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侄子朱强后来做了什么?有没有朱德老家的人来北京上学成了功臣?
因为家境贫寒,朱俊树十几岁还没上过学。1951年11月,12岁的朱君书被朱德、康克清接到,住进了共和国首任元帅的家里。
1961年夏天,朱俊书毕业于北京市第二十六中学。正在这时,毛主席称赞“江西共产劳动大学”办得好。朱先生和康克清对他的侄子做思想工作,要他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勤工俭学”,在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把自己培养成又红又专的革命人才。
朱俊树到大学没几天,他修剪果树的照片就登上了江西各大报纸。1962开头,这张照片进入了上海等华东各大城乡的宣传栏。上海随即形成了城乡青年到江西共产劳动大学学习的热潮。
办学方针是“勤工俭学”,但实际上在创办初期是“根本不读书”。朱俊树住在这里的茅屋里,睡在地板上,耕田耕田,挖坑捡粪,经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1963年初,朱先生、康克清途经江西时拜访朱君书。他们发现他25岁,只有1.5米出头,体重不到40公斤。他们问他为什么。朱俊树鼻子一酸说:“劳动强度太大了,经常吃不饱。我也得过一次血吸虫病。我在北京上小学每个月吃36斤大米,在这里每个月只有32斤!”朱老师多次做清楚朱俊树的思想工作,后来把这个意见反映给江西省有关领导,要求他们把大学生口粮提高到45斤。
1964中国共产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将走向社会。学校问朱俊树毕业去向时,他马上联系了朱先生,问他叔叔怎么办。朱先生明确表示:一是留在江西,扎根江西;二是不能直接进政府当干部,要下到生产一线去锻炼。就这样,朱俊树被分配到南昌市夏征街电厂检修班当了一名工人。
时光荏苒,朱俊树已经三十多岁了,但仍是单身汉。今年年底,朱俊树回北京探亲。朱老板关切地问:“君叔,你怎么都三十岁了还没谈过恋爱?”朱俊书说:“厂里女工少,没人说话;我个子矮,很难找到合适的;我在江西没有亲人,所以我一个人。”朱君书说到这里,朱先生打断他说:“这些都是理由,但有一点要提醒你,现在是新社会。谈恋爱的男人要主动,不要被动等待爱情!”总之,不管你找什么样的对象,只要你满意,我和你阿姨都支持你!"朱俊书回到江西后,细心的康克清给在江西拖拉机厂工作的表哥康兆仁写信,请表哥帮朱俊书介绍对象。康兆仁夫妇主动承担了这一任务。
1970年,朱君书终于爱上了四川重庆人张英菊。婚礼结束后,朱先生特意带朱俊树夫妇到中南海住了一个星期。作为结婚纪念日送给他们的一个的确良被套,被朱俊树夫妇珍藏至今。
朱俊树一直在电厂当机械师,直到退休。63岁的朱俊树说,我叔叔阿姨生前养育了很多孩子,但他们从来没有利用手中的权力为我们谋取私利。他常说:“* * *能当官不是靠任何一个人,而是靠自己的本事,他能做什么就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