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窑的风格特征
汝窑
简介:汝瓷是五大名窑之首。窑址为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宋代属汝州。考古发掘发现的汝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在当时是相当大的。事实上,汝窑的烧制从宋初就开始了,尤其是北宋后期。
艺术特点:汝窑以青瓷为主,“天青釉”、“蟹爪纹”、“香灰胎”、“芝麻钉”是区别汝窑的重要依据。其中,蟹爪纹是指釉面开片毛毛的纹理;“芝麻做钉”是因为烧成时用小支钉撑起脚,然后将汝窑瓷器在空中撑起进行烧成。这样烧出来的瓷器烧好后,底釉上会有几个斑点。汝窑瓷器胎体薄,釉层厚,质地如玉,釉面薄,造型庄重大方。
由于传世作品少,据说不到100件,又因其工艺精湛,十分珍贵。
古代流传下来的杰作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汝窑青釉串纹瓶、汝窑青釉圆洗、汝窑青釉碗等。
宋汝窑琉璃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汝窑天蓝色椭圆形水仙盆和汝窑粉紫色花式暖碗。
官方用品
宋官窑青釉方形花盆
简介:宋代官窑由官方直接建造,分为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北宋末年才在宋徽宗开始烧,具体窑址至今未发现。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设新窑,其中一条是“内部设窑”,后又在郊坛下设新窑。据分析,“秀内寺官窑”位于杭州凤凰山脚下,而“蛟潭官窑”则位于杭州乌龟山一带。为了区分,北宋官窑称为“旧官”,南宋官窑称为“新官”。其中“旧官”重,“新官”轻而薄。
艺术特色
宋代官窑瓷器以素色为主,既无华丽的雕刻,也无绚丽的彩绘,多以凹凸直边和弦装饰为主。胎色为铁黑色,釉色为蓝色,“紫铁足”更添古朴典雅之美。“紫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使产品边缘的薄釉呈现灰色或灰紫色,而产品底部呈现黑褐色或深灰色。官窑除了常见的盘、碟、洗之外,还有多种瓶、炉,仿商周秦汉青铜器。
古代流传下来的杰作
故宫有官窑青釉串瓶、官窑青釉直颈瓶、官窑青釉圆洗等等。
葛瑶
简介:哥窑与官窑相似,紫口铁足,但其窑址至今不明,关于其烧制日期学术界也有分歧。有人认为不是宋朝,是元朝。
艺术特色
很多瓷器的烧制过程中,为了追求工艺,一般不允许有太多的釉面裂片。而哥窑却将“裂件”之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裂件大小不同,深浅不同,胎体外露部分因氧化或污染而不尽相同,产生不同颜色的裂纹。哥窑瓷釉有铁黑色的大开纹,称为“铁丝”,有金黄色的小开纹,称为“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节奏美。宋代哥窑的瓷器主要有盘、碗、瓶、洗。
古代流传下来的杰作
哥窑主要收藏在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北京故宫收藏有哥窑青釉穿耳瓶和哥窑青釉鱼耳炉。
宋歌窑青釉鱼耳炉
哥窑青釉海棠花盆等。
均瑶
简要介绍:钧窑的主要烧制时期据说是宋、金、元,而有些学者认为现在定为宋代管峻窑的陈设瓷烧制于明初永乐宣德年间。钧窑可分为管峻窑和钧窑,管峻窑位于河南禹州市(古称周俊)。
宋代五大名窑中,汝窑、官窑、哥窑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并不是以青色为主。钧窑的颜色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色。专家指出,“洪军”的成功发射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
艺术特色
刘志军作品《蚯蚓在泥纹中行走》
钧窑的典型特征是“蝼蚁走泥”,这是因为钧瓷的釉厚而粘而形成的。
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一些地方是开片和非开片之间充满釉料的。
雨停后会形成蚯蚓在湿地爬行的痕迹。
古代流传下来的杰作
北京故宫有钧窑的月白釉,台北故宫有宋代钧窑的紫丁香紫釉。
宋军窑玫瑰紫釉向日葵花盆。
丁瑶
简介:定窑是北宋第一个烧制宫廷御用瓷器的窑,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制白瓷的窑。丁瑶窑位于河北曲阳。
艺术特色
定窑闻名于世。一方面是颜色上的暖白,薄滑的釉面白略带黄色,给人一种润泽宁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又善于运用印刷、雕刻、绘画等装饰手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定窑的形制多为盘、碗。元代学者刘启曾在《归钱智》中撰文称赞定州窑的精美,说“定州的花、瓷,都是世界上最白的”。
古代流传下来的杰作
丁松窑白釉婴儿枕
北京故宫有一套白釉雕牡丹纹折盘、白釉雕渣斗、白釉印菊花凤纹盘。
专柴窑是五代后周皇帝柴荣开创的陶瓷窑。因为对矿物内部组织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刻理解,才产生了集万千风情于一身的千古佳作。这是古代陶瓷技术的集合,使用金属银和土壤制作轮胎。轮胎上覆盖着精致的进排气系统,而釉层就像一件衣服覆盖在胎体上,中间留有空隙。由内而外,陶瓷与自然融为一体。集千峰万绿于一身的柴窑器,达到了古代青釉发色的最高境界。柴窑的釉色之所以能延续千年,是因为矿物金属和宝石的颗粒一直保持着天然的活性。好像我们看天,看水,看树,永远都是清新的,友好的,自然的。柴窑烧成成功,是陶瓷史上的里程碑,是整个陶瓷丛林中的参天大树。
《古玩指南》记载“第一个谈瓷器的人是柴、汝、关、葛、丁”,“最著名的是后周的柴窑,是中国古窑的代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著名的窑址已被发现,但柴和葛仍然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谜。中国古代柴窑最贵,明人有“论窑器,必是柴、汝、关、戈、鼎”之说。据史书记载,严嵩父子倾全国之力,只得到几块。可见明代人很少见到柴窑瓷器,宋代仿柴窑器很多。所以它们的地位和目前仅存百余件的汝窑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