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剑英的人物故事。
黄建英来慈溪工作前,一些厂长在得知要任命一位女同志为县委分管工业的领导时,心存疑虑,担心慈溪的工业从此受到影响。黄剑英来Ci后的第一次工业经济会议,就是在当时的湖山棉花加工厂召开的。会上,黄剑英做了她来Ci后的第一个工作报告。她的演讲思路清晰,条理清晰,事实合理,内容深刻而富有逻辑性,语言生动而简单。大家都聚精会神地听,会场一片寂静。会后,与会人员一致反映,黄剑英很棒,很能干,报告做得真好。他听后深受鼓舞和启发。然后,每当县里召开黄建英讲话的会议,大家都积极参加,甚至不愿意迟到。
黄剑英是一头牛,她像老黄牛一样勤奋而不知疲倦地工作。她没有假期,晚上十二点才下班。她总是随身带着一个小笔记本,记着什么时候参加什么会议,事情进展如何...约1959,湖山一老太太因租住公房漏水严重,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迟迟未能解决。后来,她给黄剑英写了一封信,反映了这个情况。她看后立即批示,告知房管部门迅速解决,并派人跟踪实地询问,直到老太太满意为止。她说:“一封信代表着群众的心,群众对党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群众最起码的要求就是渴望一个满意的答复。”上世纪60年代大旱时,湖山渔队的渔民因干旱无法捕鱼,被动员到西三农场劳动。然而,对于这些渔民,特别是一些年老体弱的渔民来说,捕鱼是他们的专长,但养殖非常困难,不仅效率低,而且收入也很差。因此,他们希望回到原来的地方从事渔业生产,并派代表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但是跑了两三年也没有结果,相关部门可以推来推去,互相推诿。黄剑英得知此事后深受感动。他立即召集粮食、公安、民政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商量协调解决办法。最后他决定批准这些渔民回原籍参加渔业生产的请求,还专门发了一个文件。黄剑英常说:“作为党员中的干部,不能管别人的事,要管自己的事。你要用心,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湖山渔民至今忘不了她的功德。
黄剑英一生清正廉洁,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刚调到慈溪时,经常骑着26寸的自行车下基层,体察民情。她说:“工人和农民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如果我们总是沉浸在会议中,我们怎么能安心呢?”1961年,我曾经跟随黄剑英参观小林油厂。当时陶元彬主任打算给黄建英做几个小菜,其实只是很普通的菜,但黄建英坚决反对,坚持要我在公共食堂排队和工人们一起吃饭。三年的临时困难时期,黄健英病重,需要去上海做手术。当时心里很担心。我让旅社的同志买了一只鸡,弥补他瘦弱的身体。招待所的同志把煮好的鸡送走,她马上给我打电话,让我去。我去了之后,她问我:“小石,鸡怎么了?”我解释说:“你身体不好,想去上海就医。我通知了招待所的同志去办。”她说:“现在国家有难,我们干部绝对不能搞特殊化。”我检讨说,我知道我错了,但是这次就算了,下次不会了。她说不行,叫我把鸡送回旅社,让师傅把鸡切成小块,拌在菜里卖,我就照做了。当时黄建英一家住在半旧的老平房里,家具简单。她穿衣服也很节俭,经常穿的一件外套都褪色了。当时按照规定,她每个月可以领到三公斤副食票作为夜餐补贴,但她一直没有领到。有一次,她去油坊参加劳动,事先跟我说:“不能假装参加劳动,要真实。如果有人来找我谈生意,你应该先接待。”一天下来,我满头大汗,满身灰尘。那一年,黄剑英的母亲因病去世。当她知道这件事时,她非常难过。她马上出发,带着孩子回老家和老人告别。为了赶时间,她只好用县里唯一的改装车,但回到许山后仍按规定交了汽油费。她艰苦奋斗、朴实无华、清正廉洁的精神感动了人,也教育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