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陵印刷社历史问答
木版
西陵印社,成立于1904,是中国最早的著名印社,以篆刻书画创作和研究的卓越成就及丰富的艺术收藏享誉海内外。自成立以来,印刷学会聚集了著名的艺术家和人才。这个学术团体很有名,受到中外人士的称赞。
目录
概况
历史的发展
协会历史悠久,地位独特。
成员多为知名人士,分布国内外。
组织健全,社团活动正常。
活动范围面向全国,业务主管属于地方政府。
西陵印刷社第一届理事会历届会长、理事名单(1963)
第二次理事会(1979)
第三届理事会(1983)
第四届理事会(1988)
第六届理事会(1998)
西陵印刷学会第七届理事会聘请的顾问名单
吴昌硕
马恒
张宗祥
沙孟海
赵朴初
气功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概况
历史的发展
协会历史悠久,地位独特。
成员多为知名人士,分布国内外。
组织健全,社团活动正常。
活动范围面向全国,业务主管属于地方政府。
西陵印刷社第一届理事会历届会长、理事名单(1963)
第二次理事会(1979)
第三届理事会(1983)
第四届理事会(1988)
第六届理事会(1998)
西陵印刷学会第七届理事会聘请的顾问名单
吴昌硕
马恒
张宗祥
沙孟海
赵朴初
气功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馆目录
扩大西陵印刷社
编辑此段落概述
西陵海豹俱乐部
西陵印社成立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由浙江篆刻家丁仁、王干、吴寅、叶明发起,以“保存金石学,研究印画”为宗旨。是国内外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的学术团体。社会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鼓山南麓,南有白堤,西有西陵桥,北有西湖,占地面积7088.8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49.77平方米。遗址包括多处明清古建筑遗址,园林幽雅,景色幽静,人文景观丰富,摩崖石刻随处可见,被誉为“最好的湖光山色”。西陵印社还修建了一座华严经塔,是西陵友人中的一位僧人在1924年修建的。塔的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一层。第一层刻有华严经,第二层和第三层刻有金刚经。最高的八层和塔顶雕刻有佛像,底座周围也有雕刻,精致生动。西陵印刷厂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鼓山西湖之南,总占地面积5757.865平方米。它建在山上,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各具特色,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映成趣。布局极其精美。主要建筑有白塘、诸葛、养贤亭、环浦陆晶等。,都挂着匾额,室外山崖全是石头,名人墨迹看得一清二楚。内置中国印度研究博物馆,收藏历代书画印章6000余件。1913年,现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成为首任校长。盛名之下,精英云集。、黄、、丰子恺、、尚承祚都是西泠印社的成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是西泠印社的发起人。此后20余年间,西陵印社发展迅速,声望日隆,逐渐确立了中国石书画重镇的地位。受西泠印社的影响,河合路泉、长高家等海外成员将篆刻这种源于中国的石头带回中国,并在日韩建立了国家篆刻创作和研究团体。西泠印社促进了周边汉字文化圈篆刻创作和研究的产生、发展和繁荣。是国内外西陵印刷厂的一流藏品。
1949年,西陵出版社收归国有。1979之后,社团活动步入正轨,在学术研究、对外交流、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影响力扩大,空前繁荣。2003年,西泠印社百年华诞,海内外109印社齐聚鼓山,参加盛典。吴昌硕、马恒、张宗祥、沙孟海、赵朴初、启功是西陵印刷社的社长。截至2005年底,西陵出版社共有365,438+03名会员,分布在中国26个省(市)和自治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捷克、加拿大等国家。每年清明节、重阳节前后,以鼓山社址为核心,举办雅集,向印度先贤致敬,举办会员作品及藏品展览,开展鉴赏研讨等活动,吟诗作赋,笔墨吟唱,鉴赏珍藏,延续了传统文人社团的聚会方式。每年不定期邀请外籍会员来杭学习印度研究,讨论社会事务,观看藏品,开展篆刻书画创作和展览交流活动,编辑出版金石学和书法出版物。西泠印社在庆祝成立五周年和十周年时,也聚集了海内外的印友学者,举行大型纪念活动。西陵印社除了研究石印篆刻和书画艺术外,还在社员和各界圣贤的帮助下,收藏了从丁仪碑到篆弹簧刀等各种书籍,并设立了印书库,专门收藏浙东、浙西地区的石刻、古玩、书画书籍和圣贤著述,以供同仁欣赏和研究。西陵印刷社还搜集、整理和出版了大量印刷书籍、碑刻和印刷研究著作,在国内外出版发行。2001年6月25日,西陵印刷厂作为近代重要的历史遗址和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西陵印社金石篆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陵印刷社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鼓山路31号。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知名民族印刷学会。西陵印社以“研究印刷术、保存金石学、书画艺术”为宗旨,以篆刻书画创作的卓越成就和丰富的艺术收藏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印刷研究中心”、“天下第一社”。
