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师值得考吗?
偏心的痛苦
河南省济源市教育局对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与城市有明显的差异。对本市92所小学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抽样调查,城区所有小学均超过平均分,而农村只有2所小学超过平均分。中考成绩分析,22所农村初中只有两所超过全市平均通过率。
在湖南省某山区县教育局组织的调查考试中,很多农村教学点的孩子成绩只有20到30分,而县城学校的孩子大多在80分以上。
这个结果并不奇怪。事实上,近年来,农村生源大量流失的最重要原因是农村教学质量无法保证,而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的背后是师资结构的参差不齐。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湖南,农村学校的语文课是厨师临时教的,河南一些农村孩子的数学课是体育老师教的。在很多教学点,所有课程都是一个老师“保底”,部分地区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
这些在偏远农村普遍存在的例子,恰恰暴露了乡村教师学科结构的严重“缺角”。济源教育局分析,乡村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教与不学比例过高。以山区小学数学教师为例,新入职的新手教师专业对口率仅为55%。由于教师专业知识的“先天不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了严重影响。
据湖南省教育厅调查,农村学校部分学科专业教师短缺,教而不学的情况普遍存在。总的来说,语文、政治等学科教师数量过剩,体育、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非常缺乏。
02
短缺的痛苦
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有的教学点没有老师愿意去,只能返聘退休老师;有的地区特岗教师根本不满意,有的特岗教师干了几个月就不干了;在一些农村学校,55岁以上的教师占了一半以上,他们有失业的危险。半月谈记者调查中遇到的这些现实案例,正是乡村教育师资短缺之痛的集中体现。
从2000年至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封丘县已有约200名教师退休,15年已有约3000名教师退休。同期,该县仅通过特岗教师和其他计划新增教师约65,438+0,000人。很多农村学校通过聘请代课老师来弥补缺口。据县教体局统计,封丘农村小学有1/4的教师是自聘代课教师。
特岗教师作为农村教师的重要补充渠道,并不能完全满足缺口需求。首先,偏远地区“不满意”。比如,地处武陵山区的湖南通道县,去年计划招聘120名特岗教师,最后只招了80多名;河南省西华县去年招聘220名教师,最终只有160名教师报名。更糟糕的是,由于工作条件艰苦,一些新教师很快辞职了。比如封丘县非本地注册特岗教师离职率在50%左右。
未来几年,乡村教师老龄化趋势可能导致差距进一步扩大,部分地区甚至可能面临断档之忧。比如湖南省衡山县农村小学教师50岁以上的有41%,30岁以下的只有15%。少数乡镇找不到30岁以下的老师。
03
治疗疼痛
“不怕贼,就怕客。”在调查中,一位乡村教师生动地描述了自己的经济状况。短缺之痛的背后,“待遇差、地位低、压力大”的现状是乡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河南封丘县桔乡庶人中学业务主任杜成峰和妻子都是教师。他们的工资加起来大约是每月4000元。他给谈了半月谈的记者算了一笔账。两个孩子一个上高三,一个上幼儿园,每个月至少需要1000元。他们每月至少赡养双方老人1,000元,他们每月最多储蓄1,500元。家里不发生大的意外,这些钱勉强可以支撑孩子完成以后的学业。“我是中学高级职称。我和妻子在教职员工中收入不错。那些刚工作的青年教师,一个月只有1000多块钱,更是难上加难。”杜成峰说。
乡村教师发展了各种“第二职业”补贴家用。很多老师都是课后或者寒暑假出去打工补贴家用。有人晚上开出租车,有人暑假跟施工队出去绑钢筋,有人帮村民盖房子搬砖,有人在周边工厂做临时工。
待遇低直接导致乡村教师地位下降。乡村教师成为很多年轻人找不到理想工作时的无奈选择或过渡性职业。很多人一有机会就选择逃离这个岗位。据湖南省教育厅调查,该省农村教师人均月收入2483元,远低于同等学历、同等年龄的农民工,甚至低于当地农民雇佣的木匠、水泥工。
这样的待遇直接导致了乡村教师职业尊严感的丧失。封丘县教育局一名干部说,外地来的男特岗教师,“种地的姑娘都不愿意嫁给他”,怕他跑不了几年,也怕他收入太低。
乡村教师一岗多职的现象也很普遍。很多乡村老师上课当老师,下课做饭,晚上还要做保姆,健康长期得不到保障。
04
发育期痛
与待遇差、地位低密切相关的是,乡村教师晋升渠道狭窄,成长空间不足。大部分乡村教师都到了小学顶,但在我国的职称序列中,这只是相当于中级职称。
湖南省张家界市教育局人事科科长周应龙说,现在很多四五十岁的乡村教师还没有中级职称,工作积极性受到了影响。有的被评为职称,几年后想尽办法转到市区学校。
该局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刘说,虽然国家规定职称评定向农村倾斜,但由于职称比例较低,实践中很难体现对农村教师的关怀和鼓励。同时,乡村教师也缺乏体面的培训机会,专业素质难以提高,看不到未来有前途的职业前景。
赵颖和姚是济源市教学点的青年特岗教师,两人都是二十出头。他们告诉半月谈记者,最苦恼的是教学没有起色。“学校里只有两个老师。只能听对方讲课或者上网学习。没有像样的指导和训练,很难提高。”
尽管各级教育部门制定了国家级和省级的农村教师培训计划,但这些计划的实施和效果并不理想。首先,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尤其是那些100人以下的小村、教学点。国家规定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即使公用经费足额分配,准确使用,100名学生的公用经费是6万元,5%才3000元,可能连老师的差旅费都保障不了。
其次,培训时间没有保障。农村学校大部分老师都超负荷工作。只要一个老师临时离开,就可能导致教学的失败。"为了完成培训任务,一些学校派工人去凑数."一位农村学校校长说。
部分地区城乡之间教师流动不畅,也导致乡村教师成长遭遇瓶颈。一位基层教育工作者告诉记者,很多乡村教师都是定岗定编的。来到农村学校后,如果没有特别的手段和方法,可能要在农村待一辈子。这样就没有老师愿意去农村了,因为流动要付出很高的代价。
记者采访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和专家都认为,乡村教师面临的几大痛点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解决这些痛点,需要统筹考虑,为农村教育更加美好的未来注入新的改革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