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中主要人物简介?
1,阿米尔,故事的主人公和讲述者。小说作者侯赛尼承认,在小说的大部分故事中,这个人物“没有向他最好的朋友伸出援手”,“懦弱”,“不可爱”。这个人物的同情心不是天生的,而是最终在小说第三部的环境中产生的。
阿米尔出生于1963一个普什图富裕家庭,母亲难产去世。他童年时喜欢写故事,他父亲的密友拉希姆·汗鼓励他成为一名作家。苏联入侵阿富汗后,阿米尔在18岁时随父亲逃往美国,后定居美国,追寻自己的作家梦。
2.哈桑,阿米尔童年时期最忠诚最亲密的朋友。他的脸像瓷娃娃的脸,他有兔唇。侯赛尼认为这个人物是故事发展中的“扁平人物”,性格简单,缺乏变化。他是一个“可爱的孩子,读者会支持他,会爱上他,但他并不复杂”。
哈桑一直忠于阿米尔,最终为保护阿米尔的房子被塔利班杀死。随着剧情的推进,读者最终会发现,哈桑其实是阿米尔的父亲和阿里的妻子萨纳乌巴尔所生的私生子,而哈桑一直不知道这个秘密。
根据当地部落法律,这意味着哈桑实际上是普什图族的孩子。
3.阿塞夫,小说的主要反派。他的父亲是阿富汗人,母亲是德国人。他信奉纳粹主义,主张普什图人优于哈扎拉人。他十几岁时成了邻居中的恶霸,阿米尔认为他是一个“反社会者”。
阿塞夫年轻时曾犯下许多恶行。他欺负阿米尔和哈桑,强奸哈桑为阿米尔报仇,后来还送给阿米尔一本阿道夫·希特勒的自传作为生日礼物。成年后,他加入了塔利班并成为了一名领袖。他还囚禁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并对他进行了性虐待。
4.巴巴,阿米尔的父亲,一个富商。他愿意回馈社区,帮助别人创业,开孤儿院。他也是哈桑的生父,但这个秘密在他生前从未被他的两个孩子知道。他似乎更偏爱哈桑,但总是对阿米尔不满。
小说中的父亲形象与侯赛尼自己的父亲有一些相似之处。两人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并不严格遵守宗教教义。小说中,父亲后来和阿米尔一起逃到了美国,在一家加油站工作。1987年,在阿米尔与苏拉娅结婚后不久,他死于肺癌。
5.阿里,父亲的仆人哈扎拉,被认为是哈桑的父亲。他年轻的时候,父母因车祸去世,他被他父亲的父亲收养。阿里之前患过小儿麻痹症,所以右腿残疾,所以经常被当地的孩子欺负折磨。他最终在哈扎拉贾特意外触雷身亡。
6.拉希姆·汗(Rahim Khan)是爸爸的忠实朋友和生意伙伴,也是阿米尔的人生导师。他鼓励年轻的阿米尔从事文学事业。后来病重时,他劝说已经在美国定居的阿米尔回到巴基斯坦,告诉他哈桑的身世真相,让他去营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最后安详离世。
7.阿富汗年轻女子苏拉娅在美国遇到了阿米尔,并成为了他的妻子。侯赛尼在最初的创作中把她刻画成一个美国女性,后来在编辑的建议下把身份改成了阿富汗移民,以保证整个故事的可信度,小说的第三部分也做了相应的修改。
在小说的最后一个情节中,阿富汗将军塔赫里的女儿苏拉娅随父母生活在美国,并希望成为一名英语教师。在遇到阿米尔之前,她和阿富汗男友在弗吉尼亚州私奔了。按照阿富汗的传统,她成了一个无辜的女人,没有人想娶她。
她向阿米尔坦白这段历史后,阿米尔认为她也有不光彩的历史,她没有权利指责她,继续爱她,最后他们结婚了。
8.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和哈桑小时候长得很像。他的父母被塔利班枪杀后,他被送到孤儿院,但他被阿塞夫带走并监禁,成为他的性奴隶。阿米尔随后解救了他,几经周折收养了他。到了美国后,他很难适应全新的生活,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人交流。
9.萨纳巴尔,阿里的妻子,哈桑的母亲。哈桑出生后不久,她就离开了阿里,和一群艺术家四处游荡。哈桑成年后,她回来找到了她的儿子。为了弥补离开的错误,她成了一个尽职尽责的奶奶,小心翼翼地抚养哈桑的儿子索拉博。
10,法里德,阿富汗出租车司机,苏联入侵老兵。当阿米尔返回阿富汗营救索拉博时,他向他求助。起初,他误以为阿米尔是黑心商人,回阿富汗变卖祖产牟取暴利,因此对他不满。
不久之后,他得知了阿米尔的真正目的。他们化敌为友,在喀布尔一起营救索拉博。法里德和他的妻子有七个孩子,但他们的两个女儿在一次地雷爆炸中丧生,这使他从此残疾。阿米尔在他哥哥在法里德的家里过了一夜,在草席下留下一些钱,帮助他们过贫困的生活。
扩展数据:
简介
《追风筝的人》(英文:The Kite Runner)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哈立德·侯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说,也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的第一部英文小说。
这部小说于2003年由美国河源出版社出版。它以第一人称讲述了来自阿富汗喀布尔富人区的普什图少年阿米尔与童年好友、父亲的仆人哈扎拉哈桑之间的故事。
故事背景涵盖了一系列复杂的历史事件,包括推翻阿富汗君主制、苏联军事入侵、阿富汗难民逃往巴美、塔利班政权崛起等。
《追风筝的人》出版后成为畅销书,在各书友会广为流传,在美国销量超过700万册,连续两年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
主题
哈立德·侯赛尼(Khaled hosseini)认为这部小说涵盖了许多不同的主题,而评论家们更关注小说中的“罪恶”和“救赎”。小说中,童年的阿米尔因为懦弱没能将哈桑从暴行中解救出来,随后陷入了无尽的内疚之中。
直到阿米尔离开阿富汗,结婚定居美国,成为一名成功的作家,他都无法忘记当时的情景。哈桑愿意为阿米尔牺牲一切,甚至生命。他就像一个基督教的圣人,在阿米尔心中不断呼唤他为自己的错误赎罪。
哈桑被塔利班射杀后,阿米尔救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以偿还他的罪孽。为了向读者强调整个忏悔之旅中的“因果报应”,侯赛尼在小说第三部的情节中采用了许多笔触,与前几部遥相呼应。
比如和阿塞夫打斗后,阿米尔的嘴唇受伤裂开,和哈桑的兔唇相呼应。尽管如此,一些评论家认为主人公并没有完全赎罪。
小说中,阿米尔小时候背叛朋友的真正动机,源于他与父亲关系中的疏离感和不安全感。这部小说聚焦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关系。侯赛尼曾解释说,小说跨越几代人,因此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复杂的纠葛和矛盾成为小说突出的主题。
他称《追风筝的人》是“一个父子之间的故事”和“一个爱的故事”。
在小说被改编成舞台剧的过程中,导演埃里克·罗斯认为小说围绕“为了获得父爱而背叛自己最好的朋友”这一主题,进而寻求生命的救赎,与莎士比亚作品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整个故事中,阿米尔渴望父亲的爱;虽然父亲一直很爱他,但他更喜欢哈桑,甚至愿意出钱为哈桑做整形手术,修复他的兔唇。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追风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