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的简历。
陈丹出生在端午节,那天天气晴朗,黄石方言中的“段”和“旦”是同一个音,因此得名。他的姐姐是著名演员陈数。由于父母都从事艺术创作,受家庭氛围的影响,陈丹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
1981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赴黄石招生。按照招生的年龄要求,只有初三或者高一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考试(70年代末80年代初艺术院校招生的大多是“丁白”,看重的是音乐素质和自身条件)。当时来报名的学生有几百人。当时,陈丹只有14岁,是黄石二中的一名初中生。因为他未成年,所以没有入学。
黄石的七月正值盛夏。为了方便考试,军乐团借用黄石歌舞团的场地作为临时考场。考试极其严格,所有来参加考试的孩子都是边玩边唱,尽最大努力在招考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由于要求高,招聘老师没有选到喜欢的孩子。
看到招生情况不理想,时任宋明高歌舞团团长的李文章也很着急。在从考场返回办公室的路上,他碰巧遇到了陈丹的母亲李可利,她刚刚排练完。突然他眼睛一亮,拦住了李可利:“这次来考试的孩子条件都不是很理想。你的儿子陈丹,我们是看着他长大的,他的艺术天赋非常好!为什么不让他考?机会难得!”
一语惊醒梦中人。李可利赶到黄石二中(现在是实验高中的所在地),把正在上课的陈丹叫了出来。当陈丹听说他被允许参加军乐团的入学考试时,他感到迷惑不解。当他问母亲拿什么时,她母亲只说:“让你拿什么就拿什么。”
也许他遗传了父母的基因。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陈丹在考试中表现异常出色,无论是基础乐理考试还是试听考试。而且他与生俱来的艺术气质,考场上不慌不忙的沉默,让所有的招考老师印象深刻。虽然他年龄不够,但还是被学校录取了。
最终,黄石的两个孩子成为了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的学生。
远离家乡,14岁的男孩独自上学。
陈丹的父母都是从事艺术创作的,他们知道当时中国只有京沪两地有最好的艺术土壤。虽然陈丹只有14岁,虽然他们心里充满了悲伤,但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在学习上的成功,他们毅然把孩子交给了招生老师。
陈丹是个懂事的孩子,因为他的父母经常出去演出,所以他没有时间照顾他。他很小的时候总是一个人在家,所以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更独立。但他再怎么独立,也还是个14岁的孩子。虽然被录取的兴奋冲淡了离家远行的现实,但当老师离开父母和黄石时,他还是热泪盈眶。
陈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学习长笛演奏。班上有46名学生,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陈丹是班上最年轻的。
孩子最容易接受新环境和新事物,同样也容易被新环境接受。因为年龄相仿,这46个孩子很快就认识并熟悉起来,建立了纯洁的友谊。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是一个极其严格的团体。在学校里,孩子们像士兵一样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和学习时间,老师的要求甚至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陈丹永远记得他第一次来到军乐团的那个冬天。天气特别冷。有一次在一对一的专业课上,他曾经一学就会所有的东西,但是那节课特别枯燥。陈丹感到焦虑,但他越焦虑,就越学不到东西。老师认为他学习不努力,严厉批评了他,这让陈丹的自尊心一时难以承受。他觉得无比委屈,“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老师既没有阻止他,也没有安慰他,只是默默地离开了。当陈丹哭完并平静下来后,老师又给他上了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