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优秀员工事迹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8篇精选)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经常会接触到事迹,这些事迹具有触发性大、感染力强的特点。所以起草契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油田优秀员工的故事素材(8篇精选文章),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1 1991年,新疆第一套1.4万吨/年乙烯装置落户独山子。刚刚参加工作的薛葵,有幸成为新疆第一代乙烯工人。他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知识型技术工人。

为了全面掌握乙烯生产技术,他跨岗位、跨部门学习,掌握了分离、裂解、压缩技术,成为乙烯装置的全能操作手。2003年、2004年在中国石油和全国石油石化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两连冠”。

2005年,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独山子1000万吨炼油和100万吨乙烯项目获准建设。在技术资料审核中,他整理了乙烯装置近400个问题,对裂解气管线取消膨胀节等重大方案问题提出了建议,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8年末,公司实施乙烯优化调整项目,新建裂解炉。他白天泡在工地,晚上对照技术数据,发现了一批重大问题,及时优化。2019建成,创下了国内同类裂解炉最短建设工期的纪录。

薛葵始终把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学习技术的出发点和归宿。2001年,他带领团队认真分析14万吨/年乙烯装置3年生产数据,提出“优化乙炔反应器操作”等17条建议,彻底解决了装置“两低一高”的生产难题,每年增加效益近4.5亿元。

他提出了百万吨乙烯装置“增加裂解炉蒸汽放空线”的建议。在2015检修开停工阶段,该厂减少火炬排放5785吨,是国内大型乙烯装置首次实现火炬零排放绿色开车。

他独创的“裂解炉精确调整法”大大延长了轻烃裂解炉的运行周期,提高了单炉生产效率。这种操作方法被评为中国石油一线生产“十大绝活”,在业内得到推广。

薛葵编写编写了《乙烯装置基础理论教材》、《林德乙烯驾驶指导手册》等技术资料,创造性地实施了新员工五步培训法,使一大批员工迅速成才。

29年来,肖钢扎根生产一线,立足岗位潜心研究,为科技创新、攻坚克难、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65438-0996新疆油田引进国外大型气体压缩机用于天然气输送。为了不受国外技术的限制,肖钢在设备维修基本功上下功夫,先后获得了连杆瓦拆卸工具、活塞环快速安装工具、双层连续工作液压油储罐等25项国家专利,使压缩机维修效率提高了30%以上。

他发明的“压缩机低温启动法”,使故障率从10%降至零,被列入集团公司十大操作方法之一。他的项目“压缩机自主维修及配件国产化”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奖。

肖刚在提升自己技能水平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团队,带出一支以独立运维为“名片”的团队,独立承担压缩机、离心泵、各种控制阀的维护工作。2007年冬季保供期间,肖钢和他的团队成员连续工作36小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一台进口DPC2804压缩机8000小时的维修,受到国外厂家的高度评价。

2013新疆油田成立首个技能专家工作室。作为工作室的负责人,肖钢一方面带领工作室成员不断提高维护技能,另一方面发挥工作室成员的长处,不断总结工作室的管理经验。2014,工作室迅速成长为能打硬仗、打胜仗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20年,在断崖式下跌的油价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考验下,肖钢带领工作室成员紧盯新疆油田准噶尔盆地周边70多个油气站,服务4000多公里的油气骨干传输环网,成为设备问题诊断专家。

肖刚带领团队完成现场技能公关项目8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奖13项,在油田获得公司级以上成果20余项,为企业创造4000余万元。

3 35年前,技校毕业的孙庆贤进入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成为一名操作员。30多年来,孙庆贤见证了中国乙烯工业从小设备到大设备,从小乙烯到大乙烯的发展历程。也成长为掌握乙烯技术的新时代产业工人,被誉为乙烯裂解炉“炉王”。

他在操作中反复推敲,总结摸索出一套裂解炉反应温度三步控制法,即“检查进料偏差、调整燃烧器火焰、观察炉管颜色”。采用这种工作方法,裂解炉运行周期达到设计值20天,双烯收率提高1个百分点,年增加经济效益540万元。

兰州石化公司24万吨/年乙烯装置投产初期,由于初馏塔裂解重油粘度高,塔底液位难以控制,导致洗油塔负荷一直达不到设计能力,成为制约装置生产的瓶颈。

于是,孙清宪开始了自己的研究。有一次,他在看国内外行业的资料时,被一条降低洗油塔浓度以保证稳定运行的消息吸引住了。受此信息的启发,他大胆提出了向裂解油中注入急冷水以改善洗油塔操作的建议。该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在短时间内达到了设计值。