编辑本段的历史沿革
西陵印刷社成立于1904。清末,金石学的研究和发展处于鼎盛时期。许多著名的墓志铭家都对弘扬和发展国粹感兴趣。杭州篆刻家王福庵、丁福之、叶伟明、吴世谦等齐聚西湖,共商篆刻之学。于是,他们在孤山南麓的西陵桥畔组成协会,取名“西陵印社”。当时清朝的杭州府和钱塘县都是经过官方批准登记备案的。10年,四位创始人联合同仁,多方集资,策划并“买山立社”,先后修建了阳羡亭、山雨图书馆、石角亭等九座园林建筑,印刷社初具规模。1913年,西陵印刷社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召开。艺术大师吴昌硕先生当选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大约在这个时候,日本篆刻家川井健二郎和长冈也来到中国进行交流,并加入了印度社会。此后,1923和1933年,西陵印刷厂分别举行了成立20周年和30周年纪念活动,“将千余幅金石学书画列在出版社,挂在四面墙上,享有一时的文采和人气”。这时,印刷机的花园建设完成了。社会环境幽雅,景色秀丽,亭台楼阁建筑精美,摩崖石刻星罗棋布,成为西湖园林的精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洪雪步道。“洪雪小道”一词出自苏轼的《各地生活是怎样的?它应该像在雪中飞行一样。我不小心把手指和爪子留在了泥上,洪飞飞了那个复杂的东西。”寂地的道路一波三折,反映了印度人一生的真实追求。1927年,首任院长吴昌硕去世,著名金石学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恒继任院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印刷厂的活动处于停顿状态。直到1947才开始纪念40周年。从1904到1949这45年间,印刷社经历了一个纯市民社会的辉煌与艰辛。在此期间,西泠印社共有正式会员61人,发起人10人。除王、丁、叶、吴四位创办人和吴昌硕、两位社长外,还有、胡巨林、荆湘仪、黄、方杰侃、赖楚生、沙孟海和两位日本篆刻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废待兴,西泠印社活动基本停止。1951年,经上海、杭州两地会员协商,将西陵印社的房产、土地等捐赠给政府,其园林由园林管理部门接收,而可移动文物(画、书、版画等。)由省文化管理委员会保管。1957年,为促进新中国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弘扬金石学、书法传统艺术,浙江省委文教部门、浙江省文化局启动了西陵印刷社的修复工作。著名学者、书法家、浙江省图书馆馆长张宗祥任馆长,潘天寿、陈伯恒任副馆长,朱乐三、沙孟海任委员。武昌硕纪念室开设在社址,政府拨款5000元在社址设立金石字画经销部。1959年,浙江省文化局为贯彻中央关于体制下放的指示,将西陵印刷厂下放到杭州,隶属杭州市文化局领导。同年9月,杭州市文化局成立杭州书画社,专门从事古今著名书画家真迹、复制品的展览、收购和供应,并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为西陵印社的修复和活动提供基本经费。在浙江省委书记林、李的一再指示下,为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印刷艺术,尽快恢复西陵印刷社的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活动,西陵印刷社于2月中旬在杭召开了第一次会员座谈会,1962+05438。出席会议的有、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上海市书法篆刻学会理事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傅抱石、上海国画院院长、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印刷学会健在会员30余人。会上成立了庆祝西泠印社成立60周年筹备委员会,由张宗祥任主任,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为副主任。拟定了庆祝西泠印社成立60周年的活动方案和《西泠印社章程草案》,并就“赵进士书画艺术”进行了专题讨论和两次书画活动。浙江省、杭州市相关领导出席并讲话。1963年,印社举行60周年纪念大会,海内外知名艺术家和散居全国各地的印社成员齐聚杭州。新成员除、沙孟海、马、方杰侃、韩登安等老成员外,均为当时国内最著名的篆刻家,如傅抱石、、沈、潘天寿、程世发、谢、等。大会通过了西泠印社新章程,选举产生了由近20人组成的第一届理事会,选举张宗祥先生为第三届会长,潘天寿、傅抱石、王个簃为副会长。举办第二届历代石刻书画大展。董、、郭沫若、齐雁鸣、等国家和文化部、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人士为大会题词并发来贺电。此后,西泠印社恢复了高雅的收藏活动,定期邀请理事和会员到杭州学习印学,讨论社会事务和欣赏收藏,并经常组织会员创作篆刻书画,举办展览,编辑出版金石学和书法方面的相关刊物。西陵出版社分别于1979、1983、1988、1993、1998年举办了第75、80、85、90、95周年纪念活动。赵朴初、吴作人、、叶、、罗、、、黄舟、、、宋文智、徐邦达、吴青霞、杨仁凯等著名书法家和鉴定家加入了俱乐部。1979年学会成立75周年大会上,大书法家沙孟海当选为第四届会长,赵朴初为名誉会长,王个簃、启功、程世发为八位副会长。