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位于豫皖苏三省的西北交界处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河南省东部、安徽省北部和江苏省西北部的交界处,以永城县(今永城市)为中心,包括东至皖东北,西至隋起台,北至陇海路,南跨涡河至淮上的广大地区。是我军在华北、华中的纽带之一,是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和东进苏北、西接中原的前沿阵地。被称为“古战场”,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 *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抗击日本侵略,开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新四军游击支队奉命挺进豫东。

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陷,郑州、洛阳、武汉局势紧张,中原之战告急。1938年7月2日,中共河南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徐州失陷后华中地区工作的指示》精神, 彭雪枫派小先遣旅(又称“小旅”)到豫东,协助吴芝浦领导的豫东人民抗日游击战争第三支队(简称第三支队,成立于1938年5月)开展对敌斗争,壮大队伍。

6月初,中共睢县县委书记张、在长岗杨楼组织抗日武装。

6月中旬,吴志普、王靖民率领以大同中学进步师生为骨干的祁县抗日武装,在杨楼迎击睢县抗日武装。吴芝浦决定将两军合并整编为一个抗日游击旅,共200余人。王海山为大队长,吴志普为党代表,下辖两个中队。

7月初,由中共太康县委书记杜组织的武装,也加入了随旗抗日游击大队。为了统一指挥,在祁县福集镇成立了豫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由吴志普任司令员,王海山、孟任副司令员,任政治部主任,周士元任参谋长。当时团队已经发展到1800多人。

9月,周恩来、叶剑英指示中共河南省委:“应把领导重心转移到豫东,开创苏鲁豫皖边区的新局面,沟通八路军冀鲁豫部队。”经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批准,在中共河南省委的统一部署下,决定由彭雪枫组成一个旅,以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名义向豫东挺进,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9月30日,373名东征运动员在彭雪峰的带领下,从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出发,踏上了进军豫东的征程。

10 6月10日,中共豫东特委扩大会议在西华县文庙召开。彭雪枫、吴志普、、小、王、周、刘、、等17人聚集在一起,研究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策略。会上,彭雪枫传达了中共中央、长江局和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在豫东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确定了继续向柘城县、陆毅、博县、夏邑、永城、杨过、蒙城挺进,积极打击敌伪,消灭汉奸武装,发展人民抗日力量的任务。会议成立了新一届中共豫东特委领导机构,吴志普为书记,王、周、郑平、刘、、胡、曲申廷为委员。会议决定东征、三支队、小大队三个单位合编,西华县抗日自卫队不参加合编。这次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对于根据地的建设和巩固,对于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对于新四军游击支队武装的壮大,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65438+10月65438+2月,彭雪枫率领的游击支队、小率领的先遣大队、吴志普率领的三支队和楚波、胡率领的部分西华人民抗日自卫队在成功会师,在西华县城以北4公里的村召开会议。大会宣布,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吴志普任副司令员,任参谋长,肖任政治部主任,谭任政治部副主任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下辖三个旅和一个警卫连,总兵力1020人。

1938 12年初,游击支队进入鹿邑县白马驿进行整训。整训后期,部队再次整编,分为一团、二团、独立营、直属团、总部、政治部、卫生队、军需处、特务连、侦察连、电台、营附校,共1735人,各型枪1000多支。在白马驿整训期间,彭雪枫等人反复考虑部队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根据上级批准的在豫皖苏边区建立根据地的战略构想,65438年2月24日,彭雪枫致电、王稼祥、滕、朱德、彭,报告游击队“现活跃于太康、淮阳、柘城三县,主力在陆毅,拟略作整理,在皖东过年”。30日,毛泽东、王稼祥致电彭雪枫,肯定他“在豫皖苏地区发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的计划是正确的,并已初见成效。我希望如果你做了,你会有很大的收获”。于是,6月9日,65438+1939,新四军游击支队在博县北陆家庙战斗后,决定向豫东重镇永城进发。游击支队参谋长张震率1团侦察连先行,于19直入永城以东。23日,他摧毁了芬村第二个“良民”地区部,摧毁了100多人。

