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安乡美景的散文
常德的亭子,只招啰唆,绝招啰唆。
据《常德府志》记载:“昭曲亭,府东一里,鸟瞰江面,郡人立之,以招屈原。”也有人说,亭子左边的土堆上有一片枫林;汀东是一片橘林。
昭曲亭日夜俯视江面,看潮起潮落,波涛翻涌,一次次沉淀着历史的长河;听着渔舟唱晚,严阵惊呆了,让历代人怀念屈原从古至今,抬高了亭子蹲着的山头;同时,东望德山,烟波浩渺,西望桃园,只有一望无际,溆浦颇不可思议,洞庭波涛知归途;明月照古亭,清风过茂林,萤火虫凋零,冷露窒息,古城的轰隆声在深夜响起,真让人心碎,把人从思念的梦中唤回。昭曲亭,你凝聚了多少人的真挚感情!
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朗州(今常德市)被贬为司马后,州府里没有他的位置,就在城东门昭曲阁旁的一座小木楼里住了十年。于被召时,写道:“我在楚水枫林十年,今夜初听长乐钟。”这说明昭曲亭至少建于唐代。
然而,刘禹锡开窗低头唱歌时看到的这座古亭,早已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失。芬芳的橘林和火红的枫林也随着古亭的消失而消失了。后人有时会在古亭旧址里捡起一块瓦砾,细细研究,忽然想到了古代的爱情,仿佛看到了峨眉的屈博士。改革开放的日子里,人们在古亭旧址修复了昭曲亭。新亭是古亭的再现,古亭是新亭的灵魂。如今的昭曲亭依然矗立在城堤外大江边的一座小山上。山虽小,亭虽高,却不失雄伟气势;八根红色的柱子似乎托起了思念的沉重;两层琉璃瓦盖和飞檐,年复一年地闪耀着日月的光辉,承担着九天露水。它被一片绿草环绕,透露着无限生机;草地上,柳树得宠,桃树青翠,松树滴着肥油...他们默默地围着亭子,庄严而虔诚,热烈而寒冷,他们在一遍又一遍地背诵着心中一个遥远的伟大的名字。亭子静静地立在河堤上,那里惊涛拍岸,河风刺骨,雪冻成冰。它原本是一种如痴如醉的期待和热切的渴望,从春天到冬天,从日出到日落,无时无刻不在等待一个伟大的灵魂。
回来吧,不屈的屈原!
他似乎要来了,“手持长矛,崔伟,云之王冠”
他似乎要来了,“开着一辆绿色的秋驰,我要和重华一起参观的苗圃”。
他好像要来了,“我对南方的洋人不知道什么丧,但我对江乡更有帮助”...
第二次流放期间,屈原至少两次访问常德,并作短暂停留。啊,他曾经在小岗村钓过鱼,在穷街陋巷里拜访过民间艺人,在河上唱过歌,在清晨和黄昏昂着头,在鼓乐声中击过手,在浪涛敲窗时拿着笔走开...就这样,他和常德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刘禹锡写词时说:“昔屈原居元与项之间,民迎神,词俗之至,作九歌,今受荆楚之启发。”常德人在他国亡家破之日沉于汨罗江后,十分怀念他,于是在他居住的东门城边修建了昭曲阁,在他游历的德山修建了曲子庙,把他伸竿捕鱼的港口改名为“三闾港”,每年举行端午节,向远方的江面祭祀死者;粽子香,早晚挂在诗人身上。诗人的爱国之心、崇高之志、忠实之行,像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种子,在一代又一代常德人心中发芽开花。
但是,屈原不仅属于湘楚,也属于整个中华民族,甚至属于世界。
现在,亭子伫立在河边,默默地凝视着,在无尽的时期里等待着。从亭上远眺,千里沅江由亭边飘过,像一面白旗高悬于天地之间,自东向西流淌,指明了屈原流放的路线;巨人昝把故乡秭归系在长江和生命最后一站溆浦之间。沿着石板路走下亭子,俯视江面,看到整条河的甘露,闪烁着,缓缓向东。它的势也雄壮,它的声也哽咽,如诉如泣,仿佛一遍又一遍地向古亭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下了几十级台阶,河水从脚下流过,奔流的趋势清晰可见。惊涛骇浪,一排排沟壑的声音震撼着人们的心弦,犹如屈原长啸长空,声震山河,古亭亦悲。
招,叫也,用手叫,用言语叫。谁吸引了屈打成招的人,谁就吸引了屈原的灵魂。常德人设此亭,年复一年招屈原,千年不变。昭曲亭是常德人因思念屈原而在广袤大地上打下的厚重情结!
