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死在哪里?还剩下什么,嗯?

李白之死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他在安徽马鞍山采石时醉酒跳河,一个是他在安徽当涂附近病死。

一.采石遗迹

①牛猪鸡

又名采石矶,位于当涂县(今马鞍山市雨山区)西北17公里的采石镇西翠罗山西南。高约50米,悬崖临河,岩石嶙峋。它与岳阳的城陵矶和南京的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中的山治。早在1500多年前,南朝梁潇诗人王森如就称赞牛渚为“悬石”、“危岛”,其上“枫林如画”,水边“江岸清净”。

(2)莲碧台

原名社神崖,又名赶台,位于临江《采石集》中头焚犀亭前。它是一块嵌在悬崖上的巨石,在头顶上翱翔,突兀而陡峭。顶部刻有“连笔台”字样,直径为1 ' 2”。碑文下方是明嘉靖三十一年自称天台狂徒的蔡和关中太守纪元恺所作的诗句:“我孤独寂寞,游子不停歇。又见谪仙,空河知月。"

(3)王宓山

王宓,又名小九华山,位于采石场镇河畔,西北1公里处,海拔1.57米,周长7.5公里。这座山的形状像一个枣子。又名枣子鸡。

(4)白碧山

又名石壁山,位于当涂县(今马鞍山市雨山区)西北约23公里的河边,北邻马鞍山,南接小九华山。山中有三峰,中峰最高,海拔165.8米。白的像乌龟,俗名龟山。南峰陡峭如墙,雄伟壮观。北峰下有一洞,洞内奇形怪状的岩石呈佛形,故名千佛洞。唐天宝六年(747)秋,李白乘船从金陵溯江而上,过慈母山,到山赏月吟诗,写下“自金陵回山玩月,达天门,寄句容王主簿”一诗。这首诗用清新生动的语言,详细生动地描绘了白碧周围的月夜秋景。

(5)慈崂山

原名崇尚山,又名慈母山,位于马鞍山-和县汽车渡口,向北约1.5km,靠近长江。这座山高59.4米。从河中央看,像一只大猫卧在河岸上,俗称毛子山。《阔之志》说:慈母山四面岩石河流,岸壁险峻。山上的竹子,可以看作是笛子管,乐府的一个废料,叫做崇山。产于慈劳山的慈劳竹,圆润稀疏,是宫廷吹奏笛子的专用贡品。百年来,慈木竹受到了众多文人墨客的推崇。梁、郭、明等。,都有关于词老朱的诗。唐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当涂游历时,写了《十顾赋》,其中有一首诗《慈母竹》,将慈母竹笛管的音乐比喻为后世流传的《龙隐》、《曲锋》。慈木竹今天灭绝了。

(6)太白大厦

又名陈仙楼、青莲寺,位于当涂县(今马鞍山市雨山区境内)西北部古镇蔡氏西南1km处。它背靠翠罗山,面朝长江,是一座雄伟壮丽的古建筑。

(7)李白的皇冠墓

位于翠罗山南麓。土墩基础用青石筑成,高2米,直径5米,周长约40米。呈圆笼状,四周石栏环绕,松柏环绕,环境幽静。墓前立着一块大理石碑,上面镌刻着书法家题写的隶书关墓。

(8)横江亭

原在采石镇下江口,即锁溪河旁横江街一带,与杨古利横江铺(和县东南13km)隔河相望,是古代官员传递文书时换马、休息、停留的地方。唐朝天宝年间,李白想在这里渡江到溧阳,却被风浪阻挡,于是诗人写下了著名的《横江六首》。其中一首《天津官迎横江阁前》,指的就是这个横江阁。宋元以后,横江阁几经更名。明朝是黄华夷,清朝改为采石场,但是土地被破坏了。1978,采石园在三元洞(玉皇店遗址)上半坡重修横江亭。新楼位于东西两侧,砖木结构,古朴大方。大门上方悬挂着“横江亭”三字匾。亭前开阔平坦,青石铺成,绿树环绕,环境开阔幽静。

横江阁因李白的诗而闻名,历代文人墨客都曾借采石来过此亭。唐代的杜牧,宋代的柯直,明代的王世贞,张弼等。

二龙山青山遗址

(1)龙山

位于当涂市南部青山河畔,距县城6公里。主峰海拔107米,周围5公里。山势北尾南,怪石蜿蜒,形似卧龙仰首,故名。过去,山上树木参天,寺庙遍布,以“冯丹红叶,满岩谷”的“龙山秋景”被誉为八景之一。

