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的进程
朝阳是一座历史名城。从西汉开始就设置了郡县。朝阳古文化历史悠久。“鸽子洞”古人类遗址证明,早在65438+万年前,人类祖先就在朝阳繁衍生息。中国牛河梁遗址证明,早在5000年前就存在具有民族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这一伟大发现将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近年来,朝阳发现的鸟类化石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3亿年前发现的大量鸟类化石填补了世界生物进化研究的一项空白,证明世界鸟类的祖先在中国和辽西朝阳。朝阳人杰地灵,数百座佛塔寺庙点缀山川,让朝阳充满了古文化的深厚魅力。朝阳的历史文化在辽宁省乃至国内外都有重要影响和独特优势。多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发掘,人们逐渐认识到朝阳历史文化的重要价值。
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朝阳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65438+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喀左县水泉乡大凌河边发现的鸽子洞古人类遗址,是中国北方最早的古人类聚居地。出土的人类牙齿和动物化石、石器和灰烬层表明,当时的古人类已经从事狩猎、采集和用火烹饪,在这里过着原始的社会生活。今天在建平县发现的古人类上臂骨和肱骨化石表明,4 ~ 5万年前,朝阳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原始的“新人”——建平人,与现代人相似。据1979,喀左与建平、凌源两县东山嘴坛交界处牛河梁女神庙、积石堂红山文化遗址的发现,说明生活在朝阳的原始人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进入了人类文明社会的门槛,出现了具有国家雏形的原始文明社会。从纪世忠群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和以于澍龙为首的玉器来看,当时农业和手工业是有分工的,生产技术、工艺水平和审美意识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朝阳红山文化大型祭坛、寺庙、墓葬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前就进入了古代文明社会,从而使朝阳区成为中华文明繁盛5000年的地方之一,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
中国东北最古老的历史城市
朝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和地位,标志着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独特的历史优势。柳城,位于朝阳市东南郊,历史悠久。战国时,燕置五郡,柳城属辽西郡。到了汉朝,柳城已经成为辽西郡西部的总督署,后来又被乌桓郡分三郡统治。曹操北伐乌桓曾出兵柳城,可见秦汉时期柳城已成为东北重镇。公元342年,前燕太子建都为“柳城北,龙山西”的龙城。十六国时期颜倩、后燕、北燕建立的88年间,龙城作为三燕的都城长达52年。隆城,繁华的都城,也成为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历史名城。
历代长城以外的战略要地
朝阳古称塞外辽西之地。由于其地理位置处于中原通往东北的古代交通要道,又处于中原汉族与东北少数民族的联系地带的历史和民族活动,中原历代都在此设置边城,东北各民族进入中原时也要以此为战场,使朝阳成为历代塞外的战略要地。隋唐时期,朝阳为颍州,被誉为“隋唐中央政府与东北各民族交往的枢纽”,也是中原王朝继续对东北各民族统一实施封建制度的前沿阵地。根据战争的需要,还开辟了中原到辽西的颍州古道,从这里可以到辽东、朝鲜、日本,使颍州经济、文化交替繁荣。辽西颍州也成为盛唐文学中经常描写的边塞题材之一。辽金元时期,中国北方的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兴盛,辽西朝阳地区成为这些北方民族与宋朝在中原展开激烈争夺的战略要地。明清时期,朝阳还是一个重要的建筑场所。清朝时,朝阳是清朝皇帝巡视东方的重要地点,也是清政府借地养人、屯兵保存实力的地方。1840鸦片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从朝阳调集蒙古骑兵驻守沿海港口。虽然随着清朝全国的统一和行政区划的相对稳定,朝阳作为塞外战略要地的作用也随之转移,但历史上多次成为辽西乃至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的事实,使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历久弥新。
