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辞退干部2014。
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对争议两年的萧县原县委书记吴宝良案作出终审裁定,萧县80多名“送礼干部”也被免职。
“人情往来”年年发,“团体”半公开。
近日,安徽萧县80多名领导干部落马:从县主席、副主席CPPCC,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副县长等县领导班子成员,到财政局长、交通局长、教育局长等十几个县级单位领导;全县23个乡镇近20名党政“一把手”被免。
这些干部的“落马”与一个人有关:原县委书记吴宝良。自2012年3月被“双规”以来,吴宝良一案经历了漫长的司法程序。近日,安徽省高院终审裁定维持原判:以受贿罪判处吴宝良无期徒刑,以非法收受他人财物19万元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在对吴宝良的起诉书中,有近300人向他送礼,公职人员占了一半以上。这些“送礼干部”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向吴宝良行贿且自身有腐败行为的干部,如萧县原公安局长单延发,已另案处理;第二类是有行贿行为但数额不大且能主动交代的干部;第三类,法院认为他们在大年初一送给吴宝良“少量”财物,用于“联络感情,搞好关系”。虽然不排除他们有寻求照顾的意图,但直到案发也没有明确提出要求,所以被认定为“违规送礼”,但不作为犯罪处罚,此类资金不计入受贿数额。
萧县被免职的80多名干部属于后两种情况,尤其是第三类。
据办案人员介绍,萧县“给干部送礼”有四个特点:一是人数多,对象广,从县领导班子成员到县领导、乡镇领导甚至退休干部都有;二是以节日、婚姻为重点,以“人伦”为名;第三,次数多,时间跨度长。很多人送礼五年以上。他们中的一些人从2003年吴宝良来萧县工作到2012年一直“年年送礼”。四是“半开放”。新年送礼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很多干部在送礼时“成群结队”。1名干部先后3次“与其他干部同行”,共同给了包保良4.8万元。
“套关系”和“从众”,吴宝良在10年间收了1000多次礼。
“有事”要送礼,没有“请托事项”为什么要送礼?萧县多名“送礼干部”表示,一方面是为了“和吴宝良套近乎,搞好关系,在工作中得到照顾”,另一方面是“随大流”:“春节、中秋节各单位都这么干”,很多人“代表单位送礼”,费用由单位报销。
“小仙当时就是这种氛围,大家都发,我也没发好。”一些被免职的干部感到“委屈”,尤其是一些人“只发了三五千”,甚至认为“处理过重”。
吴宝良这样描述小仙的“送礼”:“我当县长、书记的时候,只要春节、中秋节在办公室,很多乡镇、县级机关的负责人都会以汇报工作的名义送钱。办公室送不了,就送到家。节前送不了,节后送。一次送不到,就送多次,反复送,直到送完为止。有几个干部给我送钱,一次退,一次退,再一次,反复五六次。”
法院认定,吴宝良在10年间收受礼金1000余次,客观上有外部风气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心目中“送礼风气”的“屈从”、“顺从”,甚至是“利用”。
54岁的吴宝良早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后在安徽宿州担任一家酒厂的负责人,使这家长期亏损的国企起死回生,成为利税大户。65438年至0999年,吴宝良被重用为宿州市埇桥区副区长,正是他在这个位置上的“挫败感”影响了他对“风气”的理解。
当时,作为一名有学历、有能力、有业绩、前途无量的年轻干部,吴宝良意外当选区委常委,据称被评价为“不善交际、威信低下”。
据调查人员称,2003年,吴宝良被调任萧县常务副县长。为了吸取落选的教训,他努力和各级干部搞好关系,把吃吃喝喝、应邀送他作为拉近上下级关系、搞好工作、提升威信的途径,在一片“和谐”的氛围中开始收受贿赂。
2007年后,吴宝良升任萧县县长兼县委书记。事业有成让他尝到了送礼物的“甜头”,后来他觉得这是一种“关系证明”。据他自己交代,有些干部过节没来送礼,他会怀疑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直到这个干部在节后补上了礼金,我才放下心来。”
萧县一位给吴宝良送礼的干部告诉记者,对于当地很多干部来说,县委书记是否接受自己的礼物,收多少,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他是否被视为“自己人”、“兄弟”,是否被核心权力圈接受,甚至是否有前途的象征。
腐败中的“摇摆心态”:“边收边付”逃避责任。
吴宝良的礼品收藏有一大特点,那就是“边收藏边付钱”。2006年至2012年,先后将所收受的1790万元存入县招商局、县委办公室用于公务支出。在办案中,这部分钱“算不算受贿”成了争议的焦点。
法院分析认为,包保良历年“收款”和“付款”的时间和金额不对,没有及时上交纪检部门和廉政账户,而是交给容易控制的下属部门,知情人极少。总体来看,吴宝良构成受贿罪的所有要件。至于他利用职务之便收受的部分财物,是犯罪完成后对赃款的一种处理方式,不影响性质,只是作为量刑时的酌定因素。
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边付边付”,实际上是吴宝良面对腐败时“摇摆心态”的产物。他解释说,任职后期,权力增大,收到的礼物越来越多,内心越来越恐惧。在贪婪、恐惧、侥幸三种复杂心态的斗争下,我想出了一套逃避打击、掩人耳目、自我安慰的方法。
既然交了,为什么不交给纪检部门?吴宝良的亲属说,“他担心如果公开向纪委举报,打破‘潜规则’,会被暗中孤立,影响工作和个人发展。”
据悉,2012春节前,听说组织正在调查其问题,包保良召开全县干部廉政会议,表示坚决不收礼金。“结果,往年他每个春节都能收几百万,那年只收了8万。”办案人员说。
采访中,不少干部群众介绍,“送礼风”不仅“刮倒”了一批干部,还“刮”了不少东西。
——干部的价值取向。一些“送钱的干部”被优先提拔重用,“多送钱不如干好”,挫伤了很多干部的积极性和进取心。
——社会风气。“金钱为一切开路”的观念甚嚣尘上。很多人在做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政策法规,而是给谁送钱,要“赢”多少钱。
——社会矛盾。干部“人手不足”,不敢直接解决矛盾和问题,导致一些社会矛盾“一拖再拖”。
-社会保障。受腐败思潮影响,萧县部分干警一心升官发财,不思工作,社会秩序混乱,发案率高,命案多。
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哲认为,所谓的“腐败风气”是人为的,“身不由己”是腐败干部推卸责任的借口。“干部给领导送礼,不管是短期投资还是长期投资,都要有所求;领导接受礼物的根本原因只有一个:贪婪。对腐败必须‘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