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黄山地区吴彤群的地层划分与对比

许杜薇杜建国森关孙成云王宥胜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

本文叙述了铜陵、黄山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吴彤群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吴彤群顶部附近的风化裸露面表明当时存在一个沉积间断,间断下方为擂鼓台组,上方为陈家边组。根据吴彤群的岩性、沉积构造和古生物特征,讨论了吴彤群的划分和对比。

关键词:吴彤集团;地层划分;变异特征;安徽铜陵;黄山

安徽铜陵、南陵地区吴彤群顶部是否存在早石炭世早期地层,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1: 5万铜陵幅认为有高黎山组,1: 5万戴家会幅富含来自原“高黎山组”的植物化石,其中古蕨属属于下扬子区。根据孢粉化石,陈洪铭和张颖认为早石炭世陈家边组(或磁山组)与晚泥盆世擂鼓台组为整体接触。在1: 25万安青幅区域地质调查中,笔者在安徽省黄山市刘佳段吴彤群顶部附近发现风化出露面。通过对剖面上古生物、岩相和层序地层的研究,将晚泥盆世关山组、擂鼓台组和早石炭世陈家边组统称为吴彤群。该区早石炭世陈家边组纵横变化较大,明显受海平面变化、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构造的控制。

图1黄山市刘家背晚泥盆世擂鼓台组和早石炭世陈家边组地层剖面图

1地层剖面

从上到下: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汇编:1999~2005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汇编:1999~2005

华东地区地质调查成果汇编:1999~2005

2地层划分和对比

2.本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为陆源碎屑沉积。通过测量地层剖面和采集生物化石,结合岩性和岩相特征,应采用《江苏省岩石地层学》中岩石地层单位的名称,划分为关山组和擂鼓台组。结合江苏、安徽两省1: 5万、1: 20万区域调查数据,对图幅中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重新划分或确定,因此岩石地层单位名称的含义有所变化(表1)。

表1吴彤组地层划分演化表

2.1关山组

关山组原属吴彤组(或吴彤群)下部,由李兴学(1963)在江苏南靖龙潭关山创建。该组广泛分布于张西北部,东至县-梅捷,池州市-泾县廊桥,属下扬子地层分区。

底部为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应时砾岩与细粒应时砂岩互层,底部岩石呈逆粒序,先呈细粒应时砂岩,逐渐变为含砾石英砂岩,后变为以颗粒支撑、应时砂岩为砾石成分的砾岩;向上为灰黄色、灰白色中厚层应时砂岩夹灰白色、灰黑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和泥岩,后者多呈夹层状,应时砂岩具单向斜层理,泥质粉砂岩主要由植物化石组成,局部有双壳类。铜陵市马家剖面关山组发现植物:亚皮木树。,蝶翼?物种舌形贝类化石。总厚度为150.5438+07m..

根据泥(页)岩主要含有植物化石,多呈碎片状,保存完好,有时也有海相腕足类舌状贝类和双壳类化石出现,说明该区主要沉积环境为河流沉积,同时海水曾在最大海侵面渗入该区,因此含海相腕足类化石的页岩沉积根据生物化石和沉积构造特征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河流沉积。

该组底界与不同地区下伏的坟头组、茅山组或唐家坞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2擂鼓台组

擂鼓台组原属吴彤组(或吴彤群)上部,由李兴学(1963)在江苏南靖龙潭擂鼓台发现。该组广泛分布于张西北部,东至县-梅捷,池州市-泾县廊桥,属下扬子地层分区。岩性为灰白色应时砂岩夹灰黑色薄层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顶部为根岩。砂岩为单向斜层理,泥质粉砂岩中含有植物:乌斯亚皮东蕨、奇异蕨、太湖蝶蕨、鳞角蕨、腕足动物:舌形蕨。

1984年,李汉民等人在铜陵市金浪乡李茂顶擂鼓台组灰色、灰黑色石英岩砂岩、页岩中发现植物化石:东灵山古蕨、中闽古蕨、变异古蕨、虎皮蕨、亚皮蕨、乌斯蕨、鳞木蕨、龙潭虎皮蕨、虎皮蕨