著名学者、书法家、佛学活动家、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在1993学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当选为第五届会长,另有、方曲吉、程世发、郭等9位副会长。1961年,西陵印刷厂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9年,西陵出版社被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为正式出版单位。1999年,由西陵出版社创办的中国印度研究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西陵印刷厂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西陵印刷厂已成为以社团为基础,集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图书出版、生产销售、展览交流、文物收藏保护为一体,集社团、事业、企业、出版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单位。朱德、李瑞环、李岚清、乔石、李到西陵出版社检查指导工作。
编辑这一段和它的特色。
西陵印刷社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印刷社,在解放前的近半个世纪里,在前辈先贤的共同努力下,为保存石刻文献,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西陵印刷社从一个纯学术性的民间社团,在党和政府的热情支持和国家机构的经济支持下,走出了一条独特的道路,向社团、事业、企业、出版全面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界的一块瑰宝。
该协会历史悠久,地位在中国独一无二。
西陵印刷社作为一个学术团体,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不仅在国内外印书坛独树一帜,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也颇具影响力。被《辞海》、《新华字典》等多部权威词典收录认可。其历史之悠久,文化内涵之深厚,国际影响之大,社会声誉之高,在国内绝无仅有。
成员多为知名人士,分布国内外。
西陵印刷社作为一个民间印刷社,自成立以来就有着独特的号召力。原因是它的成员大多很有名气,他们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甚至日本篆刻家漂洋过海加入社会,这是历史形成的民族和国际现象。近百年来,西泠印社现有会员近400人,现有会员250余人,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多为国内外著名篆刻家、画家、鉴定家、学者。成员还包括小林斗安、梅树石、金英贤等20多位来自日韩、新加波的国际篆刻、书法界知名人士。
组织健全,社团活动正常。
西泠印社作为一个学术社团,有着非常完整的组织架构。西陵印刷公司成立之初,就订立了“西陵印刷公司”,即协会章程,并公开选举其总裁。从1963开始,西陵印刷社就有了正式的由会员大会通过的《西陵印刷社章程》,选举产生了理事会、会长、副会长。目前,西陵印刷厂拥有西陵印刷厂6月1998 10日和10月21日第十次股东大会通过的章程。西陵印刷厂的组织结构是会员大会、理事会、社会事务会议、秘书处、专门委员会等。学会每年召开一次理事会,每五年召开一次会员第二次聚会、会员大会和社会庆祝活动,按照西陵印刷学会章程的规定开展各种社团活动。
活动范围面向全国,业务主管属于地方政府。
印刷机在1904创立的时候,没有人会主观故意地把它打上国家符号的烙印。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多重积淀,无论从成员分布、举办的活动范围还是影响力来看,西泠印社实际上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国际意义的全国性印社。其举办的一系列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活动都是面向全国乃至海外的。但由于地理性质和最初的民间性质,西陵印刷厂的业务管辖一直是地方性的。成立时只在清朝地方政府登记过。民国时期,没有明确的官方记载;解放后,先由浙江省文化厅主管,1959后划归杭州市文化局管理。现在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主管。这种业务管辖的地方性在很大程度上对西陵印刷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有利于政府对西泠印社的政治和政策支持。1957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杭州市委、市政府和省市文化部门对西陵印社的发展倾注了非凡的关心和支持:时刻关注印社的发展,经常出席印社的活动,热心解决印社的困难。从林、李、霍士莲、王平义、陈到张德江、柴、李、,历届省市领导都对西陵印刷厂的发展给予了悉心指导,提出了明确要求。二是有利于政府对西泠印社的财政资助。虽然50年来西陵印刷社一直以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形式维持活动和发展,但政府一直给予积极的财政支持:如拨款5000元作为印刷社恢复的预备经费;拿出10000元作为张銮先生向印刷厂捐赠文物的奖金;拨出一栋楼作为印刷社的文物仓库;多次拨出文物专项经费,保护社会遗址建筑和文物;投资900万元建设中国印度研究博物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