安祥的文学创作——屈原的《暖人心》与《古太阳》(李·)
安乡北部的角岐镇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闻名天下,但当时名为城阳。唐代诗人司空图在《太阳过江》中写道:“楚天人站残光,一炯村孤路。两岸芦花在萧洒,白牛归烟深。”联想到屈原的湘夫人“扬舟北去”“望日头极繁华”,抱怨向君“不能为外人,谁留中州?”这首诗。啊!湘神相会的地方在潮阳的周放吉普。难怪历代文人骚客都在此地风起云涌,留下不朽之作。
试想一下,屈原政治失意,被流放到江南,经安乡水乡泽国,穿越元、澧两大流域。迷人的湖光山色,壮阔的洞庭胸怀,美丽的奇花异草,善良淳朴的人民,让诗人暂时忘却了悲伤,但民生艰难、险恶的政治暗流正在颠覆楚国日渐衰弱的小船的现实,又让诗人心情沉重。热爱楚国和人民的诗人,即使在漂泊的环境中,仍然关心郢都的政局和楚国的命运。我希望有机会回到杜英,重获新生,实现我的政治抱负。
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81),流放江南六年的屈原闻风而动,急忙沿澧水向东,希望回到郢都,为楚国效力。快到城阳古镇时,江面上歌声四起,人声鼎沸,楚人的脸上流露出喜悦和紧张。这时,屈原的心情是复杂的。他似乎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希望,于是催促船夫加快速度向沈阳驶去。登上古镇,却见熙熙攘攘的街道、车流、游客。占卜算命一字排开,唱着玩着。商人云集,练武杀人之声震天。驿站里的人如穿梭,小镇充满了楚人的活力。诗人情不自禁地伸开双臂,舒展心肺,呼吸岸边的新鲜空气。向东看苍翠雄伟的黄山,明天过了黄山南麓就可以跳进长江了!他梦想回家。低头看脚下,河两岸的芦苇随风摇摆,仿佛是欢迎回宫的舞者。一切都那么熟悉。看湖中多刺的荷茎托着荷叶和荷花向远方送去清新淡雅的清香。水中布满了蛰刺,簸箕大小的叶子粘在水面上为鱼遮风挡雨,最终将生命的精华奉献给了人类。突然,山岗上飘来松树的清香,让我神清气爽,不自觉地生出“天下浊水我独醒,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向南望去,湖中的沙洲吸引了诗人的脚步,乘着渔船荡来荡去。
爬上沙洲,我看到水边的芦苇叶青青,轻轻摇曳的垂柳,野豆和菟丝子用缠绵的长臂拥抱着一切绿色的东西,还有桂花树、玉兰香和火把烧红的高粱。鸟儿在啁啾,鸭子和鹅在歌唱。白云悠然在天,雄鹰翱翔。脚下有小道,旁边有白芷、兰花、薄荷、藿香、野菊、薜荔、石菖蒲。沿路望去,有几间绿树环绕的茅屋,屋前是奇花异草和干燥的打谷场。屋檐下竹笼里的鹦鹉变得活泼起来,然后门慢慢开了。一个留着白胡子的老人从凉棚里走出来,站在那里远远地看着,好像看到了什么。屈原仔细一看,啊!原来是隐居多年的老朋友桂芳。两位老人拥抱了很久,长时间流淌的泪水浸湿了彼此的衣服。老友相聚,自然盛宴长,家事国事尽在我怀;酒暖肠,人生酸甜苦辣化作泪;晚上睡觉,感觉不到东窗的阳光。诗人起身看洞庭,朝霞满天,湖水红;一片片云帆洞庭去,看渔舟夜归;鱼游荷花,白鹭齐飞;红菱叶,蜻蜓蜕壳展翅;柳枝斜伸,鱼虾却随饭篮而来。叫那个女孩去钓金鱼,然后回杜英去钓大鱼。他在这个仙境般的朝阳古镇度过了美好的时光,但他仍然担心楚王和楚国。来自杜英的消息越来越糟糕。楚国土地日渐萎缩,奸夫当道,哀怨的诗人终日徘徊在沙洲上,踱步吟诵:“啊,我在东张西望。/我什么时候回老家?”/鸟须归巢,/狐狸头朝山死,/我无辜被流放,/我日日夜夜都不会忘记。"
关于屈原离开朝阳后的去向,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潜回杜英,一说是杜英失陷后离开沙洲,经洞庭南下汨罗,走完忧国忧民的一生。
古往今来先贤们都已逝去,但如今焦歧镇附近仍有古沈阳城的遗址、河流、周放和主干道,向人们讲述着历史的风云和屈原的美丽传说。
注:城阳城位于安乡角岐镇永泰环阎王台。距蛟崎镇9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