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学习是什么意思?”著名的北伐抗日英雄黄其祥,抗战结束后坚持退伍。

黄启祥,广东省梅县水车市场木莲塘村人。国民革命军将领,著名爱国将领,政治活动家,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始人之一。

黄的祖祖辈辈都从事农业,但他的父亲被迫去印度尼西亚谋生,而他的母亲生活在中国。黄启祥小时候在农村学校读书。1910就读于叔叔黄浚创办的梅县五中,后进入广州市优秀师范学校附属中学。1912起,黄启祥先后就读于广东陆军小学、湖北第三陆军中学、保定陆军总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炮兵部。由于他的聪明和优异的成绩,他受到老师和朋友的期望。

1919,黄启祥从保定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洋边防一师炮兵团三营任排长。1920年调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任炮兵队队长,陈诚是他所在单位的学生。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黄其祥于1922年辞去保定军校职务,回到广东参加革命。黄到广州后,孙中山率部北伐,任粤军第一师司令部后方参谋。同年6月,应张发奎之邀,黄被任命为第一营副营长。之后,黄与张合作至1927结束,离开广东。1924 65438+10月,国民党改组后,黄加入国民党。次年,黄启祥任粤军1师1团3营营长,参加第一次讨伐陈炯明。然后,他参加了平息杨希闵和刘震寰叛乱的战斗。战后,第一团扩编为独立旅,黄其祥升任旅长。同年8月,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旅扩编为第十二师,黄任该师第三十六团团长。5438年6月+10月,黄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在琼崖南路与邓本寅决战。

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举行北伐。黄其祥随十二师进入湘鄂赣豫,在平江、汀泗桥、马晖玲、上蔡、临颍等重要战役中战功卓著,成为著名的北伐名将之一。在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中,黄其祥以偷袭战术前后夹击,战功卓著。晚上,副军长陈柯宇和师领导来到前线侦察地形。大家都看到了,汀泗桥防守强,地势险要,工事坚固,易守难攻。在讨论游戏风格的时候,众说纷纭。黄其祥建议以三十六团为先锋,当夜向桥上游驶去,渡过北岸,绕过桥北,夺取敌最高峰。第二天早上,乔乔南部的部队发起正面进攻,乔乔北部的部队配合这次行动,可能一举成功。听完黄的陈述,大家一致认为,苏联顾问尼泊尔基金会称之为胜算。晚上,黄启祥让侦缉队长梁炳书带领60余人先行渡河,3营、1营紧随其后。黄还下令,敌人少的时候只能用刺刀,没有到达敌线最高点之前不能用枪。当时敌人在最高的山峰上设防,山腰上兵力很少。黄夜间摸索前进,偷偷接近敌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四座山峰。当黄启祥逼近敌人的最高峰时,他下令进攻。突然,枪声响起,到处都是杀戮的声音。敌人陷入混乱,纷纷撤退。天亮前,三十六团占领了敌人的最高峰。这时独立团、35团、10师也发起猛攻,敌人彻底崩溃。大部分被四方面军切断了。他们被包围并解除了武装。著名的汀泗桥战役不到一天就胜利结束了。叶挺称赞:“齐襄公是军事天才,应该率先拿下汀泗桥。”乔婷战争后,黄启祥晋升为少将。但令人痛心和遗憾的是,官方所有关于汀泗桥之战的文章和教科书,都没有提到本该是主角的黄启祥。

1926 165438+10月,12师扩编为4军,张发奎任军长,黄启祥任12师师长。1927年4月19日,武汉政府以唐生智为总司令,在河南开始北伐。黄其祥被任命为第四军总司令。1927年6月,升任四方面军“铁军”司令员。7月1927,15,四方面军转战江西南昌、九江,准备讨伐蒋介石。29日,黄在庐山参加了他人召开的“* * *”会议。他派人连夜下山,暗中通知名人高、于树德、惠离开军队。1年8月,贺龙、叶挺在* * * *领导下举行南昌起义。黄不想和江、王一起反共反人民。他没有勇气跟着* * *。所以,我觉得无所适从,很压抑。他说:“我觉得是北伐以来最难过的一次。我要把四方面军的枪都扔到河里去。军队省下来的钱,会平均分配到全军回家的旅途上,真正解除武装,回归土地。”。同年2月65438+2月65438+2月,在中国的领导下,广州邪教和广州工人发动了广州起义,苏维埃政权建立。张发奎和黄启祥被迫逃往李富林。他们以总司令、总司令的名义,紧急召东河部队回广州,配合朱惠日的公安部队反击叛军,镇压广州起义,血腥屠杀革命群众。黄启祥为此事负了很大责任,在海内外舆论的批评下离开了香港。黄在香港待了十几个月,1928年春去了日本,同年7月去德国柏林大学学习德语。黄企祥在柏林的时候,邓、叶挺、宋庆龄也在柏林。在他们的影响下,黄意识到了一些事情。他支持邓在中国组织建立不同于* * * *的第三种政治力量,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929年5月,在宋庆龄的要求下,黄陪同宋回国参加孙中山转往南京的仪式,后定居上海。1930年5月,邓也回到上海,发起成立了由黄立发起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8月,召开建党大会,成立中央董事会。黄其祥出席军官会议,担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二年6月165438+10月,邓被蒋介石杀害,黄乃负责联络各方,继续“第三方”的工作。