相传,“孟佳丢了帽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山上有许多历史遗迹,包括东晋官员郎毕卓,元末翰林学士和工部侍郎侯左的坟墓。李白曾数次游龙山,有《龙山饮酒九日》、《九月十日事》两首。后病逝于家乡龙山,起初葬于龙山东麓,后迁居青山。刘唐白泉的“唐代翰林学士李俊媛”墓碑曾立于龙山太白墓前,如今已不在。相传李白的两个孙女嫁给了龙山西侧京山附近的一个农民。于是历代诗人纷至沓来,赞美龙山的美景。

(2)谢公池、谢公寨、青山

青山位于当涂县东南7.5公里处。其主峰海拔372米,东西宽6公里,南北长7.5公里,周长36.7公里。山势险峻,四季常青,又名青林山。南齐谢舒任宣城太守时,曾在山南建房。唐天宝十二年(753),改谢公山,后人亦称谢家山、谢家清山。东晋桓温墓在北麓,故曾称桓墓山。李白墓周围的地区也被称为李家山。青山北临古曦河,东临丹阳湖,西接青山河,南接叶萍。山里有铁矿、磷矿、泥炭,出产多种树木和药材。现在是国营青山林场的生产基地。如今,山上已修复了吴韵寺、观音寺、谢公寺、印石寺和百灵寺。青山曾经是驻军的驻地。郭诗《收复岭控官道,北望金陵镇国门》点出了青山的战略地位。青山有许多历史遗迹。有唐代大诗人李白墓、太白寺、谢公庙、谢公池遗址,有宋代书法家米芾题写的“第一山”碑,还有白云寺、朝云阁、五贤楼(五贤为、李白、郭、王居延、汪峰,楼已不存)。除了桓温墓,殷珊还有明代琉璃瓦窑遗址;东麓有晋墓;东南山脚下是新石器时代的贾政遗址。谢舒在南齐任宣城太守时,酷爱青山。曾游唱于五马,赞青山为“山水之都”,并在山南建宅,即谢公府。为了纪念谢舒,人们把他们的房子改建成了谢公庙。虽然它被士兵摧毁了,但遗址仍然存在。谢公所占地十余亩,周围房屋遍布奇石、摩崖石刻。房子后面的小山参差不齐,有许多松树。山顶有一座小亭,名谢氏山亭(现已废弃)。房前有个小水池,四壁石砌屏障,占地约一亩。相传为谢舒所雕,名为谢公池,又名谢公井。池中的水是天然的,水味甘寒,一年四季取之不尽。这里曾有“慧远古井”的美誉。

人生最低谷感谢宣城的李白,对青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生前多次登上青山抒怀,参观谢舒遗迹,留下了《谢公斋》、《谢盛友石山亭》等诗篇。死后将尸骨葬于青山,与谢朓成为异辈邻居。

