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之王”易主,一代商业英雄曹终结?(1)

梁启超的《李鸿章传》中有一句话“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势”。

40多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开始了。在这种背景下,一批人顺势而为,成为人们所说的英雄。

被称为“玻璃大王”的福建商人曹就是这些英雄之一。

曾几何时,曹创办的福耀玻璃垄断了国内外玻璃市场。就连福耀玻璃也有“中国每三辆车中就有两辆使用福耀玻璃,而全球每四辆车中就有一辆使用福耀玻璃”的传说。曹王德本人对福耀的成绩非常自豪,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福耀的信心:“现在世界第一,我占70%,第二名是没人管的。”

但可惜的是,没有人逃过“常在河边走,怎能不湿鞋”的民间法则。

今年年初,同样从事玻璃行业的诞生,夺走了曹坐上多年的“玻璃大王”宝座。

与众所周知的曹相比,一向低调的可谓一鸣惊人。第一,在5438+10月发布的6月胡润全球富豪榜中,以51亿元的身价排在第356位,比排在第900位的曹多了约250亿元。

近日,的信义玻璃和曹的福耀玻璃分别公布了公司2021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信义玻璃全年营收247.6亿元,首次超越福耀玻璃。净利润方面,信义玻璃的94.06亿元比福耀玻璃多3倍。

显然,“玻璃大王”已经易主。

然而,属于曹王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吗?

与曹腰缠万贯、荣华富贵、权势显赫、令人艳羡的富贵一生相比,他的前半生充满艰辛,极具戏剧性。

1945年,日本战败,日军撤出上海。据记载,这一年,上海开埠1843后,上海第一次掌握在中国市政府手中。第二年,1946,时任上海市长的吴国桢推出了第一部上海城市总体规划,这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把收回的英法租界和中国边界放在一起,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城市来规划设计。后来,这个设计被称为“大上海都市计划”。

正如上海人以自己是房子的主人而自豪,上海政府官员正忙于规划这座将被称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大都市一样,含着金汤匙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商人家庭。

曹的父亲是上海永安百货公司的股东之一,家境殷实。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的曹,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

但是,可怜的曹,这样的好日子基本上没有持续多久。

1947期间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随后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金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这时候,害怕战争的上海富商纷纷搬家,逃离上海,有的逃到南方城市,有的干脆出国了。曹的父母决定搬回福建福清高山老家。

据说当时曹家的财产太丰富了,因此建造了一艘货船来运送家族的所有财产。不幸的是,货船在海上遇到了风暴,所有的财产都沉入了海底。

因此,从曹记事起,他的家庭就一直很贫困。

曹14岁时,早早结束学业,辍学回家。当时曹家不可能养闲人,只好在社会上打工。

辍学后,曹前前后后干过十几份工作。先是在生产队当牛郎,在农场数树坑,然后跟父亲学做生意,倒烟草卖水果,种银耳去外地卖倒卖,在工地修自行车,在食堂当炊事员兼采购员,在农场当果苗技术员兼销售员...

工作有很多种,但在曹王德的这些工作中没有一项是一帆风顺的。

他和他的父亲被抓到贩卖烟草,货物和汽车被扣留;他花了3000元巨资买下村民种植的银耳,在江西转卖。他在鹰潭站被民兵拘留,说他投机倒把。他去工地当志愿者,第三天营地被烧毁,差点被当成纵火犯。他在食堂享受的唯一一份工作只有两年,当项目完成时,他被解雇了...

这些工作充满了戏剧性的痛苦,曹王德曾经怀疑自己是否“天要塌下来了”。但好在他一直在努力,从不放弃,以苦难为力量,积累了做生意和为人处事的经验。

现在回想起来,曹曾多次表示,正是因为前半生的苦和累,都为日后玻璃行业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苦难是天才的敲门砖”。曹的失败,不知何故,引导他从农业走向工业,从小财走向他人生的巅峰。

1976对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唐山大地震,三位伟人相继去世,这一年也是作家王年一笔下中国大动荡的最后一年。

今年初春,曹在和两个朋友讨论时,偶然得知一小片水表玻璃可以卖到五毛钱。三个人打算一起开一家玻璃厂。两个朋友一个说自己调查过市场,一个说自己有技术。自然,曹出来游说高山公社的领导提供资金和土地。

就这样,1976年夏天,阿尔卑斯异型玻璃厂成立,曹的生活开始步入正轨。

然而,高山玻璃厂的建立只是让曹进入了玻璃行业。作为领导和介绍人,他没有得到厂长的重用,只是得到了临时采购员的职位。

那时候玻璃厂在高山人眼里是个很美的工作,大家都想进工厂。所以几乎每天都请厂长、会计等部门的行政人员吃饭喝酒,逢年过节还发鸡鸭鱼蛋。然而这些,都与曹无关。于是,玻璃厂从1979开始试生产,真正的问题出现了——玻璃成品合格率低,不仅不赚钱,还赔钱。

