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汪潮涌?
从山村到华尔街的“神童”
汪潮涌的“创业史”是一个漫长而平稳的传奇。
15岁,以优异的成绩从湖北省蕲春一中考入武汉华中工学院(后来的华中科技大学,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千里“神童”。
19岁,成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首届MBA班最年轻的学员。
1985年,幸运女神再次造访汪潮涌。一天下午,他跑步回来,看见副校长在门口等着他,小声对他说:“朱院长刚回来,带回一笔留学奖学金。我们会研究,让你走。”朱院长指的是时任国家经委副主任、清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朱基。他去美国考察,碰巧遇到了新泽西州立大学的校长,带回了一笔奖学金。20岁的汪潮涌带着30美元和一个手提箱去了美国留学。
22岁的汪潮涌在美国克服种种困难,获得了罗格斯大学的MBA学位和金融学博士研究生学位后,进入了华尔街,随后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
——1987,经过十多轮严格面试,进入美国三大商业银行之一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在纽约总部从事房地产融资和金融资产证券化业务。
-1990,全球两大权威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评级公司,通过一家猎头公司,把王烈揽到了纽交所结构性金融债券部副总监一职。他成为第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S&P官员。
-1993,摩根士丹利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急需具有丰富金融知识和东方文化背景的人才开拓亚洲市场。汪潮涌进入了摩根士丹利的视线。他从纽约总部被派到香港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担任高级经理,负责中国公司的股票融资业务。
——1995升任亚洲公司副总裁,调任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他是当时华尔街最年轻的外国首席代表。
尽管年薪很高,汪潮涌还是于今年5月从摩根士丹利辞职。
有两个“段落”来帮助解释一些背景。
一个是1986年汪潮涌还在美国读博士的时候,“看着满大街光芒四射的银行家,暗暗发誓:总有一天,我也要成为你们中的一员。”日后,当汪潮涌也在华尔街取得成功时,他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中国人在摩根士丹利这样的跨国投行里做大中华区负责人,未来的发展非常有限。”
其次,汪潮涌在美国收到的名片中,很多人都会被标上“创始人”的头衔,这是一个特别令人尊敬的头衔,只有那些公司的创始人才有资格标上。汪潮涌的偶像和好朋友、世界首富之一的巴菲特却没有这个头衔。
显然,全球最大跨国投行的地区总裁,不足以围剿王的“野心”。他决定在中国开创自己的事业。
海外融资的“传道者”
1999年5月,汪潮涌在国内注册成立了李新忠公司,专门从事投资银行和融资咨询业务,主要目标是没有机会见到海外投资银行家,被国内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瞄准国际资本市场时,面对窗外陌生的财富世界,中国的企业家们无疑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汪潮涌珍惜的正是这个机会。从不浪费机会是汪潮涌至今快速进步的关键。
汪潮涌说,虽然这些私营企业今天规模很小,但它们将是未来新经济的支柱,我很幸运能与他们在一起,并成为他们的顾问,因为我很早就开始了工作。未来的华尔街海归恐怕很难有这样的机会。因此,王愿意充当中小企业海外融资的启蒙者和“布道者”。
当汪潮涌离开中国的时候,他还是一个不到20岁的学生,对中国的商业一无所知。再加上创业之初的艰难,确实有一些类似西方的神父,在世界各地真诚地代表上帝“传道”。过去,你必须坐头等舱旅行,住五星级酒店,但现在,当你去海外与国内私营企业融资时,汪潮涌总是坐经济舱,住在汽车旅馆,为客户节省一些钱。不仅如此,每次出差,他还要负责准备材料,订酒店,安排出租车,给自己封了一大堆秘书、司机、翻译、导游等职位。除了投资银行家的身份,他还能上上下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那些很少出国的客户感动,回来后会以相当优惠的条件跟他合作。对此,汪潮涌笑着说,客户“肯定会感动,因为连我自己都感动。”
开业不到一年,中信中利已直接投资硅谷和中国15家高科技公司,为近20家高科技公司担任财务和融资顾问,融资超过2亿美元。一年后,汪潮涌扩大了公司的主营业务,除了投资银行业务,还做风险投资和网络,并建立了自己的中国资本网络。
在此期间,汪潮涌借助网络经济的普及和他在国际顶级金融机构的经验,得以在风险投资行业自由运作一段时间。2000年、2001年连续当选“中国十大最活跃风险投资人”。李新忠公司还入选了2001中国最具实力的50家风投公司。
播种到收获的时候。
当国内风险资本处于低谷时,汪潮涌并没有感到失落。他说,“在华尔街,每个人都很努力,但在中国,我开始学会了耐心。”他在低谷中看到了希望,希望来自于不懈的努力。
汪潮涌感慨地说,他刚从华尔街回来的时候,经常要向企业家和朋友解释投行和银行的区别,什么是收购和合并,为什么公司要IPO?现在,他们的谈话已经上升到如何实施MBO(管理层并购)。如何设计ESPO(员工持股计划)?如何引入战略投资者等专业话题。更多的时候,他们会讨论什么是现代金融意识。
令汪潮涌由衷欣慰的是,他周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开始对金融产生浓厚兴趣。他们有的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去上金融课程,有的去各地参加各种金融投资论坛,有的花大价钱为自己的企业聘请专业的首席财务官(CFO),有的甚至花大价钱参股各种金融机构或在自己的企业下设立投资银行部门。见面的时候,聊的最多的话题就是“资本运作”。很多人坦言,如果不懂金融,不依靠资本市场,自己的企业就很难发展壮大。
面对企业,汪潮涌从未忘记自己的投资人背景。所以他不想把中利变成中介,从程序上着手,为企业上市融资。汪潮涌对只以最简单的方式上市而不考虑企业利益的做法深恶痛绝。“我们的职位是财务顾问。我们和企业利益一致,我们知道企业在想什么。”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汪潮涌似乎不仅仅想做一名投资顾问。一旦他与企业融为一体,李新忠将有机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实体。汪潮涌有可能超越巴菲特的梦想。
摘自《经济月刊》2003年2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