65438年10月25日,游击支队1团在高庄集消灭了李国久的“宪兵营”、“二黄加一周”(即黄殿臣、黄殿银、周歪头,原已被证伪的八队和土匪)等300余人。

10月27日,65438游击支队1在永城东北沙地刘集与日伪武装展开激战,俘虏了伪军旅长李延亮、副旅长郭应洲、参谋长李克勤等人。

6月365438+10月31,游击小分队1消灭200余人,俘虏伪军营长1人,连长1人,在永东古城庙战斗中解救出十余名被绑架人质。

2月6日,游击支队1营在双桥向伪自卫团发起进攻,活捉了的父亲、伪参谋长刘、营长庞义德和伪大队长朱传德手下的120余人,缴获重机枪1挺、步枪数十支、大量弹药和食品。然后在永城县北陈集、张庄寨消灭了大部分惯匪陈传思、陈宝生。

2月9日,彭雪枫率游击支队司令员办公室和直属队来到豫皖交界的书铺。

2月中旬,滕率领支队二团在马桥东刘楼重创日军步兵、骑兵和伪军。

3月下旬,永城县敌军1000余人扫荡了蔡洪范部在永西。我2团2营配合友军在胡楼与敌激战,击毁敌车3辆,死亡80余人。

3月下旬,游击支队2团发起大灰村战役。腾海清率领两个营伏击日军骑兵65438000余人,击毙日军50余人。

战斗的连续胜利点燃了豫东抗日的烽火。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党委联防委员会的建立

在军事斗争的同时,1939年2月23日,游击支队在书店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总结游击支队进入敌后以来的工作。会上,彭雪枫根据中共中央主席和主席的指示,明确提出了建立以永(城南)和沃(城北)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

当年春天,彭雪枫带领游击支队官兵,在地方党组织的密切配合下,以“开辟根据地,克服财政困难”为中心,本着“自力更生,发展巩固”的精神,展开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春节刚过,从部队抽调一批干部加强地方党政领导,从各单位抽调干部分别组成工作组。以书铺为中心,到马桥、裴桥、夏乔、观音寺等地宣传发动群众,组建各种群众救亡团体,与农村反动势力作斗争。以永(城)南、沃(阳)北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战略发展,为后来的地方工作建设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39年3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撤销中共豫皖边区工作委员会,在永城县成立豫皖苏省委,张爱萍为书记,吴志普为副书记,受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豫皖苏省委下辖中共绥圻台中央委员会、中共皖北(阜阳)特委、中共皖东北工作委员会、11县(工业)委和党组织5个县,其中河南、淮阳、通许4个县(工业)委和11中央县(专)委。

同年8月,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将省委组织改为敌后区党委组织的指示》,中共豫皖苏省委改为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吴芝圃、先后任书记,周任组织部部长,曹迪秋任宣传部部长,受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办事处仍设在永城县西南书店,后来迁至永年南李嘉存。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先后管辖了20个专(地、工)委和中央县委,31个县(工)委。1940年秋,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主力和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大部分成员向淮上地区进军。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决定在原辖区成立中共豫皖苏边区委员会代表团,由书记吴志普、副书记周继续领导各地县的工作。1941年5月,新四军第4师及豫皖苏党政领导机关奉命转战皖东北抗日根据地,中共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委员会工作结束。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党委的建立,统一了党的领导,加强了军队的领导和建设,进一步促进了边区县党组织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抗日武装的发展,为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当时的豫皖苏边区党委下辖绥圻台特委、鲁南特委、沃会特委、皖北特委、皖东北工作委员会。

11年6月,在永城县南曹梁于庄成立了根据地政权的最高领导机关,以吴志普为主任,刘重光为副主任,领导萧县、永城县、夏邑县、苏仙县4个县政府,怀蒙县5个办事处,以及绥圻台游击区部分基层政权。组织和主要干部有:秘书长王子光、秘书主任吴宪;民政厅厅长宋日昌、副厅长胡;财务部主任雷明、副主任廖原;教育厅厅长张百川、副厅长江玲;建设部部长雷明、副部长曲申廷;许为司法厅厅长;公安厅厅长黄赤波;银行行长雷明。联防委员会成立后,颁布了税法,公布了《惩治汉奸敌特条例》和《禁赌禁烟防盗法政策》,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促进了工农生产的恢复,活跃了农村市场。

1940年7月,联防委员会决定成立淮上办事处。1941年65438+10月初,淮上办事处更名为淮上行政公署,管辖蒙城、凤台、苏南、苏东、夏永当、萧县、永城、铜山、杨过、博县等11县抗战。同时,联防委员会还建立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群众组织和统一战线组织,在根据地开展财政经济工作,在边境地区发展文化宣传教育和卫生事业,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