曹自告奋勇,通过自己的关系到上海求援,请上海玻璃厂工程师指导高山厂的设备改造,使玻璃能通过检验。然而,厂长不仅不欣赏曹,而且为了维护他的个人感情,不让他送手表。

普通人遇到这样的一系列打击,可能自己也听天由命,得过且过,随波逐流。

但曹并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只要你给我工业这个平台,我就能做出未来最好的企业。”像曹这样,赶上了改革开放浪潮的企业家还有很多,但最后都是那些从基层做起,经历过磨难,有毅力,有格局,有弹性的人。哪怕只是企业中的一颗小螺丝钉,曹都做到了极致。

一方面,由于采购商的业务需要,曹大部分时间都在省会福州。当时采购物资需要指标。按照福州人泡温泉的习惯,曹几乎每天下午都要去澡堂、温泉见福州各个工厂的采购科长,自掏腰包请他们抽烟、喝茶、吃零食。

曹不仅得到了自己需要的指标,还通过指标互换,解决了很多地方的木材、玻璃、钢筋、水泥等问题。获得一些经济利益是第二件事。更重要的是,曹在这些交往中建立了人际关系网,获得了签订合同的能力。

另一方面,文革结束后,曹疯狂学习,开拓视野,特别是自学了会计,对企业管理有了系统的认识,为后来承包玻璃厂奠定了基础。

由于经营不善,高山玻璃厂在1983面临倒闭。

这时候中央一号文件出台,鼓励承包。熟悉业务的曹用自己的积蓄承包了玻璃厂,推行管理会计制度,改革工资结构,极大地调动了工人的积极性。当时,高山玻璃厂占国内水表玻璃产量的90%。

一年后,曹把从承包改为合资。在武夷山的一次旅行中,偶然得知当时中国的汽车玻璃市场被日本、欧美垄断,价格非常昂贵。

所以,曹决定在再建一个汽车玻璃厂。

然而,赚了大钱的曹却被很多高山人羡慕嫉妒恨,并被传为贪腐。虽然他很委屈,但他的合伙人为了自保,还是撤资了。

1987春节期间,曹向县里申请,转战,到上海邀请玻璃厂入股技术,成立福耀集团。

尽管福耀建立后几经波折,曹却越来越失意。仅用了6年时间就在中国a股市场成功上市,业务蒸蒸日上。先后在长春、上海、重庆等地建厂,几乎垄断了国内玻璃市场。

由于玻璃行业也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曹也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其中最重要的是美国市场的发展。

1995,曹在美国建仓库,成立福耀安全汽车玻璃批发中心,希望打开美国市场。曹计划把玻璃运到美国的仓库,然后根据客户的需求运输给他们,也就是配送。

但与国内市场不同,美国地广人稀,客户分散,每次只购买几件。但是玻璃包装运输成本很高,不仅赚不到钱,还会损失所有的利润。

好在曹及时做出应对措施,大幅削减美国仓库,改变销售方式,由分销改为直销,并要求订单数量超过一个集装箱,由负责运输的船公司联系货运公司后再发给客户。

一年后美国分公司扭亏为盈,之后连续三年增长30%以上,彻底打开了美国市场。

除了福耀玻璃,国内一些玻璃企业也选择了美国开拓市场,这让美国玻璃企业十分眼红。

2001,美国PPG和另外两家玻璃公司一起,起诉美国商务部在中国倾销玻璃。

对此,曹坚决应诉。他认为,如果放弃应诉,就意味着福耀承认了倾销,放弃了国际市场,甚至逃避了企业维护民族尊严应该承担的责任。

他对美方出言不逊:“美国是你的美国,世贸组织条款是你定的。我没有违反它们。不允许你胡说八道。你可以告诉我不要在这里卖玻璃,但你不能起诉我倾销。我没有违反你们的规定。”

这场反倾销战持续了三年。当美国商务部裁决不公时,其他中企退缩了,但福耀没有。

曹誓要与他们斗争到底,将美国商务部起诉到联邦巡回法院,最终胜诉,成为中国入世以来的首个反倾销胜利。

曹意识到,这场反倾销战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民族尊严的问题。因此,他在北京成立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福耀反倾销研究中心,帮助走出国门的企业解决这一问题。

福耀赢了,但官司花费很大,曹前前后后花了近亿元。但在后来的采访中,主持人问当时是否有很大的压力与美国打交道。曹王德笑着说:“我很开心,没有压力。”。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曹王德:“心即菩提”

2.新能源大爆炸:“愤怒的高官,硬杠美国,福耀玻璃,汽车玻璃龙头,迎来新的多头逻辑”

3.了解车头:“福耀玻璃卖到北美有多厉害?》

4.厂花蛋妹:“怒了马云,嘲笑潘石屹!狠曹10大金句富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