从上述化石可以看出,植物化石以晚泥盆世的标准化石分子为主,其中在下扬子地区首次发现了古羊齿化石Archaeopteris,是世界上晚泥盆世的标准化石,因此该组的时代应为晚泥盆世。

根据泥岩(页岩)中主要含有植物化石,保存完好,偶见海相腕足类舌状贝类和双壳类化石,说明该区主要沉积环境为河流沉积,同时海水曾在最大海侵面渗入该区,因此含海相腕足类化石的页岩沉积根据其生物化石和沉积构造特征,主要为三角洲平原-河流沉积。

该组底界与下伏关山组整体接触。

2.3陈家边组

陈家边组是颜(1986)在《长江中下游地层》中新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代表该区早石炭世早期沉积。成立于江苏江宁陈家边。岩性为灰白色、黄绿色、土黄色、灰黑色、紫色泥岩、粉砂岩、旋转岩,厚度9m,顶部产腕足动物。其下产孢子化石和疑似物源,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这个组以前被划为擂鼓台组,后来根据孢子化石确定为早石炭世,但又被分离出来称为陈家边组。李汉民等人(1987)将此层位称为磁山组,陈家边组的名称确立为时过早,故引用。根据它们与下伏地层的整体接触和与下伏地层的合并,有些统称为吴彤组或擂鼓台组。

该组主要分布在张西北部,东至县—梅捷,池州市—泾县廊桥。该组总厚度为6.08 ~ 13.76米,以黄山市刘佳段为代表,岩性为黑色薄层碳质页岩、泥质粉砂岩、灰色薄-中厚层应时砂岩夹少量粉砂岩,含疑似物源类:鮈藻。Leiosphaeridia spp .,网尾藻。,Cymatophora sp .;米龙线虫、膜周线虫、翼首线虫。;化石孢子:诺克斯孢子(?)sp。,Leiotriletes labiatus,Punclatisporites debilis,Schopfites(?)claviger,Leiotriletes-punclatisportes spp .棘毛藻。,钶孢子矿(?)miautus,Murospora dubitata,Foveosporites sp .,Aneurospora(?)spinuliber,Cymbosporitesspp。、孔菌属、微明菌属、网毛菌属。浓孢子菌属。,Crandispora(?)山茱萸、三角球孢菌、Retusotriletes sp .、甘南顶孢菌、大孢菌。,非整孢菌属。,Aneurospora?物种,Spinozonotriletes sp .,Cristatisporites sp .,非整孢菌属。,Dictyotriletes?物种,棘毛菌?物种和植物碎片(?气管)、植物维管束碎片(梯状管胞)。从上述化石时代到早石炭世早期,由于Schopfites(?)claviger、Tumulisporatriangulata等。出现,表明它应该倾向于早石炭世早期。可疑类:光滑红球藻。在铜陵市大泥村剖面上,发现该组与下伏地层呈微角度相交,上层为灰白色薄层应时砂岩与灰白色、灰黄色薄层泥质粉砂岩互层,含植物化石:乌斯亚皮登木、假黄叶木。泾县关岭剖面,岩性为灰白色薄层应时砂岩、青灰色薄层泥质粉砂岩,局部含碳质页岩,下部含孢粉化石:leiotriletes-puntatisporites spp。小网状孢子,参见小网状孢子.

该组与下伏的擂鼓台组在岩性和岩相上明显不同,而上金陵组以碳酸盐沉积为界,故称擂鼓台组风化出露面以上的碎屑岩为陈家边组是合适的(见表1)。

总体上,地层厚度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薄。如泾县关岭段厚13.76m,黄山市刘佳段厚7.48m,铜陵市大泥村段厚6.08m。

