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山书记张华简历

陈寿(又名长寿,233-297),字承佐。舒,巴西(今四川南充)人。在蜀国做官的时候是骑黄门的侍郎。入晋后,他既是文学家,又是学者。晋朝灭吴后,陈寿写了《三国志》,得到大臣张华的称赞,说要将晋朝的历史托付给他。描述魏、蜀、吴历史的史书,基本属于传记体。南宋裴松之笔记。其中舒威30卷,舒舒15卷,兀术20卷,共65卷。在古代列传正史中,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

《三国志》以曹魏为正统,书中魏徵排名第一,称曹操、曹丕为皇帝。吴国和蜀国的君主即位时,都记着魏国的国号,以便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在东吴,只有孙权为主,孙良等人为第一名。这是因为晋朝是魏禅,晋代史家尊重这个朝代的正统性,所以必须以魏为正统。刘备父子在自称为第一、二主,这与孙吴不同,多少反映了陈寿对故国的思念。

前人指责陈寿向丁仪的儿子要饭,所以没有给石鼎兄弟立传。因为他对诸葛亮的惋惜,所以说他会有点矮,没有才能迎敌。其实这些指责都是没有根据的。《石鼎兄弟》附在《王参传》中,《诸葛亮传》充分肯定了他的功绩,还收录了《亮集目录》,这是全书的特例。平心而论,诸葛亮不是他的强项,但当时其他人也已经有过类似的评论。而《三国志》对晋朝皇室的描述却是悠扬的,对司马家魏晋禅时期的所作所为粉饰尤为明显。

书中记载了三国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联系的人,以及在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技方面有贡献的人,此外还记载了国内少数民族和邻国的历史。《日本人魏徵传》是日本古代史的重要史料。《三国志》没有关于法律法规的记载,这是一个缺陷。陈寿对史料的选择谨慎而精当,文笔也以朴实见长,所以前人说他的书“比文采更剪裁”。裴松之(372 ~ 451)河东闻喜(今山西)人,祖父曾迁居江南。刘松初是官书侍郎,奉命撰写《三国志注》,奏于元嘉六年(429)。他在《三国志笔记》中说,陈寿的书“记叙甚多,多有检讨指正”,但他也指出“时有遗漏”。因此,裴注不仅对地名、事物进行了解释,还对原书记载的疏漏进行了补充,纠正了错误。他收录了同一件事的不同叙述以供参考。朱培评论历史事件和人物;朱培还批评了陈寿的不当言论。裴注涉猎广泛,引经据典,自始至终完整,无剪无劈。被引用的书籍有140多种,其中90%以上都失传到今天。对于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来说,裴注的重要性不亚于陈寿的书。历代特别是清代研究《三国志》和裴注的人很多。民国时期,陆弼收集了历代学者对《三国志》正文和裴注所作的注释、版本校勘、考证,把我的注释和评论编成《三国志集注》,可以作为读《三国志》时的参考。

张华(232 ~ 300),西晋文学家。毛贤这个词。自然史是编的,记载了各地的珍奇事物,古代的奇闻异事,神仙魔术等。,并保存了许多古代神话材料。博物学(10卷)立足于今天的范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