历史上多民族杂居交融的地方。
朝阳在历史上是中原各民族与东北各民族交流的纽带地区。隋唐时期,朝阳是一个多民族杂居、交融的繁荣时期。在此期间,曾居住在潮阳的民族有契丹、突厥、十卫和Xi。由于隋唐时期高句丽的大规模东征,中原汉人大量涌入并定居。辽金元时期,北方三大民族——契丹、女真、蒙古都以辽西为重要根据地,所以地处辽西的朝阳在当时也处于一个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繁荣发展的多民族融合时期。明清时期,朝阳有蒙古王公的封地,所以有大量的蒙古人居住在那里。这一时期,中原的汉族也因为移民垦荒而大量迁入,并逐渐占据多数。清代以来,民族分布没有发生大的动荡和迁徙事件,民族分布趋于稳定,从而形成了近代朝阳民族分布的基础。
朝阳的文物古迹不仅因其渊源流长、分布广、种类多、价值大而成为当地悠久历史的象征,而且为研究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文明提供了极其重要的依据。朝阳地区人居分布广泛,每个时期发现的遗存都有4000多处。最早的古人类聚落在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喀左县鸽子洞,与北京周口店的人类文化一致。随着代表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步的城镇的兴起,古建筑发展迅速,寺庙、古塔遍布城乡。朝阳较早的寺庙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的喀左东山嘴坛和牛河梁女神庙,是古人祭奠祖先和天地的场所。朝阳现存古塔22座,多为辽代所建。著名的古塔有朝阳市的南塔和北塔,城东凤凰山上中寺的墨云塔,喀左县的利州塔等。这些古塔造型优美,工艺精湛,堪称古代建筑的瑰宝。朝阳现有古寺遗址142处,其中辽金元22处,明清118处,近代2处。著名的寺庙有佑顺寺、会宁寺、万象寺、天城关、玉清宫等。朝阳还发现了两座古代石桥,其中凌源天盛金代石拱桥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发现了四个冶炼遗址,最早的是春秋时期。共发现窑址20处,多为辽、金、元时期的瓷砖窑。发现古墓410座,各时期均有遗存。朝阳市出土文物数万件,占全省近三分之二,文物众多。红山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最早发现陶瓷文物,最著名的是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石器和玉器文物极其广泛。金辽元时期的壁画墓中发现了书画文物。所有这些丰富的文物古迹在被称为“神秘之地”的朝阳,作为巨大的历史财富,将越来越显示出更加深远的意义。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佑顺寺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位于辽宁省凌源市和建平县交界处。因牤牛河东麓而得名,属半山区、半丘陵地貌。虽然是山区,但并不封闭。101国道、晋城铁路贯穿其中。整个遗址置身于万亩松林之中,冬夏常绿,空气清新,环境优雅,至今仍保持着原有的风貌。遗址位于辽西山区,全长10多公里。在方圆50平方公里的连绵起伏的山丘上,有规律地分布着祭坛、女神庙、石墩,它们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宗教祭祀中心。在方圆精心组织的积石墓中,墓葬以大墓为中心分为几个等级,唯一的随葬品是玉器。主要类型是写实和神化的动物玉饰,如猪龙、熊龙、凤鸟和龟,从上到下贯穿的马蹄形玉环,以及装饰有若隐若现的光变图案的勾云形玉佩。与竖立在石墩上的一排排彩陶缸一起,是墓主人用来与神灵交流的工具。这些石墩位于山顶,层层叠叠,有后世帝王陵墓的景观。充分显示了中央墓主人“一人独大”的地位。他们是宗教领袖和“国王”。女神庙位于主梁顶部,供奉主神周围的一群女神。一般是真人的原始大小,正房中央的大鼻子大耳朵是真人的三倍大。神像以真人为原型,比例适中,表情丰富。权威人士认为,“她是红山人的祖先,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显然,如此规模和组合优越的祭祖圣地,不会是一个民族或部落所拥有的,而只能是整个文化共同体所共有的。牛河梁处于红山文化的中心,是这种文化的高级聚落中心。将其视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象征是当之无愧的。自1981发现牛河梁遗址以来,国内外的“红山热”持续不减。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牛河梁遗址的消息,国务院确认牛河梁遗址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考古学会百余名专家齐聚牛河梁进行研讨,日本、韩国、印度、瑞士、英国、美国、香港、台湾的相关学者陆续前来考察。