(3)李白墓中的太白寺

位于当涂县城东南15km青山西麓顾家村旁,现属太白镇太白行政村。汤宝英元年(762年),李白来到当涂投靠县令李,后病逝,葬于龙山。元和十二年(817)正月,玄舍池的观察,使范按照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与当涂县令诸葛一起将坟移至此处。自唐代至清代,李白墓已修缮12次。墓前原有的神龛在民国27年(1938)被日军炮火摧毁,墓室也随之坍塌。65438年至0979年,人民政府拨款重修李白墓,修复太白寺。随后,征用了50亩土地,扩建了李白墓地。李白陵园坐北朝南,依山面水,南距当涂至大公圩公路300米。沿着公路旁的石板路,穿过小石桥,进入李白墓园。左边是“青莲池”,垂柳,碧水。拱形的“何华”桥横跨水池,与“十咏亭”相连。李白在当涂时,写了十首歌颂当涂山川的诗,称为《古书十首》。后人曾在当涂古曦河畔建亭。原亭已毁,重建的“十咏亭”古朴典雅,飞檐走角。亭子中央的石碑上镌刻着李白的诗《古书十首》,作者是安徽籍国画家竹画大师黄业存。时永馆一侧有一条通往太白寺的冬青路。现存太白寺1979后重建。整个寺庙被高出头顶的黑瓦粉墙围得水泄不通。建筑格局类似清代宗族祠堂,前后两个入口,素白粉墙,黑灰瓦顶,青砖爬地,屋脊飞檐,彩绘彩梁,宽敞明亮。太白寺大殿门楣上悬挂着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题写的“太白寺”匾额。大厅里矗立着汉白玉和李白的雕像,高2.47米,重约3吨。雕像侧身而立,左手压剑,右手垂背,眼神充满智慧,胡须飘逸,再现了诗人不凡的形象。雕像的背景是一幅巨大的徽州版画墨绿色屏风,屏风的图案是写意的李白漫游当涂。在版画上方,著名书法家舒潼亲笔题写了“李迹”的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司徒岳题写的“诗无敌”牌匾高高悬挂在大殿正中。书法家赵朴初的书法对联挂在两边的柱子上,“柏杨喷云打雷,笔摇五岳;直到,举起我的杯子,我问明月将照耀千古。".殿内两侧墙壁嵌有六块石碑:一块刻有李白全身像,栩栩如生;一件是李白的《近庐歌》;另外三件是唐代李华、刘、裴敬写的碑文。还有一个幸存的宋碑。此宋碑为淳祐二年(1242)所制,兼管太平府(治当涂)事务,控制军马、孟典“多修其祠堂,得碑(指范碑)于其集中,仿书刻石,立于墓左”。这座纪念碑高5.6英尺,宽2.9英尺。唐蕃写文章,宋孟重书并刻后记,共30行,每行63字,原书,字径6分。“唐龚欣墓碑”碑文9字,分3行篆书,字径2.1寸。碑身保存完好,字迹清晰。只有碑的上端在“文革”中受损。这座碑距今已有740多年的历史,是现存于李白墓前的早期文物,对现代人研究李白具有价值。

太白寺后面是李白的墓地。李白墓由170块青石组成,墓圈一米多高,周长20多米。坟头上,草在生长,菊花特别茂盛。墓前嵌有石碑,刻有“唐朝名将李太白之墓”。碑高1.42米,宽0.64米,楷书,字径14.5厘米。碑边有简纹,刻于清代。墓旁新种了竹子和冬青,翠绿欲滴,四季常青。墓西北200米处,新建一座“青莲书院”,有两个入口,三面有“太子卧榻”的大屋顶式建筑。落后于古宅式建筑,玄关又高又宽敞。两个展厅展出了、邓力群、、常、等当代著名艺术家纪念李白的诗、画、书法数十幅,供参观者观赏。李白墓现在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当涂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

三横山遗址

(1)衡山石门

恒山又名横王山,因其四观皆横而得名。位于县城东30公里处,主峰太阳拱海拔459米。山势雄伟,群峰叠翠,绿色一望无际,林海幽谷美不胜收。距方圆40公里,东北与江苏省江宁县、溧水县接壤,南临石臼湖、丹阳湖。衡山历史上曾是衡山。春秋时期,子楚在吴克伐了九子。至于恒山,就是这个了。

在南梁,“山中宰相”陶弘景隐居于此炼丹,挖了一口龙泉井。井水清澈甘甜,干旱不枯竭。这里有一个阅览室,后面是一座寺庙,即程心寺。大殿宏伟,树木参差不齐。历代高官名流都曾来此休闲、观光、诵经。衡山有龙井冷泉、丛林夜月、石门古洞、悬崖吊松四大景点。但历经沧桑,古柏、庙宇、碑刻大多已废弃。仅存龙泉井、月牙塘、石室、石桌、石凳等遗迹。衡山南麓有一座石门,是安徽省72处古迹之一。在一个古老的山洞里面,据说是陶弘景的炼丹师。唐代的摩崖石刻,用楷书镌刻“石门”二字,至今仍存。字正1.2米,横2.1米,是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门顶部的石壁上有明代雕刻的“万仞站在墙上”字样,至今仍可辨认。李白生前热爱石门山水,多次来此,或开揽胜,或隐居,或访友,每次都有话题。有《赠丹阳周恒山处士》、《下山归石门旧居》等诗。

(2)徐灵山

位于当涂县城以东15km处,山麓平缓,竹木稀疏,海拔133m,北临龙泉山,西临平山。相传古时辽东人丁来此修真炼丹,化为鹤仙,故名山。山上有单晶和丹东的痕迹;还有修真观、望湖亭等建筑。山顶平坦,修真观前有炼墩和祭坛,现在都不存在了。李白崇仙道,居当涂时写了一首《徐灵山》,是《古书·诗咏》中的一首诗。

