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的成就
1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的岁月记忆许渊冲
北京:三联书店,1996 G64-539 X910。
两个消失的春天:中国知识分子徐的生活与爱情
北京:熊猫图书1998
K825.6 FX8
3翻译的艺术许渊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I046 3
4从《诗经》到《西厢记》探索中国诗歌的英韵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h 319.4:I2 1。
5许渊冲的文学翻译
台北:林纾出版有限公司1998
I046 X910
6中国600首古诗,许渊冲用中英文汇编。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4。
H319.4:I12 8
7许渊冲译的《戈拉·布鲁农》。
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978十月再版)i 565.45438+0。
8埃及艳后
许渊冲译《德莱顿》桂林:漓江出版社,1994。
I561.34 D210
9水生(法文)莫泊森(莫泊森),许渊冲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I565.64 4
10昆廷·杜沃德许渊冲著,严伟明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I561.44 146
11大地上盛开的第一枝诗经国风赏析许渊冲译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h 319.4:I 222.2 x 910 a2
12许译、译、注的《诗经》全译本。中国北京:熊猫图书公司,1st版。c1994。I222.2 FX8
13大地上绽放的第一枝《诗经》松雅许渊冲译本赏析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h 319.4:I 222.2 x 910a2d 2
14许渊冲译唐诗150首
Xi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
H319.5 268
15徐苑译唐诗300首
北京:中国外文翻译出版公司香港: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1988。
h 319.4:I 222.742 x 910
16许渊冲译李白诗选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H319.5 383
17唐宋词一百首= 100唐宋词选译许渊冲。
香港:商务印书馆,1986
h 319.4:I 222.8 x 910 a2
18一百五十SHI寿许渊冲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九月一版H319.4:I222.8 X910。
19许渊冲300首歌词英译;张秋红杨广志译长沙:湖南出版社,1996h 319.4:I 222.844 x 95438+00。
《飞马》中的亨利·泰勒诗选;许渊冲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I712.25 20
许渊冲译韩伟刘超诗白一吴世寿诗一百五十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h 319.4:I 222.72 x 910 a2
22中国古诗三百首(上下)三百首中法比较许渊冲译赵尹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H329.4:I222 X910
23施吴世寿《唐宋诗词金库》许渊冲译中英文对照。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H319.4:I222.7 X910
24袁《明清诗词150首》白一《五十首》许渊冲译《元明清诗词金库》。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h 319.4:I 222.72 x 910。
许渊冲译《毛泽东诗选》25首,
中国外文翻译出版公司,1993。
H319.4:A44 M368
26王实甫、许渊冲译《西厢记》。
长沙:湖南出版社,1997h 319.4:I 237.2 w 344。
27苏东坡的诗歌翻译
许渊冲选录的28首中国现代革命家的地歌诗
