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童:20岁成为哈佛的医生,53岁却坚持嫁给美国教授。目前情况如何?
神童
中国的才女、神童田晓菲,留学后选择嫁给一位53岁的美国教授,成为美国人。
1971年冬天的一天,田晓菲出生在东北冰城哈尔滨。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田晓菲从小就喜欢跳舞和写作。有一次,她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我爱地球/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蓝天/我的妈妈/我的家!”她的父亲很惊讶地说:“我的女儿是个天才,会写诗。”一句恭维让田晓菲心花怒放,从此他爱上了写诗。
她的父母也有意识地引导她每个周末在家举办诗歌比赛。父亲和女儿是球员,母亲是裁判。结局自然是女儿的胜利。评判的时候,妈妈经常引导她描述这里,哪里写风景。
4岁时,田晓菲的一首小诗出现在《天津日报》上,随后又有5首诗发表。田晓菲神童的名声越来越远,他和天津的许多作家交了笔友。13岁的时候,路过北大的校门,被妈妈夸了一顿。她告诉妈妈,她以后一定会去北大读书。14岁时,经过考察和面试,田晓菲被北京大学英语系特招。这件事之后,田晓菲成了一个神童。
16岁,是北大90周年校庆。田晓菲写的《十三岁的机会》场景优美流畅。这是田晓菲年轻时的一部优秀作品。
和海子交朋友
北大有一个人写诗很好,就是著名诗人海子。海子现在在哲学教研室工作。田晓菲在寻找海子,用她的诗歌与她交流。海子欣赏她的才华,称赞她:“如果你能坚持下去,你会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从那时起,田晓菲更加热爱诗歌。
1989年,海子静静地躺在山海关的一条铁轨上,结束了他25岁的生命。消息传来时,田晓菲百感交集。一个鼓励自己继续写诗的诗人,却先走了。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他为什么放弃了?田晓菲甚至困惑地停止了写作。她悄悄在路口烧了两本自己的诗集,纪念海子的去世。
海子卧轨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海子之死对田晓菲影响很大,他一直在思考和反思。也许,她后来的思想变化与海子的死有很大关系。但是最后,她没有坚持,她选择了爱情。
选择爱情
海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她在凉爽的秋风中进入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边境。哈佛大学向她张开了双臂。这一年,田晓菲年仅20岁,已经成为哈佛大学的文学博士。她是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博士生。一位热心的美国教授引起了她的注意。这个人就是她的导师史提芬·欧文。这一年,史提芬·欧文53岁,非常喜欢中国诗歌教授史提芬·欧文。
可以说两人有着共同的爱好,或许这就是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斯蒂芬出生在密苏里州,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了解。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宇文所安。宇文,南北朝时期的姓氏,是北魏鲜卑族的姓氏。索安是他英文名的音译。
父母强烈反对他们的感情。被西方思想洗脑后,田晓菲不知怎么说服了她的父母。1999年,他们在美国纽约州结婚,田晓菲很快改变了她的国籍。从那以后,她成了美国人。
对她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在所有的指控中,她和斯蒂芬仍然相爱。婚后,田晓菲努力帮助和支持丈夫对汉唐文化的研究,婚姻的幸福也让斯蒂芬的研究硕果累累。2018斯蒂芬获第三届汉唐文学奖。斯蒂芬有十几部专著,集中研究唐诗。他被授予詹姆斯·布莱恩·柯南特聘教授的头衔,这是美国的最高头衔。
在学术上,田晓菲夫妇很优秀。两人有一次回国演讲,赢得了不少好评。结婚后,田晓菲致力于协助她的丈夫,但她没有取得多大成就。但也发表过《金瓶梅秋水堂》、《尘埃若干记:陶谦》和《手稿文化》等学术文章。田晓菲的文章也不时见诸新闻媒体。虽然缺乏动手的学术专著,但文章中也能看出她的学术功力。
田晓菲后来随丈夫改名为宇文秋水,并心甘情愿地成为丈夫的助手。可以说,她对丈夫充满了爱。时光飞逝。如今,田晓菲已经50多岁了,两鬓斑白,结婚几十年了,还没有孩子。总的来说,她的婚姻是幸福的,没有选错老公。
爱没有国界。从这个角度来看,田晓菲的选择没有错。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钱学森一样懂大义,毕竟中国像钱学森这样的人很少。钱学森选择了伟大,牺牲自己,报效国家。田晓菲选择了爱情,放弃了家乡,成就了自己。
国家穷的时候,人才总是流向富裕地区;国家富强了,人才纷纷回归。现在很多留学生回国,说明了这个道理。要想留住人才,不仅要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还要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爱国要从孩子做起,一味的重视神童和才艺,而忽视了爱国主义和价值观的建设。最终的结果往往是留不住人才,造成人才流失。
宋太祖打了一只鸟,遭到了朝臣的抗议。一怒之下,他打掉了两个朝臣的牙齿。朝臣拾牙还牙,抱在怀里。宋太祖说,你想起诉我吗?朝臣回答:我不能告你,因为会有历史学家记录这件事。听了这话,宋太祖立即给了朝臣许多金帛。
宋立科人太祖看重名声,所以他们害怕历史学家的写作。可见,合棺是一个可怕的成语。人的所作所为,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绝不能违背大义。如果违反了,就会有人记录下来,再好的理由,也难免落得个棺材不掉泪。是非,免于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