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定下下半年监管重点!防止房地产贷款回潮。

随着经济企稳回升,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再次凸显。

7月23日消息,据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消息,中国银保监会近日召开2020年年中工作座谈会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视频电话),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安排下半年重点工作。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出席会议并讲话。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委员李欣然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了部署。银监会党委委员、副主席黄宏主持会议,党委委员、副主席曹宇、周亮、梁涛、朱树民出席会议。

打开应用程序阅读最新报告。

下半年监管工作部署是重头戏。这次会议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部署:一是坚决落实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二是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第三,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复苏走向正常循环;四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五是完善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每个方面都会提出一些具体的目标要求。

会议指出,今年上半年贷款年度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银监会全力支持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要未雨绸缪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剧增,严格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资产分类,实实在在盈利,计提充足拨备,补充资本,增强抗风险能力。坚决防止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房地产贷款死灰复燃和盲目扩张、粗放经营死灰复燃。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立足国内做好自己的事情,争取战略主动,做好长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充分准备。

有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银监会近期多次强调银行要实实在在盈利,提前做好充足的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不良资产大幅增加,预计这将在近期各家银行公布的中期业绩中有所体现。由于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在客户群体、业务结构、资金成本等方面的差异,疫情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划分;国内外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加剧了一些地区和行业的风险暴露。此外,在强监管环境下,不良贷款认定趋于严格,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有所上升,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指标弱化更为明显。应对区域性中小银行的风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决惩治重大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

近年来,金融反腐保持高压态势,并呈现出与重大金融风险一同暴露的特点。这次会议强调,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深化金融领域反腐败工作,坚决惩治重大金融风险背后的腐败。

重大金融风险的积累,有时是道德风险的“麻烦”,伴随着腐败和违纪。比如包商银行风险处置过程中,内蒙古原银监部门多名官员“落马”。近日,包括银监会山西监管局原局长张安顺在内的多名山西金融业官员,也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近日消息称,金融领域腐败有其自身特点。权力与资本相互勾结,扭曲了金融资源的配置,侵蚀了金融监管体系,加剧了金融风险的集中。更具有专业性、技术性和隐蔽性。其中,金融监管者是金融领域的守门人,金融监管者的行为必然导致金融领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市场稳定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甚至威胁金融安全,造成重大风险。

会议强调,要坚持找准问题、防控风险、挽回损失、弥补短板、重塑生态“五位一体”协同推进,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紧盯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全面推进廉政风险排查和防范,规范系统工作人员个人投融资行为。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群众减负。

双底线思维,未雨绸缪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大幅增加。

自“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以来,金融监管部门纷纷释放出强烈的监管信号,如央行为避免资金低利率引发套利而进行的货币政策边际调整,以及对非法结构性存款的监管压力下降。即使经济遇到较大下行压力,也不会放松对金融风险积聚的警惕,这说明稳增长和防风险是两条并行的宏观调控主线。

中国程心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近日指出,2008年以来,稳增长和防风险的双底线思路成为宏观调控的中国经验。所谓双底线,就是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为防范风险赢得时间和空间,但要避免因增长而加剧风险;风险防范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但也要避免风险防范的节奏和力度不当危及经济增长。

银监会对下半年工作重点的部署也体现了双底线思维。会议指出,要紧扣“六稳”“六保”要求,把稳定企业保就业和服务民营小微企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全力以赴促进经济社会正常循环。进一步落实各项金融纾困政策,重点关注暂时陷入困境但仍有前景的企业,有效防范道德风险,防止“僵尸企业”搭便车。采取坚决整治不正当收费、合理降低费率、加大贷款优惠力度等综合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金融系统全年向各类企业合理让利1.5万亿元。大幅增加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长期金融支持,精准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两新一重”工程建设。

风险防范也不含糊。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以下具体目标和要求:

一是未雨绸缪应对银行业不良资产剧增,严格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进行资产分类,实实在在盈利,计提充足拨备,补充资本,增强抗风险能力。

