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绣和刘备频繁争夺南阳的时候,曹操和刘表在干什么?

袁绍、刘表和曹操曾经是盟友,一起与袁术、公孙瓒和陶谦作战。然而,这种联盟关系相当脆弱。敌人不在,利益冲突的时候,也是联盟关系破裂的时候。袁绍和曹操的关系破裂是因为曹操掌握了汉献帝,成为袁绍也不得不从盟友甚至弟弟那里承认的汉朝代言人。这个立场的转变导致了两人关系的裂痕,到了曹操灭吕布之后彻底决裂的时候。而曹操和刘表之间又发生了什么?直到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正式南下,曹操和刘表是如何围绕荆州北部的南翔盆地展开争夺的?下面小编就来说说这个事情。

曹操与刘表的关系曹操与刘表结盟的原因很简单。当时曹操可以说是袁绍的铁杆盟友,两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袁术和袁绍的关系很差。两人都打出了远攻近守的外交策略。袁术在找陶谦,公孙瓒,张炎。袁绍在找刘表。刘表被朝廷任命为荆州刺史兼牧。虽然这个朝廷实际上是董卓、李珏、郭汜、樊稠的意愿,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刘表,包括其他地方军阀,肯定是认可的。这样一来,荆州乃至整个东汉王朝最富有的人口(至少在永和五年,公元140年),通往中原最重要的郡——南阳郡,就被袁术和孙占据了。即使没有袁绍的拉拢,刘表和袁术的关系也很不好。这样,联盟的关系就产生了。

那么刘表和曹操关系破裂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初平四年(公元193年),袁术与曹操争夺兖州,“匡亭之战”爆发。这场战役虽然名气不是很大,但对汉末豪杰的处境影响很大。袁术从南阳郡北上,又被曹操打了,迁到九江郡,也就是淮南地区。这一转移不仅决定了淮南与江东局势的走向,也改变了东汉末年两军联盟的关系。袁术来到淮南,在那里他遇到了徐州牧,这首先导致了他们之间关系的破裂。只有袁术关注庐江郡,陶谦死得太早,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所以袁术和陶谦没有打架。相反,他们与陶谦的继任者刘备作战。

另一方面,袁术调任淮南也导致了曹操与刘表关系的脆弱。但从兴平元年到兴平二年(即194年到195年),曹操遭遇了“兖州之变”,这段时间一直在和吕布打交道,当然和刘表没有交集。后来到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汉献帝,非常迅速地扩张到兖州以南的禹州各县,势力范围与荆州北部相连。那么曹和刘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曹操与刘表在南阳的拉锯战建安二年至建安十三年(公元197-208年),曹操与刘表曾在南阳多次拉锯战。但是,双方的主要精力都不在这里。曹操的主要精力在河北,刘表的主要精力在东汉南方各州。他们对北上中原兴趣不大,所以双方并没有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有决心的战斗,这可能是南阳拉锯战能持续十年的原因。

一、“宛城之战”

如前所述,刘表集中了南方的一些军阀,如张进、孙策和孙张。他对抗曹操的主要方式就是找“外援”或者客串。第一个是凉州军阀张绣,他是张继的侄子。张继在攻城时被箭射死了。张绣带领群众与刘表会师。建安二年初,曹操率军至宛城。张绣可以投靠刘表,当然他也可以投靠曹操。

如果曹稳住了风浪,那么他就可以用很小的代价控制宛北。但曹操还是浪了。他娶了张继的遗孀为妾,并用财产向张绣军队中的战士胡车儿求爱。他秘密计划杀死张绣,并完全侵吞张继的其余部分。于是,张绣反叛曹操,以贾诩的假灭敌之计对曹操发动奇袭,导致曹操失去了之前的优势,长子曹昂也卷入其中,引发了后来的诸侯之争。

第二,“湖阳、五阴之战”

“宛城之战”失败后,张绣和刘表重新控制了宛北。建安二年九月,袁术在禹州入侵陈国。第一,袁术非法名是对曹操控制的汉朝权威的公然挑战。第二,陈国靠近许都,对曹操威胁很大。相比之下,对付袁术的优先级显然大于刘表。曹操亲自率军攻袁术,令曹洪攻南阳。然而,战争是不利的。相反,张绣和刘表推进到叶县,几乎突破南巷,进入曹操控制的禹州。曹洪在叶县受绣、表侵。于是曹操亲自进攻南阳,打败了刘表的部将邓吉,攻占了南阳东部和东北部大概两个郡的湖阳和武阴。

三、《安重之战》

上一次入侵南阳后不久,曹操再次进攻南阳,是在建安三年(即公元198年)三月,距离上一次只有两个月。曹操的策略是先斩断刘表的翅膀,也就是张绣。他带领一支军队围攻张绣所在的郡,但在此过程中,他得到一个消息:袁绍可能会进攻许都,抢劫皇帝。此外,刘表还派兵援救张绣,追到曹操的后方。在这种情况下,曹操选择了撤退,张绣和刘表紧随其后来到安中。曹操制造了一个突破的假象,并暗中设下埋伏,从而挫败了张绣的追击。但这次追击后,曹操担心许都,“轻装前进”。张绣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再次发起追击,并取得了胜利。

第四,“王博之战”

官渡之战,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但后来刘备投靠了刘表,给了刘表新的羽翼。刘表命刘备在南阳盆地中南部新野驻军。大约在建安七年(即公元202年,子建安),曹操与袁残余势力交战,刘表命刘备进攻南阳北部,也向叶县推进。曹操命令夏侯惇、李典等人讨伐刘备。刘备退守王波,与夏侯惇相持了一段时间,然后烧营退兵。李典劝说夏侯惇不要追究,但夏侯惇不听。结果刘备设下埋伏,依靠李典的救援才得以脱身。“王博之战”后,刘备虽然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却无法北上,回到新野。

王博之战后,曹操与刘表在南阳的战争进入了平静阶段。建安八年(公元203年),曹操有进攻南阳的想法,但曹操的南征导致河北袁尚、袁谭的进攻,使曹操将重心放回河北。刘表向北扩张的欲望并不强烈,以上战役都是防御战或收复南阳北部的战役。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曹操远征乌桓三郡,可以说是刘表北伐的最佳时机,刘表并未动手(根据《三国志》、《舒威》、《郭家传》分析,刘表惧怕刘备,不敢委以重任)。但在“官渡之战”中,刘表也没有攻打许都,可见他的战略规划并不在于北。所以这段时间两家人都处于相对平和的状态。

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灭河北,率领大军南下。这次军事行动不同于以往南阳北部的“小打小闹”,而是一场旨在消灭刘表,平定荆、杨的战争。曹操有十五六万“中书令”,刘表有十万荆州军。本来这可能是一场规模和影响都很深远的战役。但是曹操南征的第二个月,刘表死了,刘从举投降了荆州,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