九一八事变爆发,震惊全国。四方面军前将军蒋光鼐、蔡廷锴率十九路军在上海抗日,全国瞩目。当时还在上海的黄其祥亲自奔赴前线,带领上海“第三党”的同志组织志愿军队伍参战,发动群众开展募捐慰问等活动支援前线。抗日战争失败后,上海的“第三者”组织也被摧毁,黄其祥逃到香港。十九路军转战福建后,在原四方面军将领李、陈、蒋光鼐、蔡廷锴等人的积极策划下,于10月20日在福州召开了中国临时人民代表大会,1933+065438,黄其祥升任大会主席。黄在会上宣读了一份声明,宣布成立人民革命政府,并将其名称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这就是当时被称为“福建改革”的福建人民政府运动。黄启祥积极参与了这一事件。早在上海,黄就与蔡廷锴等人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他反复讨论了当时的情况

1936 10,黄启祥在柏林接到陈诚的电话,要他重返抗日战争。黄要回家了。第二年65438+10月,黄在南京见到了陈诚。陈介绍蒋介石后,成为蒋介石的高级参谋。

后来,他被任命为训练主任和炮兵监督员。8月3日,1937,抗日战争在上海爆发。张治中任第九军总司令,黄其祥任副总司令,负责保卫上海。不久,黄被调任第八军副总司令,指挥清浦和嘉定的防御作战。165438+10月5日,日军在杭州湾金山卫登陆,凭借海上和空中优势进攻上海。黄启祥听警,星夜赶到松江,派兵驱逐日军,但无济于事。这是为了守卫黄浦江,阻止日军推进,保证上海松江的安全。黄启祥只带领一群参谋军官在松江指挥,试图抵抗其他所有军队。经过两天两夜的激战,日军坦克终于失败了。8日,日军坦克进入松江,黄其祥沿小路撤退。至此,上海抗日战争失败,全军西进。黄的军队到达武汉。次年,军委政治部在武汉成立。蒋介石任命陈诚为政治部长,周恩来、黄继祥为副部长。与黄共同加强抗日阵容。在一起工作期间,黄启祥和周恩来不仅是同事,还是朝夕相处的邻居。他们经常一起散步,分析国内外政治形势和抗日战争前途。痛恨黄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抗日战争。他发现自己与周恩来有许多相同的观点,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八月,周恩来离开了。黄对自己的处境感到不安,因为他坚持联合抗日,反对分裂,与人合作,引起了国民党右翼的不满,经常说蒋介石的坏话。他要求陈诚调任军训部副部长,离开武汉去桂林。从1938年秋到1939年秋,黄在桂林呆了一年多。

1939年秋,日军在湘鄂情战场发起进攻。黄其祥调任二十六军总司令,率李默庵一、四方面军进入湖南邵阳,镇守长沙。然而,在军队转入战场之前,黄被调任11军总司令。他坚持国共合作,通过八路军桂系办事处的李克农,将《王久日报》的廖沫沙借调到他的总司令部任主要秘书。驻扎在湖北襄樊的集团军参加了首战。黎明战役是抗日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日军出动五个师,首战目标是占领枣阳、襄阳、老河口。黄其祥第十一军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负责枣阳地区边防。当时22军总司令孙振请假回四川,黄奇祥总司令指挥总部作战。

