院。冬天没钱买鞋袜,只能赤脚穿妈妈已经不能穿的高腰雨靴。体育课上,我把两只肥大的雨靴扔得远远的,光着脚站在冰冻的雪地里。
同学们都惊呆了,少先队员专门开了个队会给我募捐。在50年代的人民生活中,孩子们很难拿出多余的钱,大家都无所适从。林晓霖突然提议:“我经常陪父亲去医院看病。医院里的血很值钱。我们每人取点血,卖给医生换钱……”
很快,我就拿到了学校的一等助学金。
在狂欢的新年晚会上,林晓霖给了我一个巨大的梨,就像一个黄色的柚子,又嫩又甜。因为同情我的困境,小林经常找我聊天,我们也就更加了解了。
父女相见
林晓霖被送到苏联的托儿所生活。母亲张梅必须自己工作、学习和养活自己。
新中国成立后,母亲张梅再婚,林晓霖被高岗夫妇带到东北。不久,高岗太太把9岁的女孩林晓霖送到北京去见她的父亲和女儿。
第一次见到父亲的那天,林晓霖很尴尬,不适应国内的气候。她头上有疥疮,所以她只是剃了光头,戴了一个女孩的Blagi。
光头小女孩,害羞地站在父亲和继母面前,不知所措。
叶群是个阴险的女人,懂一点俄语,所以第一个翻译父女对话。
小林按照妈妈的指示,礼貌地向爸爸打招呼。
叶群对林彪说:小姑娘真没礼貌!她用俄语叫你混蛋。
叶群用俄语转向小林说:“爸爸说你没文化!”
林晓霖害怕地哭了起来,父女之间的会面开始和结束都不愉快。
小林住在父亲家,小孩子很快就明白了继母的阴险。她从没给她妈妈打过电话。叶群爱穿高跟鞋。她领着姐姐,跟着继母,学会了害羞...
父亲的关怀
一天,林晓霖把一张她自己和张梅母亲的照片藏在身体里。照片后面写着“你还记得她吗?”
她悄悄地把它带给她父亲。林彪看着照片,很感慨。她感慨地说:“她也老了!”
叶群后来才知道,她不能允许丈夫前妻的女儿背着她做这种事。她跳起来骂人,林晓霖吓得到处躲。
林晓霖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继母的阴影下,很难得到父亲的照顾。
林晓霖把自己封闭起来,变得忧郁、害羞和孤独。虽然她很聪明,在女子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获得了学习优秀金奖,但她就像一个灰姑娘...
9月13事件
“文化大革命”期间,“9·13事件”后,林彪和他的妻子叶群、儿子林和女儿林成了老百姓议论的话题。
事实上,林彪还有一个大女儿,名叫林晓霖,现在是一名普通士兵,66岁退休在家。她简单,朴实,低调,多年来很少关注社会。
1954,考入北师大附中女高。女子附中是北京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解放后,这所学校近三分之二的学生都是太子党子弟,推荐在这里培养。
那是一个简单朴素的时代。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对学习比对道德更感兴趣,没有人太关注父母的生活经历。
1955,国家授予军官职称,该报刊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十大元帅照片。每个人都惊讶地发现,我们班的林晓霖和许鹿希都是元帅的女儿!大家开心地聊着:你看,小林的两道浓眉多像爸爸啊!美丽白皙的也很像她的父亲许!
林晓霖是一个内向害羞的女孩,浓眉短眼。她鼻梁上戴着眼镜,两边有几颗雀斑。她通常穿着夹克,脚上总是穿着一双鹿皮靴子。她留着短发,喜欢笑。她笑起来更像个小男孩。
小林爱看书,但不爱说话。她出生在苏联,直到九岁才回到中国学习中文,认识汉字。放学后,她看的书都是砖厚镀金书脊的苏联小说。
下课看,有时候上课偷看。只要是在教室门口,她从苏联回来的朋友都叫她“小林奇卡”,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欢天喜地的在上面蹦来蹦去。几个人用俄语说着话,笑着闹着。
林晓霖第一次引起大家的注意,是在作文复习课上。刚留校的女语文老师更喜欢有文采的学生。有一次,她作文的题目是“谈谈我自己”。
在课堂上,她要求每个人都认真听林晓霖如何写平凡琐碎的生活的诗意。她动情地读道:“我出生于1941,那是战时一个美丽的春天,在莫斯科郊外一个僻静的乡村医院里……”
扩展数据
林晓霖,女,出生于1941,是开国元帅林彪和张梅的长女。
林晓霖出生后,随母亲生活在苏联,直到1950才回到中国。1954考入北师大附中女高,1961进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居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