以永城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

由于游击队的顽强战斗精神和战略的及时实施,以永城县书店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逐渐扩大。

向西发展。吴志普率主力独立营再次招募绥圻太尉,先后消灭了李、朱、张新顺、等绥圻间习惯性土匪800余人,整编了杨、刘月亭、曹发林等地方武装500余人,成立了游击支队第三团,由周任团长,方仲铎任政委。当时道北八路军杨(杨得志)旅护送干部南下配合战斗。12年3月,攻克启东烟店伪军据点,“皇协军”斯蒂芬·刘部溃败;在14日,他袭击了郭德俊在通许连城的“皇协军”部,消灭了1000多人。当天晚上,秦安苏木岗的伪军趁夜出击,全军覆没,建立了地方政权。26日,瓦缸战斗胜利后,吴芝浦率1500余人回到永城书店,留下一个营的兵力坚持斗争。

向东北发展。在西征的同时,彭雪枫率领一个营进入小边境,转战雍、肖南和苏的东北。3月8日,游击支队在萧县、苏县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向东仁台汉奸武装发起进攻,击毙伪队长张等150余人,俘虏中队长吴兴三以下100余人。东仁台战役的胜利鼓舞了人民对抗日的信心,为抗日政权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群众到兵站吊唁,并送亲属参加新四军,扩大了队伍,促进了小苏勇抗日斗争的发展。

2月下旬,彭雪枫派1团团长张太生、政委李越率1团(两个营)从案发地开始西征,开辟商(邱)、浙(城)、宁(陵)地区。28日进入山东,消灭了杜集伪第五“良民区部”,建立了我们的抗日政权。3月5日,游击支队向驻扎在上南五壁的伪“豫东剿共第一路”曹中部发起进攻。经过6个小时的激战,共击毙200余人,俘虏10余人,缴获战马10匹,射出子弹10000余发。因此,上海建立了地方政权,开创了新局面。游击支队1营副营长陈光勋壮烈牺牲。

向北发展,开创永北、夏冬、党南、小溪地区的新局面。1939年3月,苏鲁豫支队第三旅插入豫东,用相机消灭陇海路两侧之敌。这时,湖西人民抗日义勇军第二总队第二支队已发展到900多人,支队长陆玉亭已率部在夏冬、永北、党南、小溪开辟了以永北茫荡山为中心的游击区。8月29日,彭雪枫将第二支队960余人提升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一总队,成为旅级抗日武装。鲁玉亭任组长,孔石泉任政治委员,王卓然任政治部主任,许任参谋长。他有四个旅,很快就变成了两个团。整编后的第一兵团转战于永北夏、永、党、萧之间的广大地区,变内战为外战,主动夜袭西城店,放火烧太平,突袭大房庄,截击邵连华,在山城浴血奋战,包围窦殿臣,追击陈并突袭王故里,迅速打开永北。

向东发展。1939年春,八路军南支(简称南支)已开辟邳(县)绥(宁)铜(山)地区;苏鲁豫支队(简称苏志)两个旅南下苏皖边区。为配合“苏志”、“南直”南下,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发展皖东北抗战局面”的指示,5月底,彭雪枫派张爱萍率一个主力连和“陪学”第三期学生300余人,从案发地出发,向东越过津浦路,与皖东北的金明、杨春联系,与皖省第六专员盛建立统战关系。当年秋,彭雪枫派张太生主力1,干部100余人到皖东北与张爱萍会合,开辟了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

6月中旬,彭雪枫进军怀远(怀远、凤台、蒙城),歼灭湖沟450余人。6月24日,怀远县城之围,歼敌一部。26日,淮河被封锁,4艘敌汽船被毁,数十人遇难。在蒙北板桥战役中,日军一个旅遭到重创,一架敌机被击落。板桥胜利后,连夜攻打安乡山寨,消灭汉奸孙立春部,随后转回北方巩固萧苏永夏抗日根据地。