未知,1981h 319.4:I 226 x 910。
29《红与黑》(法)许渊冲译司汤达。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1998。
I565.44 S701
中国入世之初巴尔扎克全集(二)许渊冲译巴尔扎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北京I 565 438+043
31入世之初的人间喜剧(法国)许渊冲译巴尔扎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北京I565.44 B029
许渊冲翻译的32部雨果戏剧选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I565.34 Y830
包法利夫人1992 1998包法利夫人(法国)许渊冲译福楼拜著南京:译林出版社,
1994年5月第一版1998年3月第四次印刷I565.44 F750
34《往事追忆ⅲ》,由普鲁斯特从盖尔芒特的家(法国)出发;潘丽珍,许渊冲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0
I565.45 228
35消失的春天: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爱情徐,
北京:熊猫图书,1998 K825.6 FX8
36个消失的春天: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生活和爱情
钟纽约:华帝出版社,1999 K825.6 FX8 1999
37年过去了许渊冲中国文学出版社1998
38唐桑徐子淳元崇新加坡EPB出版社1996
39 300唐诗英译本(法文译本)许渊冲北京1998
40苏东坡诗词翻译许渊冲香港商务1982
41时间过去了,许渊冲写的。北京:生活·读书·知识三联书店,2008年。
42.约翰·克里斯托弗中国戏剧出版社在2005年将中国的古典诗歌翻译成了外文,而许渊冲也将许多著名的英语和法语作品翻译成了中文。他以七十岁高龄参与翻译了普鲁斯特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1990),独立翻译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1992),司汤达的《红与黑》(1993),78岁出版了罗曼·罗兰的大部头巨著《约翰》。有一次我问他为什么从事这么重的工作。他说湖南文艺出版社说他翻译得好,说他是为知音做学问。我对他的坦率感到十分惊讶。
事实上,许渊冲从事翻译是为了实践他的翻译理论,即在两种语言文化的竞争中努力超越前人的翻译,甚至超越原著,这并不奇怪。傅雷的翻译已被公认为经典,但他自己在《家书》中也承认了自己的局限性,认为他的翻译有很多地方可以修改。我太浅薄,不好评论,我很佩服他翻译的巴尔扎克的小说。但是,我看他翻译的罗曼·罗兰《名人录》,不敢恭维他的翻译,因为时代变了,语言也变了,该重译了。这个例子只能说明,即使是经典的译本,也是可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更新的,所以许渊冲要和傅雷一争高下:傅的译本已经可以和原著媲美但并不逊色。如果再创造的‘美’能超越傅的翻译,那不是最高的乐趣吗?在这场比赛中,许渊冲首先享受自己,然后希望和别人一起享受:如果“享受自己”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那不就是最高的一种,最大的好事吗?
许渊冲重译古典名著,力求在三个方面达到神似与神似的境界。但他的翻译理论和方法是第一位的,难免有不同意见。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一次不大不小的讨论中,他翻译的《红与黑》几乎成了众矢之的。只有译者罗支持他的观点,指出现在是流行文化的狂欢,学习历史才能学到东西;翻译靠天赋和知识。没有创造性的翻译总是没有生气的。生活就是创造。创作就是生活。互相欣赏,许渊冲这两位追求美的翻译家,把它看作是一个文人的倾慕,比诺诺更甚。正因为如此,他的译作《红与黑》出版后,湖南文艺出版社认为只有他的译作比傅雷好,所以75岁的许渊冲愿意尽全力翻译约翰·克里斯托弗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除了理论,深厚的中外语言修养和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也是许渊冲翻译出类拔萃的原因。克里斯托弗一生都受到压抑和排斥,以至于无法从事音乐创作。许渊冲在翻译中感同身受,常常热泪盈眶。这种感同身受的感觉,使得他的翻译常常以巧妙的笔触出现。