四城关郊区的遗址

(1)青城寺青风阁

位于当涂县城西北角(今县人民医院旧址)。三国红吴时期,国的僧人选择了三个地方修建佛场,一个在林缘,一个在海盐金粟,一个在基数最广的城。南朝宋孝武帝刘军在此停步,扩建了28个院落。花城寺,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建筑宏伟。有许多景点,如钟鼓楼,放生池,观音阁和地藏王殿。唐朝天宝年间,僧人上朝建佛塔,主戒坛。宋代景德镇时期,花城寺改为满居集。建言年间,金兵攻陷顾书城,华城寺毁于兵。清风阁,又名龚升清风阁,是盛超和尚在花城寺西边的莲花湖上所建。北宋熙宁年间,华城寺僧道新修,又名新宫清风阁。南宋建炎年间,与花城寺同时被兵破坏。明朝初年,工部右侍郎周忱为江南巡抚,驻守结古,欲择一胜地重修清风阁。由于年代久远,湖水变成了土地,城市的西北角是一片犁沟垄沟没有成功的土地。正统五年(1440),周辰委托广济寺采石的僧人在采石矶上建亭,揭示“凉风”之量。清朝咸丰年间被兵灭。近年来在李白纪念馆重修。

李白在天宝年间多次游览花城寺和清风阁,并写下了《随当涂载叔游花城寺》诗和《花城寺钟》碑文。

(2)黄山

位于当涂县城北2.5公里,海拔54米,山如满月。根据传说,丘福公爵曾经在这里养鸡,也被称为丘福山。唐代长江直流到山下,故又称黄江山。山上树木茂盛,有许多名胜古迹。东岳庙、广福寺等。东岳庙是一座宏伟的建筑,有172个大殿、厅堂、厨房和寺院。广福寺原为寿圣寺,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改诏。原来的房子有20多栋。清康熙十五年(1676),重修佛寺,增设观音阁、孔雀殿、地藏殿、天王殿、山门。寺后千松,松林深处有神韵阁、怀古阁、石清堂等古迹。石清堂建于宋嘉定九年(1216),因祖逖“击中流,誓清中原”之意而得名。淳祐六年(1246),复誓清堂,改米芾所书“吉姆亭”二字,故又称“吉姆亭”。所有这些古建筑都不见了,只有黄山塔和灵便台遗址今天仍然存在。李白游当涂,曾乘船泊黄山脚下,写下“夜眠黄山,闻十四曲”等诗句。

(3)黄山塔灵便台

黄山塔因建在黄山之巅而得名。这座塔高26米,为砖石结构。塔呈八角形,檐上有莲花花瓣,共五层。每层有四个拱门。塔身中空,2米见方,底周长17.6米,底座厚度1.8米。据说它是南朝宋武帝武帝建造的。李白《送弟黄山》诗有“长啸倚梯”之句,可见该塔历史悠久。清康熙、光绪年间,曾两次修缮。65438年至0984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对塔底进行加固维修,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古树系

古树溪又名古树溪,即现在的古曦河,又名古浦。东有丹阳湖入海口的小华津与梁云河相连,西有当涂市的朱槿关注长江。全长23.4公里,流域面积约394平方公里。古树溪出没当涂腹地,是一条重要的水路。东有丹阳湖可越过林吟堰到达太湖流域,南有水阳江、青弋江经宣州、惠州可到达浙江中部。西经青山河、长江可至南京、芜湖等地。

(5)白法山的环公井

百发山位于当涂县城东2.5公里的古曦河北岸,古曦河与青山河在此汇合。高123m,山势南高北低,形似卧狮。山上树木葱郁,风景优美,被誉为揽胜的狩猎场。山顶有七棵老松,人称“白松风”。

(6)天门山

东和西凉山,当涂县西南部长江两岸。梁冬山,又名王波山,海拔81米,位于当涂县西南15公里的河东岸,现属芜湖市。西凉山,又名梁山,海拔65米,在和县东南30公里的江西岸边,现属和县。这两座山像门一样对着,所以统称天门山。从河中央望去,两山美如横黛,美如飞蛾的眉毛,又称飞蛾的眉山。两山悬于河岸,若二虎称霸,亦称二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