本区陈家边组基本层序主要由粉细粒应时砂岩(或粉砂岩)和炭质泥岩组成,砂岩底部和下部突变,向上渐变,代表河口沉积。

该区陈家边组相当于苏北沿海的老坎组和南京的磁山组。沿海地区老坎组是张等(1988)在江苏下扬子地台震旦系-三叠系生物地层中新建立的一个岩石地层单位,在沿海地区、大丰、宝应等钻井中发现,岩性为灰黑色、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管氏牙形刺、多囊牙形刺、普通牙形刺等。产于贵州长顺舒化的王右组,是早石炭世的主要分子。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1988)在开展“安徽省石炭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研究”项目时,在巢湖金家山、怀宁龙王山一带原吴彤组上部出现了明显的dibolispositions-Aurora spora maera-Schonfites claviger组合带的孢子化石。就岩性、岩相和层位而言,该区风化裸露面和微角度不整合面上的沉积物应与原吴彤组擂鼓台剖面上部的dibolispositions distinotus-Aurorasporamaera-Schonfites claviger复合带(含孢子化石)中的沉积物相同。,应相当于上述陈家边组、老坎组、磁山组。陈洪铭等人在铜陵李佳发现了西欧孢子的LN带和VI-PC带,分别相当于晚泥盆世晚期和早石炭世早期和中期,证明了该区陈家边组的存在。根据上述化石资料,该组的时代表明,它应该是早石炭世早期的严观。

根据该组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在黄山市刘佳段原吴彤组顶部发现一风化出露面,见根土岩石,故认为是平行不整合接触。

2.4早石炭世王湖村组和早石炭世金岭组

早石炭世王虎村组以宣城王虎村为代表,岩性为灰色、灰黄色薄层应时细砂岩、粉砂岩、页岩,厚度6.89米。,Tolmatchoffia sp .,舒克氏菌。,Tomiproductus sp .、金林圆柏、宣城圆柏、德氏圆柏。等。贵池徐家滩段岩性为灰色、灰黄色薄层钙质胶结应时粉砂岩夹灰,深灰色中薄层粉砂质泥晶灰岩,厚5.42米..包括腕足动物Linoproductus sp。裂殖吸虫。,?直钩藻属。,Schuchertellasp。等人在1: 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将贵池地区的该组划归为河州组。根据腕足动物化石,最后324地质队确定相当于早石炭世金陵组,称为金陵组。现在主要是碎屑岩,所以应该叫王湖村组。该组与下伏的陈家边组之间存在一个冲刷面。

过去认为皖南地区以碎屑岩为主,故称望湖村组。我们在皖南很多地方看到以碳酸盐为主的沉积物,所以应该改名为金陵组。该组以黄山刘佳段为代表,厚7.52米,岩性为灰黑色厚层微晶灰岩,含砂质生物碎屑,夹灰黑色薄层钙质应时砂岩,含腕足动物。李楚。,螺旋藻属。,脓疱病。,Fusellasp。;循环藻。,Producyus kinlingensis Chu,Marginifera?物种;双壳类aviculopecten cf . plicatus(sower by);米歇利尼珊瑚。;海百合茎组成一个sp。;三叶虫和其他化石。该组与下伏的陈家边组之间存在冲刷面,底部不平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早石炭世王湖村组和金岭组的层位应该相当。前者主要分布在宣城和贵池,代表盆地相对较浅的部分,以碎屑岩为主。后者主要分布在黄山和泾县一带,代表盆地相对深部以碳酸盐为主的沉积。腕足动物:早石炭世的王湖村组和金陵组都出现了始新世地层,证明其时代相当早。在黄山刘佳发现金岭组与陈家村组呈海侵平行不整合接触。

3地层时代

本区吴彤群以碎屑岩沉积为主,以往仅在生物化石中发现植物。通过对黄山市刘佳剖面的调查,在黄山市刘佳关山组中发现了植物和双壳类化石。在擂鼓台组发现的植物:Hamatophytonvericilatum,H.cf.vericilatum,H.SP .,Stigmaria rugulosa,Cf . Sublepidodendron wusihense;含有可疑物的种类:洛磷菌。,Leiosphaeridia spp .,网尾藻。、米氏环磷菌、膜周环磷菌、紫檀菌。;化石孢子:Retusotriletes sp .大孢子菌。,Raneurospora?物种,Spinozonotriletes sp .,Cristatisporitessp。、锚孢霉属。、棘毛藻?物种;擂鼓台组含有植物化石:Sublepidodendron wusihense,S.mirabile,S. sp .,太湖凤尾蕨,S?物种、鳞翅目长虫;腕足动物:舌形动物。