正是因为他对翻译的坚持,在红黑大讨论以来的10年里,他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出版了20多部专著和译著,创造了中国翻译界前所未有的奇迹。钱钟书给许渊冲的一封信,大家都知道。许渊冲30年写了100多本书,很有活力。但很少有人知道,围绕这几百本书,还有很多故事和故事。写书的时候有名师提笔,书写完了有朋友欣赏。许渊冲翻译书籍和著述的过程也是一本书,这本书的字里行间都出现了很多中国学术界的名人。1980年,香港商务印书馆许渊冲翻译《苏东坡诗词选》。在众多参考文献中,他发现钱钟书《宋诗选注》将熙宁五年认定为1072,而在另一部陈迩冬注释的《苏东坡诗选》中,熙宁五年被认定为1071年,孰是孰非,不知如何取舍。钱先生还有一个观点:苏轼的第一首诗《百步洪水》讲的是水波的奔涌,但许渊冲在翻译的过程中觉得这首诗讲的不是“水波”,而是“独木舟”,很困惑。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语系学习时,钱钟书是许渊冲的老师。一有风吹草动,许渊冲马上写信向老师求教。当年6月14,钱钟书回信:袁冲同志:谢谢你的来信。苏诗英的翻译,是一个壮举,一件大事,是无法赞美的。我家里没有书,东坡集也不例外。我很惭愧我没有回答他们。诗的年代可查冯的《苏》一书。陈迩冬似乎是基于这一点。72、71或排印错误,当时没有检测出来。《百步红》中的四句写成“轻舟”,主要反映的是水波的骤泻,因为“轻舟”也可以像所谓“一苇如芦,大地茫然”和“一叶扁舟”(手边无书,记忆或失误),情况大不相同。马上敬礼!钱钟书6月14日感冒发烧,我怕耽误了我的敬意。请原谅我的匆忙。还有。当时“文革”结束不久,学者们还心有余悸,学术氛围不开放。有同事看到许渊冲翻译的苏轼,曾经评价“翻译古董”,说这个“精力充沛”的翻译家有点犹豫。钱钟书先生回信的第一句话,就把中国诗歌的西译称为“壮举事件”,给了许渊冲无穷的动力。多年后,谈及此事,老翻译家仍激动不已,称自己“感到惭愧,为钱先生翻译不好苏轼感到惋惜。”在完成翻译苏轼之后,同年年底,许渊冲又接受了香港商务印书馆的邀请,翻译100首宋词。他在翻译李清照的《小虫山》时,发现“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一梦,撼一春”这句话很难理解。注解说“蓝云”是茶的意思。是指《石头记序》中“赌书泼茶”的典故吗?许渊冲和译者老龙(许景元)对讨论的内容不太确定。他对一切都很认真,写信向老师征求意见。他在10月25日得到了钱钟书的回信,165438+如下:袁冲同志:我昨晚从东京回来,看到你的信在我桌上,就赶着先回了,免得误了译书的最后期限。李清照的词是倒装句,“惊世骇俗”就是“做梦”,不是茶话会。据说早上我还很累,做了个梦,但是丫环用“磨”的新茶煮了“一瓯”,我惊得睡不着。我鄙视它,供你参考。老龙军,我已故表兄的丈夫,英语很好,会写旧诗和旧画。他与我无关。马上敬礼!25日,钱钟书刚刚从日本早稻田大学讲学归来。他不顾旅途劳累,立即回信,详细说明自己的疑惑,令许渊冲印象深刻。随后几年,师生情信不断,或论诗词典故,或论翻译理论,许渊冲至今难忘。
1986年,首届学术研究成果奖在北京大学举行。许渊冲翻译、钱钟书署名的《唐诗一百五十首》获得一等奖。还把喜讯写给老师,被钱老师称赞为“应得,义不容辞”。1987年,四川出版社出版了许渊冲的《李白诗选百首》英译本。他立即送了一份给钱钟书,收到了如下回复:元崇教授的高见:非常感谢您翻译《青莲诗选》的好意。太白能听懂外语,陈奇的“草书惊世骇俗”在明人小说里都有应用,可惜他还没听懂红魔鬼的汉语言,不然他会舍不得和你住在一起。这是特别感谢的,就是夏日安全颂。钱钟书书中有一个典故,江洋在等十一。明代小说《古今奇观》中有一篇文章叫《李白醉酒写吓唬人书》,讲的是李白用外文写了一封信,拒绝了一个蛮族使臣的无礼请求。钱钟书先生以此为比,说如果李白懂英语,活到今天,他和许渊冲会成为知音。这是很大的肯定。许多年以后,许渊冲破译了马勒的《大地之歌》,从葛谢复杂的“拼读法”中找到了李白名句“琥珀光出玉碗”的痕迹。说起来,也没辜负老师“违背心意是不可能的”的评语。在翻译的间隙,老翻译家也写散文和回忆录。简而言之,他们很“忙”。
1996年出版回忆录《追忆似水年华》,记叙联大趣闻,回忆联大师生,被评论界称为“妙语连珠”。他觉得自己还意犹未尽,就继续写了一本书《逝去岁月的回忆》。最近还入手了一本新书《联合国大会九歌》,兴致很高。记者首先在何兆武先生的办公桌上看到了《联合国大会九歌》。何先生对记者说:“你为什么不采访许渊冲?他很有趣。”那一代联大成员几乎涵盖了当代中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群体。采访中,许老师饶有兴趣地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照片,这是新世纪初落户清华时,他在北联大学同学的照片。