第二,坚决防止影子银行回潮、房地产贷款回潮和粗放经营的盲目扩张。

三是确保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如期完成,风险清理完毕。

互金整治领导小组和网贷整治领导小组此前已明确,力争2020年基本完成互联网金融和网贷风险专项整治主要目标任务。数据显示,专项整治以来,全国已有5000多家P2P网贷机构退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国实际运营的P2P网贷机构有139家,比2019年初下降了86%。贷款余额下降75%;贷款人数减少80%;借款人数减少了62%。机构数、贷款规模、参与人数下降21个月。

四是依法依规处置非法金融集团和重大风险事件,进一步提高监管透明度,发挥公众监督作用,丰富审慎监管的强制措施,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处罚效率。

光大证券(601788,股吧)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亦丰曾表示,受多重内外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暴露,表现为企业债务杠杆高企、信贷资源向周期性行业集中、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剧、风险事件频发,金融风险处于易发高发期。对于银行业来说,风险总体可控,但结构分化。与大中型银行相比,城商行和农村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更弱,面临更大的资本补充压力。

穆迪最近发布的一份新报告指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各银行的资产质量、资本水平和盈利能力下降。与此同时,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率从2065,438+09年末的65,438+0.86上升至2020年3月末的65,438+0.965,438+0%。鉴于贷款逾期率上升充分反映的滞后性,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率可能进一步上升。由于消费者信心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疲软,资产质量压力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持续存在。

银行业分化趋势在疫情影响下会更加突出。中国国际金融机构部主任文表示,随着监管政策导向的不断加强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逐步完善,银行业整体息差水平仍面临较大压力。同时,在资产质量下行压力下,拨备计提增加,整体盈利能力减弱,中小银行表现更加明显。同时,国内外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加剧了部分地区和行业的风险暴露。此外,在强监管环境下,不良贷款认定趋于严格,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有所上升,尤其是中小银行资产质量指标弱化。这是因为中小银行在受疫情直接影响的行业和中小微客户中的信贷占比更高,因此受到的影响会高于大型银行。

此外,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不同,区域性中小银行机构的信用状况和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也不同。中国程心国际以浙江、江苏、广东为例指出,东部地区整体经济较为发达,居民财富和经济活跃度较高,为银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整体银行业务发展和财务业绩在全国处于较好水平。但在疫情冲击下,区内小微民营制造业和外向型经济仍容易出现一定波动,从而影响银行资产质量;而中西部地区经济体量相对较小,工业基础薄弱,经济活力较东部地区不足,银行业务和收入结构简单,贷款行业和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整体抗风险能力较弱。与东部地区银行相比,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更容易受到疫情的影响。

针对资产质量恶化的潜在影响,银监会近期多次强调,银行业要实实在在盈利,计提充足拨备,补充资本,增强抗风险能力。有银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利润、拨备等指标的变化有望在近期银行公布的中期业绩中体现出来。

持续改善公司治理

完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公司治理是近年来银监会持续的监管重点。本次会议再次强调,严格规范股东股权管理,加强股东资格审查,实行股东股份“承诺制”,坚决禁止违法违规股东进入行业。加强“两会一楼”履职监督,督促董事提高职业独立性,强化监事会依法独立行使监督职责,强化高级管理人员履职行为规范。进一步规范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建立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的常态化机制,加强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

除了继续严格监管“两会一楼”之外,下半年还将有更多切实可行的措施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来源。银监会近日透露,将有2000亿地方专项债券限额支持18地区中小金融银行,允许省级政府按规定发行专项债券认购中小银行可转债等合格资本工具。根据安排,地方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实施方案由省级政府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制定。方案成熟后,经银监会会同有关部门批准后,上报财政部正式申请。目前,有需要的省份正在起草完善省内中小银行深化改革、补充资本的相关实施方案。

穆迪副总裁/高级信用评级总监朱近日表示,风险加权资产的快速增长导致资本水平下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20年第一季度平均下降4个基点。同期以年化资产利润率衡量的盈利能力也下降4个基点,达到0.98%,且可能因净息差收窄和信贷成本上升而继续承压。

此外,会议提出,稳步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保持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完整,特别是保持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商业银行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进一步优化保险监管机制,加快保险资金运用改革,强化保险在灾害保障体系中的作用,加快发展巨灾保险,推动扩大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