截止1939年底,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成为根据地土地6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30多万、下辖24县(豫东13、皖北8、苏北3)的强大抗日阵地。为我军东进苏北,西接中原,北通华北创造了前沿阵地。以永城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是中国领导的最早的敌后平原抗日根据地之一,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它的成立,是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在实践中取得成功的标志之一。它的巩固和发展,对开创华中敌后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和敌后抗日战场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刘少奇视察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1939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化名)会同徐海东、刘瑞龙、曹迪秋,率河南确山县竹沟镇学生300余人,经安徽汝南、项城、沈丘、界首、太和,到达16544。165438+10月7日,新四军第六支队(1939 165438+10月,新四军游击支队更名为新四军第六支队)在辛集隆重举行纪念苏联十月革命日大会,举行欢迎刘少奇视察豫皖苏边区的阅兵式。彭雪枫主持会议,并陪同刘少奇检阅了第六支队的部分主力部队。刘少奇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游击支队的发展和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建立,证明了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深入敌后的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在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和建立根据地是完全可能的。刘少奇说,中央关于在华中敌后建立根据地的方针政策,首先在游击支队和豫皖苏边区落实。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创建的最优秀的部队。

在听取了彭雪枫、吴志普的汇报,阅读了文件,调查了有关情况后,刘少奇于6月165438+10月11两次发电报中共中央,汇报了“对形势的印象”和对工作安排的建议。报告高度评价了豫皖苏边区各方面的工作,指出:“雪峰部骨干部队开始走向正规化,部队各项制度和组织建立起来,服装整齐,情绪良好,团结紧张,生动活泼,严肃认真,艰苦奋斗,有老部队的一切优点,但缺点较少。”“冯雪和他在这里的同志们,对部队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教育、改造和组织工作,对改造地方杂武装有很好的经验。”关于今后工作的部署,刘少奇在报告中指出,党领导的一切武装,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都由彭雪枫指挥。集中力量创建雍、夏、萧、苏四县根据地,同时在齐、台、淮、鲁、博、商建立小根据地,以便将来连成大块。一两个月后,部分主力部队和省委干部到津浦路以东创建苏北根据地。加强地方工作,改进省委,发展地方党组织。

刘少奇的一系列指示为豫皖苏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刘少奇走后,中共豫皖苏边区第六支队和党委认真贯彻执行,拟定了地方工作要点,决定先在永城进行减租减息、提高职工待遇、实行合理负担的试点。后来总结经验,全面推广,从部队抽调大批干部,帮助根据地各县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自下而上,普遍建立了农抗会、妇救会、青抗会、儿童团体等各种群众组织,大力加强地方工作,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为了减轻边区人民的负担,繁荣边区的经济,在永南涡北一带开办了工厂、医院、商店和一些服务业。

豫皖苏抗日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

随着根据地的发展,部队进一步壮大。

65438+2月中旬,西华人民抗日自卫队在向明、胡、屈申廷、侯象山、等领导下,冲破国民党设置的重重险阻,东进至豫皖苏边区腹地永城。改编为永南马桥新四军游击支队第二兵团,由胡任团长,向明任政治委员,屈申廷、侯香山任副团长,任副团长。

萧县游击支队、苏溪县独立团组成新四军第六支队第三兵团,耿任大队长,谭任政治委员。他们有两个团,共2492人,1553步枪,2挺重机枪,28挺轻机枪,64挺毛瑟枪,21手枪。

张爱萍率第六支队1团及护送部队向津浦路以东进发,成立新四军第六支队第四兵团,任总队长兼政委,下辖10团、165438团、12团三个团和两个独立团。

第一兵团陆玉亭部下辖两个团,共3000多人。1团由刘子仁任团长,王靖民任政治委员,周大灿任副团长,罗宝莲任参谋长,张彤任政治部主任。第二团(由夏邑县常备队改编而成)由任团长,小任政委,李任政治部主任。

此时新四军第六支队下辖三个主力团,1特务团,四个团(各有两个团),三个独立团,共1.78万余人。

经过一年十个月的战斗,新四军游击支队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战斗336次,击毙日军官兵1864人,伪军4652人,俘虏日伪军3489人,缴获长短枪4530支,突击机枪30挺,轻重机枪80挺,迫击炮6500门。子弹76923发,炮弹397发,望远镜16架,电话23部,骡马145匹,敌机10架,敌车10辆,汽船4艘等军需物资。

新四军游击支队的迅速发展受到了中央军委和中原局的高度赞扬。为此,毛泽东主席亲自给彭雪枫写信表扬他:“一年来,豫皖苏边区发展很快,部队和地方武装不断扩大,你们的工作大有进步。中央对你们的成绩深感满意。”并电告新四军总部“彭雪枫第六支队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坚持敌后作战,请予以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