照片中,几位老朋友一字排开,从左至右依次是中国“两弹之父”朱光亚、翻译家许渊冲、物理学家杨振宁、经济学家王传伦、两院院士王希季。晚会由许渊冲组织,他自豪地告诉记者,“这些人代表了大会上的理、法、法四大专业。”他是老朋友中的“积极分子”,几乎和所有人都有联系。《往事追忆》出版后,他立即给幸存的师友和已故师友的子女每人发了一本,给不同的人不同的献词。献给汪曾祺的是:我们俩都是总会成员,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月宫。献给何兆武的是:当年春城梦蝶,今日清华听杜鹃。献给吴冠中的是:诗是抽象的画,画是具象的诗。献给王希季的是:卫星是天上的诗,诗是地上的星。献给杨振宁的是:科学见多识广,艺术见多识广。这本书也送给了我的同学赵瑞坤,他也是一名翻译。两者之间有不同的翻译路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报纸上曾就《红与黑》的翻译问题展开争论,各执一词。许渊冲送书时并不尴尬,而是坦然地写了一篇献词:“五十年来的《红与黑》,谁红谁黑谁懂。这一事件后来见诸报端,并引起无数评论者的关注。有人形容读许渊冲回忆录的感受。“就人情而言,他似乎不是中国人。有点像来自新大陆。”他很重视感情,但很难说他熟悉“人情”,疯狂写文章。每一章都是真的。不过,这大概就是他自己的《狂人日记》的有趣之处吧。“你很有成就,没有浪费那些‘空白’。”小甘说,和赵瑞坤的辩论,只是许渊冲的众多辩论之一。事实上,30年来他所面临的批评和质疑从未停止过。和赵瑞坤一起翻译红与黑。赵翻译为“我喜欢树荫”,他翻译为“大树下乘凉真好”;赵认同《市长夫人去世》的直白,喜欢《魂离恨天》的婉约。与另一位译者王佐良讨论瓦列里的诗《凌风》。王佐良翻译的这首诗,描述灵感来无影去无踪,是“无影无踪,换内衣露胸,两个瞬间。”许渊冲的翻译是“不着痕迹,换衣服的时候隐约能看到自己的乳房。”他的观点是:“如果用‘胸’,男女皆可指,一点都不美。”赵瑞坤批评他说:“许渊冲先生的翻译加了很多不该加的东西。”另一方面,王佐良认为“酥胸”的翻译是鸳鸯蝴蝶派,应该特别避免。许渊冲大声反驳:一切风景词都是感伤词,重要的是文学翻译,不是文字翻译。这些争论围绕着翻译中的“真”与“美”、“神似”、“形似”等问题展开,实际上已经触及了中国翻译界的核心问题。在翻译理论上,许渊冲坚信自己的标准——“三美”——音美、形美、意美;“三化”——加深、变浅、均衡。认为文学翻译要传情达意,“达意”是求真,是低标准;“爱”是对美的追求,是一种高标准。围绕这一理论,他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蒋丰教授、南京大学的徐军教授和复旦大学的陆谷孙教授进行了辩论。这些辩论都很“热”,有些甚至可以称之为“紧张”。据说,王佐良先生当时真的很生气,并表示他将不再在有争议的期刊上发表文章。然而,几年后,两位翻译家在一次研讨会上相遇。许渊冲平时拿着他的新书,让他批改。王先生无奈地笑了笑,说:“你以后少批评我就是了。”还有对他人品的批评。他在对逝去岁月的回忆中,慷慨地列举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赞美。在《文选》中,“三美”、“三化”的理论达到了西方对等理论达不到的高度;他在《唐诗三百首》的序言中写道:“有美国学者说中国英译《楚辞》是英美文学的高峰;中国的《西厢记》英译本,被一些英文出版商说是堪比莎士比亚的,而这个中国就是这本书的英译者。”这些话完全不遵循中国人谦虚的套路,难免让没接触过他的读者觉得“自大”。当然,很多读者喜欢这种“直”:“自我推销比自我满足更光明。”那只是一个方面。记者在采访中的感受是,他由衷地相信,每个人的肩膀上都扛着中国文化复兴的大旗,每个人都在走向世界的路上。他在文革中吃了不少苦,但还是庆幸自己没有留在国外,因为“英语和法语是英美人和法国人的强项,中国人的英语和法语可以和英法作家相比,这也可以增长他们的志气。”他的话题总是围绕着中西文化,对民族文化充满了自豪感:“西方对中国文化了解不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我们中国人应该知道自己的价值。我们现在正处于文化上类似“文艺复兴”的时期。不要妄自菲薄。”也充满了民族文化无法成为世界主流的焦虑:“美国说我们没有民主,我说民主有两种。他们的民主重视‘民治’,我们的民主重视‘民享’。为什么说我们不民主?”“文化上,外国人不理解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也误解外国人。现在我们要拿出真品,纠正这两个错误。”老同学何兆武在谈到自己的“民族情怀”时说,“我们这一代人都面临过亡国灭种的危机,所以个人理想总是和民族理想一致的。”这大概是后来比较年轻的知识分子不能完全理解的。许渊冲戴过各种各样的“帽子”——一顶“文艺文物”、“学霸”、“卖瓜老太婆”。也佩戴过各种有形无形的“勋章”,获得过各种荣誉。前辈萧乾先生曾有一句名言:“创作者是人类纸张最慷慨的消费者,诗人是这些消费者中最慷慨的。”像一个富人一样,他不得不在他的房子旁边占据一个宽阔而空白的花园...在它上面,诗人留下了无色的画和无声的音乐。"在《英语世界》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小甘对许渊冲说:"你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没有浪费那些空白。"