5月4日,1940,日军第39师团的一个旅和第6师团的一个师向11军进攻,占领大城市,定居下来。黄易第84军175师在唐先镇附近收兵,将主力转移到枣阳阵地。然而就在这时,敌军夹击,来到了唐县城下。蒋介石自己的唐根本不听李宗仁的命令,不战而退,保存实力。枣阳暴露了敌人。8月8日,黄被迫放弃枣阳,退守襄樊。撤退时,黄其祥满脸悲伤,在指挥部墙上的黑板上写下“还我山河”。黄撤退后,日军告急,黄以173师阻击日军。由于寡不敌众,大多数师在激战中阵亡,因为他们的老师是钟毅。黄率主力退守外围后,沉着指挥,积极反攻,包围敌军。在友军的配合下,日军四个师被包围在湘东平原,激战一直持续到11日。敌人伤亡惨重,向东突围,枣阳被收复。但在湘东追击中,33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率少量兵力迎敌,壮烈牺牲。敌人奋起反击,于17再次入侵枣阳。黄其祥指挥的部队比较杂,22军暂时处于从属地位,难以部署。枣阳、阜阳、樊城失陷后,黄增气愤地说:“如果那天有四个军在手,我就不参加抗战了。”

黄其祥常说:作为一名军人,在抗日战争中毫无保留地付出一切是天经地义的。由于他的热情和修养,在指挥作战时总是沉着、冷静、谨慎。每次有战事,他都会详细研究敌情,仔细看地图。虽然敌机在他头顶盘旋,枪声在耳边回荡,但他们还是一如既往的平静。在他的司令部里,他还引用了一些进步人士的重要著作,如朱、陈等。他的妻子郭也是以战场为家,和她一起劳动,不避危险。她组织了一支现场服务队来开展救援工作。

1940年9月,枣宜战役后,蒋介石乘势整编,取消陆军番号。黄调任后备军总司令,1941初抵重庆。今年冬天,黄调任第六战区副司令员,驻湖北恩施、四川潜江。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军长叶挺被关押在恩施。黄没有避嫌,反而去探望照顾他。他和叶挺不仅是老朋友,还很佩服他的高尚品格。后来他在一首纪念叶的诗中写道:“何处知花开花落,红叶留天地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组建远征军,并在昆明设立远征军司令部。黄被任命为副指挥官,指挥远征军在滇西。他在盟军中表现出了杰出的指挥才能,为打通被封锁了三年的中印公路,结束对我国的围困,立下了汗马功劳。1988抗日战争时期,黄其祥转战东南,指挥大兵团多次作战,发挥了中华民族的威望。对人友善,但温和平易近人,以军事政治家著称。他与中国许多* * *有着深厚的友谊,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黄被授予中国最高勋章——抗日战争胜利勋章和美国最高勋章——自由勋章,并被任命为中国-公路东段警备司令。1946年,指挥部撤销,黄回到重庆。

抗日战争胜利后,作为一名现役将领,黄其祥第一个公开宣布:“我要退出内战。”他受到蒋介石的严厉斥责。黄少雄将军说:“黄其祥一向反对蒋介石,所以除非万不得已,他绝不会重用蒋介石。”否则以他的无敌战绩,应该和那些国军高级将领一样,晋升一级上将。1947年,蒋介石将其贬至德国,任中国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1948年秋,解放战争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全面反攻阶段。蒋介石希望美苏战争或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挽回败局。同年9月,黄其祥突然收到蒋介石在柏林发来的署名电报,称“听说柏林美苏关系紧张,冷战可能变成热战。”如果有,我愿意向中国汇报。”黄回南京见蒋介石,向蒋介石分析战争不可能发生,希望恢复和谈。这次会面终于让黄失望了。他要求辞去德国军事代表团团长的职务,拒绝再去柏林,决心加入人民。后来蒋介石让黄琪翔去台湾省府拜访陈诚,希望利用陈诚的关系留在台湾省府以备后用。与程见面后,建议黄的家人搬到台湾省定居。黄带着讨论回到上海,然后离开台湾省府回到上海。那年冬天,他离开上海去了广州,然后去了香港,脱离了国民党的控制。在港期间,黄希望中国的负责同志在党的领导下,为香港的解放多做工作。为此,他写信给张发奎、于汉谋、薛岳和李,敦促他们起义。

1949年8月,在中国的安排下,黄继祥携家人回到北平。作为特别代表,他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就职典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企祥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司法部部长、法案委员会委员、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并当选为首届NPC人大代表。1957年被错误划为“右派”。1959,建国十周年,中央第一批“脱帽右派”名单第一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赶出家门,遭受酷刑、虐待、殴打和残酷迫害。

1970 12 10,北伐英雄、抗日名将黄奇祥因心肌梗塞去世。72岁时,他憎恨西方。然而,直到1980,邓小平才亲自指示他的“右翼”彻底平反冤案。1988年9月2日,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集会,纪念黄奇祥90华诞。时任统战部部长严明甫代表中共中央向黄奇祥表示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他在讲话中说,“黄奇祥先生为新中国的正义事业和体育事业,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