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城烈士陵园在哪里?

叶城烈士陵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经典红色旅游景区。

从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在中印边界有争议的南线、东线和西线,印度不断升级边界冲突,坚持侵略扩张政策,蓄意制造边界紧张局势,肆意侵占中国领土。中国边防部队于6月20日被迫自卫还击196210。中印自卫反击战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叶城是当时西线战场的后勤保障基地,西线指挥部设在国道219康西洼。在前线部队的英勇奋战和后勤军民的团结支持下,西线战斗于当年6月取得胜利。

为永久纪念1962年6月中印边界西段自卫反击战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人民委员会和新疆军区决定,1965年6月叶城县和南疆军区建立并投入使用叶城烈士陵园。

1995 4月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政厅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1 12被共青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命名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3年,在上级部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县民政局的共同努力下,投资28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修缮,进一步改善了园区的道路、绿化、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条件。

2008年申请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

2009年3月,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叶城烈士陵园。

2009年,自治区民政厅、地区民政局多次到叶城县调研,实地考察烈士陵园现状,研究分析烈士陵园项目可行性,并上报民政部。

2009年4月,项目正式获批,前期工作正式开展。

2010年4月开工,2011年4月竣工。

叶城烈士陵园位于县城东六公里处。改扩建后,是一个风景优美、主题突出、布局合理、建筑独特、气势恢宏的国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红色旅游基地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

烈士陵园占地78亩,前面是国道315。陵园正门坐北朝南,顶上镌刻着毛主席诗词“牺牲何其远大,敢教日月换天”的14金字,两侧镌刻着“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的对联。

大门内是一个2000平方米的纪念广场。一座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矗立在正门中央50米外,周长19.62米,高10.20米(代表1962,10.20)。呈方形,正面刻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烈士纪念碑后面是纪念馆。正门是八根大柱子,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左右两侧镌刻着“烈士精神永存,英雄气概长存”的诗句。

纪念馆两侧是气势磅礴的汉白玉纪念墙,正面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场景,背面镌刻着叶城烈士陵园的剖面图和英雄的名字。

纪念墙两侧是纪念走廊。

纪念馆后面是英雄墓区,前排安葬着3位国家级烈士和8位自治区级烈士。整个烈士墓区占地8500平方米,安葬烈士48人,为革命牺牲67人,因公牺牲军人59人,因公牺牲35人,共计211人。其中,一等功7名,二等功1名,三等功2名。党员有41人,党员36人。有三个团级哨所,五个营级哨所,十一个连级哨所,三个排级哨所。其他的都是阶级和军人。其中,1963年被国防部授予“战争英雄”荣誉称号的烈士有三位,分别是:罗光燮、伊斯梅尔·穆罕默德和王中典。79名烈士安葬在当时的前线指挥部所在地。

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保护单位——叶城烈士陵园。叶城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于2009年4月正式获批,总投资560万元,国家出资460万元,自治区出资1万元。主要建设项目包括:烈士纪念碑、纪念馆、纪念广场、纪念长廊、大门、烈士墓、纪念墙及附属工程。叶城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国家烈士陵园建设,县委、政府、地区民政局主要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叶城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得到了坦克团、武装部、29团、18院、油库、阿里留守处、总仓库等驻叶城部队的支持。

叶城烈士陵园是新疆唯一一座防守反击的烈士陵园。是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驻叶烨部队和驻叶烨部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反对民族零主义、维护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基地。在清明节和五四青年节期间,成千上万的人去烈士陵园瞻仰并接受国防、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叶城烈士陵园已成为南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长期接待海内外爱好和平人士。叶城烈士陵园在歌颂革命烈士、对人民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