1999年,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南昌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的10位教授联名提名许渊冲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评委、女诗人瓦尔奎斯特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老先生收到信,他的“疯话”又上来了,说:“诺贝尔奖每年一个,唐诗宋词流传千年。”谁说诺贝尔奖可以覆盖全国?这个道理就像许渊冲翻译老子的“道可为知,不可为众所周知的道理”。真相是已知的,但未必是你认可的真相。风之歌
云飞行中有风。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安德鲁,战士总是在寻找!
大风之歌大风升起,哦!乌云被驱散了。我的故乡,哦!现在世界在我的控制之下。我在哪里可以找到勇敢的人,哦!今天保卫我的四个边境!
江雪
那些山中没有鸟儿飞过,那些小路中也看不到人的踪迹。河上的一只小船,一个渔夫穿着他的网虫蛾;独自垂钓,不怕冰雪袭击。
从一座山到另一座山,在雪地里钓鱼,没有鸟儿在飞翔;从这条路到那条路,看不见一个人。孤独的渔夫在孤独的船上捞雪。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的《Gora Breugnon》中的主角是一个乐观的高卢人。他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却以乐观的态度享受生活。许渊冲最早翻译这部法语小说,或许并非偶然。正是凭着这种乐观的心态,他克服了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坎坷,始终努力拼搏,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在西南联大读书时,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都是许渊冲的同学。杨振宁学的是物理,但他热爱中国的古诗,英语也很棒,所以他和许渊冲成了朋友。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杨振宁说: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帮助改变中国人自卑的心理。许渊冲是这么想的,但他不是吗?正是有了这个志向,老一辈的学者才会老有所图。许渊冲虽已八十多岁,但精神饱满,意气风发。他一定会在会上发言,他的声音像洪钟,就像杨振宁引用朱自清的旧诗说:如果你赢得了看到太阳,尽管他的荣耀,你为什么要失望近黄昏!
韩虎林并不完全认同许渊冲的理论,但还是对他真诚的自信和进取精神深表敬意,这可能是学界大多数人的共识。对于许渊冲的理论和翻译,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他在八十多岁时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作品为翻译事业奋斗终身的志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衷心祝愿许渊冲先生健康长寿,成为中国翻译界的一棵不朽的松树。2014年8月22日,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家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代表国际翻译家联盟授予中国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国际翻译界文学翻译领域的最高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至此,许渊冲不仅成为1999成立以来第一位获奖的亚洲翻译家,也成为中国获得国际翻译领域最高荣誉的翻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