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造纸的故事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谁发明了造纸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是东汉宦官蔡伦发明的。主要依据是后汉《蔡伦传》的记载。书上说:“自古以来,图书契约多以竹简为书契,帛书(即根据书写需要裁制的帛书)为纸契。又贵又简单,对人不方便。伦就是发明(发明)树皮、麻头、布。渔网是纸做的。元兴元年,奏之。皇帝好本事,所以一直在用,所以世人称之为‘蔡侯纸’。”因此,国内外后来的一些著作把东汉蔡伦作为纸的发明者,并把他向汉和献纸的105年作为纸的诞生年。

但自从1933,已故考古学家黄文璧在新疆罗淖尔发现一张西汉中期的古纸后,对造纸术的发明有了不同的看法。5月8日,1957,陕西省Xi市郊区灞桥砖瓦厂古墓内发现88张古纸。这堆古纸放在三面铜镜下,很厚。虽然已经变成了碎片,但是边缘还没有完全腐烂。这一发现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认为此墓不会晚于汉武帝元寿五年(公元前118年),因此也可以大致确定灞桥纸的年代在公元前118年之前。这个时间比蔡伦造纸的时间早了200多年。此外,1973年至1974年,甘肃汉居延遗址出土了两张西汉晚期的麻纸。这里需要指出的是,1986年6月至9月,甘肃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天水马滩西汉古墓中发掘出一幅地质图。这张纸长5.5厘米,宽2.6厘米。这张新发现的西汉纸质地图是目前最早的街道纸质实物。这些都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在西汉初年就发明了古代可以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

另外,早在蔡伦之前的史书中就有一些关于纸的记载。比如《三个古人的老故事》曾经说过:太子刘威鼻子大,汉武帝不喜欢他。江充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要他再去见武帝时“用纸捂住鼻子”。太子听了江充的话,用纸捂住鼻子,进宫见明成祖。汉武帝大怒。这幅画发生在公元前91年。再比如《汉书》中的《赵皇后传》,记载汉武宠妃赵的妹妹赵,在曹魏死后,想要宫女曹魏能,派人送毒药和“合题书”逼迫曹魏自杀。据东汉人应劭说,“Hehoof”的意思是“薄纸”(后称丝棉纸)。再比如后汉的《贾逵传》。公元76年,皇帝命贾逵挑选20人讲授《左传》,“传诵竹简、纸经”。以上关于纸的文献都是早于公元105年,也就是蔡伦向汉和帝献纸的年份。

否认蔡伦发明造纸术的同志认为“是西汉的劳动人民发明了造纸术。东汉劳动人民在继承了西汉的造纸技术后,加以改进、发展和提高。雍皇帝时,方上命蔡伦以充足的人力物力,组织少府方上作坊,制作了一批上辈子制作的精品纸,在元兴元年奏响。推广后‘天下用万物,顺理成章’。”这是辩论中的一个观点。

另一种意见坚持认为蔡伦是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理由是“根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对纸的解释,蔡伦之前的古代文献中提到的纸都是用丝纤维制成的,实际上并不是纸,而是漂白丝绸的副产品。自古以来,一张中国式的植物纤维纸都要经过切割、蒸煮、打浆、悬挂。灞桥纸不是真纸。原因是“从外面看,纸张松散,纸面粗糙,厚薄差异很大。“通过固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大部分纤维和纤维束较长,说明切割不良。它们是由纤维自然堆积而成,没有经过切割、打浆等基本操作过程,不能算是真正的纸张。可能只是沤制纺织品的下脚料,比如乱七八糟。由于古墓铜镜下长期的内衬和镜体重量的压力,线头等纤维的堆积呈片状。此外,西汉其他所谓的古纸也很粗糙,充其量只是纸的雏形。蔡伦和他的工匠们在前人漂白和制造雏形纸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改进,将纸的生产从书写用的原料和技术转移到一个独立的工业阶段。诚然,“蔡伦纸”不会是蔡伦做出来的,但如果没有他的“用心”,单靠方上工匠是做不出这种植物纤维纸的。所以,即使在出土了胚胎纸的今天,把蔡伦平作为中国造纸术的发明者或代表仍然是正确的,有充分的历史依据。

另外,中国引用的《后汉书》中关于蔡伦造纸的记载,主要取自刘真《东汉历史》。刘真和蔡伦是同时代人,应该可信。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蔡侯的纸张不仅可以向皇帝进贡,还可以代替丝绸书写,纸张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

也有学者认为,灞桥纸是否是西汉的产物值得进一步研究。他们提出的理由是“在准确查明墓人的生活年代之前,很难对古代纸张的生产年代做出令人信服的科学判断。更何况该墓扰动了土层,受到了外源扰动,不排除是后人带入的可能;同样是汉墓的昌马王堆,完好无损,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墓主人有名字可查,史料可靠。出土文物那么丰富,除了成千上万的《简爱》和丝织的古纸绢画,却没有一张麻纸。一些研究者还认为,灞桥纸上有类似楷书的笔迹,这与新疆出土的东晋《三国志》上的笔迹相似。基于此,灞桥纸可能是晋代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