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播种希望——陈伟和他的学校生活(31)

第三章好如水

水为万物所好而不争,为众人所恶,所以是寥寥数语。住在一个好地方;心,善;和谐,善良;言,诚信;政治,善治;东西,好能量;动起来,乖一点。老公只是无可争议,所以没什么特别的。

——《老子》

第二节扶贫(下)

江西电气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为学生着想。陈伟不仅把收费标准控制在农村家庭可以接受的水平,而且把收的钱全部花在办学上,从不把学校当成赚钱的工具,努力提高办学质量,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江西的学生稳定性也很高,一个村的孩子经常聚在一起。父母非常信任学校,很多家庭都把兄弟姐妹送到江西学习专业技能。

1999电子班冯小平,都昌县土塘镇乔峰村人。这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交通十分不便。走进一个城市需要半天时间,在这里初中毕业很不容易。1999期间,冯小平和他的姐姐冯来到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学习。有意思的是,两兄妹学的是同一个专业,在同一个班,还是同桌。可以说,学习可以互相帮助,互相鼓励,从学习中有所收获,互相竞争。

兄妹两人都去江西读书,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冯初中毕业时,考上了高中。为了让妹妹继续上学,当时高一的冯小平决定放弃在深圳读书去打工。由于家里确实困难,冯的班主任刘老师把她推荐到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并给予了学费减免和照顾。此时,在外打工的冯小平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整天靠挣工资维持生计。刘先生知道他的情况后,劝他先学一门手艺再出去打工,并向他推荐了干点。他的父母也认为兄妹可以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互相照顾,所以支持他辞掉工作回来上学。

就这样,冯小平背上简单的行李,踏上了求学之路,和姐姐冯一起,作为江西电力资助的农村贫困学生求学。在江西学习仅半年,哥哥姐姐就掌握了很多专业知识,具备了动手能力。寒假前,他们每人装了一台收音机,带回家。家长们也很高兴看到他们孩子的学习成绩。

在江西的三年时间里,冯小平和他的哥哥姐姐不仅感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爱,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教不到的东西,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2001,冯小平被评为“三好学生”,获得奖金100元。他很高兴自己选择了一所理想的学校。毕业后,他的哥哥和姐姐都成功地在深圳的一家电子公司就业。冯小平凭借出色的工作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成为车间的技术总监。

和冯小平的兄弟姐妹一样,幸子县华林中学的老师王仙鹤也把三个儿子都送到这里学习。大哥王水林于1997进入江西省电力公司学习电子学。2000年,他在广州宝安电子厂立足,成为工厂的技术骨干,月薪2000多元。老二王春林,1998进入江西省电力公司,毕业后分配到钟山电子厂。工作一年后,他担任了工厂的检查组组长。看到两个儿子都在江西读书,王仙鹤2001把三儿子王秋坤送到江西读书,毕业后和二哥一起在中山电子厂工作。三个孩子小小年纪就为了一个人们向往的南方城市的地方而奋斗。许多当地居民对王仙鹤一家投来羡慕的目光,同时钦佩王仙鹤当初对孩子人生道路的正确选择,将三个孩子都送到江西读书,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

赣北电子工业学校成立以来,不仅我市地处偏远山区的修水、武宁、都昌、彭泽等县的许多家长慕名把孩子送到江西,还有远在千里之外的甘肃、山东和邻近的安徽省的许多人也把孩子送到这里学习。更有意思的是,这20多年来,有40多位家长把孩子的“老大”、“老二”甚至“老三”送到了赣北电子工业学校,他们的兄弟姐妹在那里上同一所学校,这件事已经讲了一段时间了。他们是:修水县的雷虎海和雷风琴(兄妹),都昌县的冯小平和冯(兄妹),彭泽县的朱和朱生良(兄弟),湖口县的和(兄弟),彭泽县的何玲和何源(姐妹),都昌县的彭梅林和彭(姐妹),彭泽县的和。幸子县的王水林、王春林、王秋坤(三兄弟),都昌县的吴海峰、吴现甫(兄弟),幸子县的胡保林、胡宝星(兄弟),瑞昌市的郭晓、郭梅(兄弟),都昌县的王芬、王芳(姐妹),安徽省的陈一平、陈义祥(兄弟)。德安县的徐霞、徐彬(兄妹),瑞昌县的黄艳、黄飞(姐妹),修水县的南宫湾、南宫林(兄弟),县的蔡元平、蔡(兄弟)。

这么多兄弟姐妹在一个私立学校读书,充分说明了江西电气的实力和成功。甚至一些私立中学也主动与江西电气联系,打算把学生送到这里深造。

有一次,有记者采访陈伟董事长时,问他“一个企业家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陈伟回答说:“一个公益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有超过30%的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学。毕竟一个人或者一个学校的力量是有限的。我们的社会需要改变这种状况,重视对教育的投入,让更多的人接受良好的教育,让那些想读书却没有经济能力的学生读得起书。希望媒体和政府能号召更多人加入民办教育。”不积小流,成不了江河大海。“哪怕是一点点的力量,只要汇聚起来,也能形成强大的力量。”

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最真实的情感。

投身民办教育是陈伟的社会责任。这些年来,他一直在办学上精打细算,关心学生,从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慈善,也从不让人知道办学的艰辛。在赣北教育领域,陈伟是名副其实的慈善家。

20多年来,陈伟对孩子的爱就像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孩子干涸的心。办学20年,减免学费,是他给学校财务人员发出最多的指令。

20多年来,陈伟为孩子们的快乐而快乐,为孩子们的悲伤而悲伤,为孩子们的每一次进步而快乐,为孩子们的调皮捣蛋而担忧。办学20年,他一直把“教育是公益事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

20多年来,陈伟不仅将办学收取的学费全部投入到学校的运营和发展中,还保证为偏远山区贫困家庭学生申请国家贷款,帮助他们学习,并允许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分期缓交学费,减免部分学费。

办学20年,陈伟为3000多名贫困学生减免学费、补助生活费、免除600多万元。这些从江西电站走出来的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也为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前途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江西电站教育扶贫取得扎实成效。这些学生没有忘记母校的悉心栽培和老师的谆谆教诲,对母校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第一届15毕业生在赠送给母校的锦旗上写着“母校教给我们很多,1998毕业生也在锦旗上写着“我感谢母校”。在全国各地就业的江西省电力公司毕业生写给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感谢信如雪片般飞来。

学生如此,家长更感激。彭泽县一名学生的家长尹贤敏说:“是赣北电子工业学校把我的孙女培养成了成功人士,给了她一份收入丰厚的技术工作。现在她每月寄回家四五百元。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学校。”许多家长带着他们在外工作的孩子寄回的照片和信件来学校报喜。看着家长们饱经风霜的笑脸,感受着来自各自岗位的江西学子沸腾的心,陈伟感到莫大的欣慰。

“这是一所很棒的学校。这里环境好,管理优,尤其是陈爷爷和老师们沸腾的心,让我心灰意冷的心开始熊熊燃烧。”这是1997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刘写给陈伟新的真情告白。

办了学校后,陈伟很忙,每天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但他总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群里的孩子发短信。他在手机的微信上写道:我希望你能在工作中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希望大家都有心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冬雪化汗,春来吹桃李满天下。

20多年来,陈伟收到了太多的感谢信,这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计算的财富。陈伟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江西毕业踏上工作岗位的孩子们的联系方式。他高兴地说:“这些孩子有的得到了资助,有的没有。我很喜欢和他们接触,喜欢听他们谈论现状,看到他们的成长和成功,我很自豪也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