他们一致认为,牛河梁遗址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史前圣地,也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多次派人对该遗址进行评估,并委托英国剑桥大学的专家进行实地考察。他们已经向联合国提交了将牛河梁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申请,并制定了牛河梁遗址保护、发掘和修复的总体规划,准备将其建成自然历史公园和红山文化遗址自然历史公园。女神庙、石墩和大土台是牛河梁文化遗址的代表性建筑。这三处遗址按山势沿南北轴线分布,坛、庙、墓三位一体,是红山文化最高级别的祭祀中心。为中华五千年文明起源、上古时期黄帝等代表人物在北方的活动以及宗教史、建筑史、艺术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牛河梁是五千年“古文化、古国、古城”之地,是中国五千年立国的象征。它的出现使中华文明史提前了1000多年,被称为“中华文明史的新曙光”。
东山嘴祭祀遗址
红山文化是五千多年前的一种农耕文化。是指西起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东至辽西走廊蝗津西,北至乌尔吉林伦河流域,南至朝阳地区等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因在赤峰红山首次发现而得名。位于喀左县兴隆村大凌河西侧山脊上的东山嘴祭祀遗址就属于这一文化范畴。东山嘴红山文化祭祀遗址1979由省市县博物馆联合发掘。这个遗址南北长60米,东西宽40米。南侧是用河卵石铺成的圆形台基,北侧是一个长方形的石基址,内置一组组的立石,都是用加工过的石头制成,规则的边朝外,使台基边缘均匀。广场平台基址两侧有整齐的石基带,形成一组南北向、东西对称、主次分明的建筑群遗址。在圆形平台的底座附近,有两个残高分别为5厘米和5.8厘米的小陶俑,均为裸体,腹部隆起,手臂肥大。全身打磨光滑,好像涂了一层红色。整个形象展现了孕妇的特征。陶器女性形象的出现表明,5000多年前,喀左地区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高度发展的时期。此外,还有大型人物坐件、玉龙头像、绿松石雕猫头鹰等摆件和大量造型独特的彩陶。东山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成果被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朝阳双塔
双子塔
朝阳双塔位于朝阳老城区双塔街南北两端,相距300米。北塔是中国东北最古老的佛塔,从最初建造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东晋时,朝阳是十六国中颜倩、后燕、北燕的都城,取名龙城。北魏灭北燕后,王艳的孙女洪峰进入北魏皇宫,后被尊为皇后和皇太后。孝文帝和太和年间(477-490),冯太后在龙城建了一座四眼佛塔。这座佛塔的旧址位于北塔。北塔下8米多高的夯土台和东晋时期的大方形龙凤纹基石是其遗存。隋文帝修建的佛塔也在北塔,冯太后的四眼佛图和隋朝重修的佛塔都是木塔。唐朝初年,在木塔的基础上建了一座砖塔。经过后世的几次修缮,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北塔。唐代的北塔是13层空心砖塔,檐密。它的主体是方形的,形状类似于Xi安的小雁塔。塔上有一个检票口,你可以进入塔内。每层楼檐密密麻麻的白灰墙壁上绘有色彩鲜艳的图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辽代修此塔时,在底座和塔身外包裹一层外壳,重修两层塔檐和塔身。塔的四面都雕有一尊坐佛,坐在莲花座上。莲花基座下有五头大象、两匹马、五只孔雀、五只金翅鸟和一个生物基座,旁边还有两个菩萨和一个小砖塔。佛菩萨之上,有宝盖,有飞天。五如来、八菩萨、八灵塔是辽塔密宗宝塔常用的装饰题材。在80年代对佛塔进行修复加固的过程中,发现了地宫和天宫,出土了数百件由金、银、玛瑙、珊瑚、珍珠、琥珀、玻璃等“七宝”制成的珍贵佛教文物。其中,盛放遗物的金塔和六角镀金银塔更是稀世珍宝。以北塔为主体建筑的寺庙,隋代称为保安寺,唐代称为开元寺,辽代称为延昌寺,辽末金初毁于战乱。北塔1988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塔,高约40米,是一座方形中空的13层砖塔,檐密,建在宽阔的方形砖基上。塔身南面有一个检票口,可以直通塔中心。其余三面有假门,门楣上饰有卷云纹。门的两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八塔的名字。八塔的内容反映了佛陀释迦牟尼从生到死的伟大活动。在一楼塔檐的拱壁上,原来有一尊坐禅始祖菩提达摩的石像。坐像形似普通僧人,身穿袈裟,手持卷轴,盘腿而坐。这座精美的石像现在被朝阳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