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青江个人简介

吴青江,石狮荣庆村人,出生于一个极度贫困的农民家庭。旧社会,姓吴。他从石光中学初中毕业后,考入了集美水产学校。1956年被分配到武汉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1961进入中科院水生所学习鱼类学四年,回到原单位工作。

1979至今,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在1981和1991分别以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的身份访问了德国联邦辐射与环境研究中心和美国俄亥俄大学爱迪生动物生物技术研究所。现任中国科学院水生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博士生导师。1991以来,兼职国际水生遗传学会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专家、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农业部渔业局专家组顾问。

吴青江是国内外著名的鱼类遗传育种专家。在鱼类遗传育种、分类学和种群生态学三个重要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鱼类遗传育种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取得了显著的推广应用效果。多次被国外学术机构邀请做学术报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其中16篇被SCI收录。专著1部,参与撰写和编辑专著4部。发明专利1。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究项目、“86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及省重点项目,在鲤鱼遗传学、鱼类孤雌生殖及快速繁殖技术、性别控制、人工多倍体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多项国际研究成果,为鱼类育种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吴青江在鱼类遗传育种方面的科技成果主要包括:

1,鲤鱼遗传标记与种间杂种优势利用。70年代初,他研究了鲤鱼体色、浆片、蛋白质的遗传,以及种间杂种优势,选育出第一代杂交种“丰鲤”,在国内率先将鱼类种间杂种优势应用于生产。为了保证杂种优势的稳定性,防止可能的遗传污染,提出了隐性纯合基因作为选择和鉴定纯系亲本的遗传标记,促进了我国鱼类经济杂交的研究和利用。“丰鲤”在全国23个省市推广面积超过300万亩,年产值超过8000万元。该项目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和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2.将人工孤雌生殖与性别控制相结合,建立鱼类快速繁殖的生物工程新途径。他在国内外首次完成了人工雌核发育与性别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并迅速建立了鱼类纯系的新途径。他的相关论文分别比美国和西班牙同行发表的同类论文早半年和三年发表。在此基础上,他培育了红鲤8305新品系。利用免疫遗传学、蛋白质位点多态性和分子生物学建立鱼类品种鉴定技术。这种育种方法已成为国际水产动物育种的有效途径,为大规模经济鱼类的快速繁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研究成果获国务院第三届委员会首届重点研究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3.全雌鲤的培育与推广。他研究了鲤鱼的性别生长差异和性别决定机制,将人工雌核发育与性别控制相结合,培育出增产效果显著的全雌鲤鱼,建立了一整套全雌鱼生产技术。全雌鲤生长速度比普通杂交鲤快20%以上,已在全国19省市推广,养殖面积超过50万亩,是世界上首次将全雌鲤大规模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案例。该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并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八五、九五重点推广项目。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关注。美以联合基金会计划建立类似的科研项目,并特别邀请吴青江作为主要评审人。

4.提出鱼类人工多倍体的一些新论点,并应用于育种实践。国际水产遗传育种界普遍认为人工三倍体鱼是不育的。然而,吴青江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提出了通过诱导人工杂交三倍体来防止杂种分离和退化的大胆设想。他通过大量实验,提出了具有三套完整染色体的人工三倍体可能具有可育性的论点。经过10多年的反复实验,发现人工三倍体鲤鱼的部分雌卵能够成熟,缺乏第一次减数分裂。通过育种首次获得了具有自然雌核发育特征的复合三倍体鲤鱼孤雌生殖无性系。然后发现少数人工三倍体雌性的成熟卵核可以与近精子样核融合,通过基因组叠加形成异源四倍体孤雌生殖克隆。这两个克隆系统中的个体都是具有天然雌核发育能力的雌性,其雌核发育后代具有不分离的雌性父母的遗传特征。提出了基因组重叠与鱼类繁殖方式的关系,为低等脊椎动物的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国际水产遗传育种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吴青江致力于鱼类分类、种群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科研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他不愧为著名的水产专家。

从65438到0992,吴青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同年被授予湖北省博士生导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他十分重视培养人才,关心学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高级科技人才。他的学生和硕士研究生有9人获得博士学位,其中2人获得中科院院长奖,分别获得1地奥一等奖,1名研究员晋升,7人晋升副教授或副研究员。

2001,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强烈推荐吴青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

虽然吴青江已经六十多岁了,但他仍然战斗在中国水上生活的第一线,竭尽全力为祖国和人类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