根据1:50000戴家汇图幅(1984)资料,铜陵市李茂顶剖面擂鼓台组含有大量植物化石:亚皮木、乌斯小皮木、原蕨、鳞毛蕨、龙潭蝶、鳞毛蕨、星毛蕨等。根据陈华成等人(1989)的资料,指出李汉民等人于1984在铜陵市金浪乡李茂顶擂鼓台组的灰色和灰黑色石英岩砂岩和页岩中发现了植物化石:古蕨属tonnglingiana、A.zhongmingiana、A.mutatoformis、a . cf . sphenophilifolifolia、Sublepidodendron mirabilile、Eolepidodendron wusihense、lepidodendron

从以上化石可以看出,雷古台组以晚泥盆世的标准化石分子为主,其中在下扬子地区首次发现了古羊齿化石Archaeopteris,是世界范围的晚泥盆世标准化石。广泛分布于爱尔兰、苏格兰、比利时、德国、挪威、北美及施皮茨、加斯派斯、埃斯梅群岛,以及广东中山、爱辉、黑龙江、崇义、杜愚、陇南等地。

4几点认识

(1)铜陵和黄山的吴彤群,根据岩石组合、接触关系和古生物化石,可划分为关山组、擂鼓台组和陈家边组三个岩石地层单位。

(2)黄山市刘佳段原吴彤组顶部有风化裸露面,风化剥蚀面下有根土岩石;在铜陵市大泥村剖面上,发现早石炭世陈家村组与紫红色厚块状碎屑砾岩下伏的擂鼓台组呈微角度相交。证明黄山市和铜陵市晚泥盆世擂鼓台组和陈家边组之间应该存在平行不整合。

(3)受吴德早、晚期构造运动和风化剥蚀的影响,铜陵、黄山吴彤群和高黎山群之间的地层常出露不全。本次工作在铜陵市大泥村、泾县廊桥、旌德柘溪、泾县关岭、南岭代会等地早石炭世陈家村组或擂鼓台组上方发现一套紫红色厚层状块状碎屑砾岩(相当于泥盆系沉积,另论),反映早石炭世处于频繁隆升运动的环境中,部分早石炭世地层被完全剥蚀。

参考

国家地层委员会。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时代)表说明。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安徽省区域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江苏和上海区域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江西省地质矿产局。江西省区域地质。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刘宝军。沉积岩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

刘宝军,许,等。中国南方古陆沉积地壳演化与成矿作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

刘宝军,许,等。中国南方岩相古地理图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

刘宝军,曾云福。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

[10]陈华成,吴启切等.长江中下游(寒武纪-第四纪)地层。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1],,李,,唐在如。下扬子盆地石炭纪沉积地质及相关矿物。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补编第4号,1987。

[12],吴相河,,李,等.中国南方石炭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北京:地质出版社,1994。

[13]孟祥华等。沉积盆地与构造层序。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

[14]王增基,侯,等.中国地层(8)中国石炭纪。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15]李汉民等.安徽铜陵地区中石炭统黄龙组白云岩段下的碎屑岩及其植物化石时代。南京地质矿产学院学报,1984,5(1)。

张颖,应中华,张晓东,刘伟宏。南京地区严观早期地层-磁山组。地层学,1987,11(2)。

安徽铜陵-黄山地区梧桐群地层划分及对比研究

徐伟、杜建国、杜森冠、孙承云、王宥胜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

文摘:研究了安徽铜陵-黄山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形成的吴彤群的地层划分、对比及其分布。这是梧桐群顶部风化出露的新发现,表明存在沉积间断。根据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等将吴彤群划分为关山组、擂鼓台组和陈家边组。

关键词:吴彤集团;地层划分;改变性格;安徽省铜陵-黄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