孙庆贤通过参与组织技术攻关,解决了30多项乙烯装置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了20多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技术成果。15 QC成果先后受到国家、甘肃省、中国石油表彰,累计创效益8000多万元。2016年参与裂解气压缩机GB-201原址改造,为国内首次。每月乙烯产量增加3000吨,装置能耗降至694.2千克标准油/吨,接近100千克标准油/吨,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孙庆贤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先后编写了《乙烯装置裂解炉操作方法》等近40万字的技术资料,指导了兰州石化24万吨乙烯/年装置的开车运行,实现了装置的一次成功开车,创下了国产化程度最高的乙烯装置开车记录。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4“有问题找徐凯。”锦州石化公司检维修部门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徐凯,众所周知,是锦州石化公司检修车间专门从事动力设备的高级技师,是专门解决动力设备“疑难杂症”的“机械泵医生”。

每一次设备大修,每一次新设备的制造,都像是一次“大手术”,徐凯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汗水。无论是泵的吊装和密封安装,还是调整泵体的水平度和同心度,有了他的现场指导,大家就有了主心骨。他检修的所有设备都实现了安全可靠运行。

在串联密封改造和新泵安装过程中,他带领工作人员调整泵体的水平度和同心度,指出安装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检查串联密封改造系统是否达到设计参数,使改造后的新泵达到安全实用的要求。在2014柴油加氢改质装置建设过程中,他带领车间人员顺利完成了所有泵的安装调试,保证了装置按时建成投产,动力设备一次性顺利启动。

去年冬末的一天早上,负责含硫污水厂的班长余打来电话说:“含硫污水厂氨压缩机的卸料器又卡住了!”“我马上去。”徐凯回答道。这是今年第四次发生类似的故障。根据徐凯的分析,减压器的调节杆因压缩机介质中的杂质而被卡住,导致气体调节失败。期间,他积极与压缩机厂家沟通,建议升级卸荷器材质,优化密封结构,以适应生产调整的需要。按照他的想法改造后,故障问题得到解决,保证了氨压机的稳定运行。

当第二催化增压机润滑油系统压力低,连锁停车时,他决定延长油路保压时间。通过在助力器润滑油系统中增加蓄能器,延长了润滑油压力下降的时间,为助力器辅助油泵提供了充足的自启动时间,合理避免了因油压突然下降而导致助力器无法停止的情况。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资料5。2000年刚参加工作时,王尚典就爱上了车工。他疯狂地学习和练习技能,仅仅工作了一年,就摘得了锦西石化公司车工尖子的桂冠。2004年代表中国石油参加全国央企职工技能大赛,一举获得银奖。他被企业树立为“钻研技术、爱岗敬业”的青年楷模。

然而,他的生活在2005年发生了重大转折。在一次加工事故中,王尚典失去了右手拇指,被定为四级伤残。

因为爱情,正在休养恢复的王尚典拒绝了公司安排的休闲岗位,再次站在床边。经过疯狂枯燥的练习,王尚典另辟蹊径,用食指指背代替拇指进行精确测量。那一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

2012年,在受伤七年后,王尚典以辽宁省第一名的成绩参加了第四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击败了国内众多高手,站上了车工冠军的领奖台。他战胜了自己,获得了“断指铁人”的称号。

通过集团公司搭建的培训平台,王尚典学习了系统化创新方法和新型软件应用的知识,结合生产实践,技术创新的思路一年比一年清晰。他积极参加技能中国行,做了很多跨行业、跨企业的联合攻关项目,解决生产难题,进一步加强了技术创新能力。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完成了数十项技术创新和生产难题,“大直径波纹垫磨环技术改进”等32项成果获奖并应用于生产。2020年是锦西石化公司的检修年。他用自己的技能为生产服务,在大修期间完成了8项技术革新。

在生活中,王尚典是一个积极热情的人。从事志愿者活动10余年,参与敬老爱孤、植树绿化、保护环境等爱心活动。在他的支持下,4名贫困学生顺利考上了大学。

王尚典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认真履行职责,坚持为基层一线职工和技能人才发声,提出了多项有利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人才储备的建议。

汪峰深耕催化裂化领域28年。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机组的稳定高效运行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4年2月28日,该装置凝油罐液位计压力引线管突然断裂,王峰仅用13分钟就准确隔离泄漏点,避免了事故的发生。2065438+2009年9月,再生器连续发生催化剂逃逸事故。王峰准确判断出催化剂逃逸系统催化剂中钙含量高影响了自旋分离条件。公司采纳了王峰更换大量催化剂的建议后,装置很快恢复正常。

参加工作以来,成功解决和避免了8起紧急停车事件,排查和处置装置隐患200余起。他总结提出了“两人双向确认操作法”和“启停泵优先级别法”的操作经验,并在多套装置中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应急处理中内外操作不同步、人员安排优先顺序等问题,为装置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大港石化催化裂化是国内最早应用UOP密闭直连技术的装置之一,操作条件苛刻。王峰优化了开工方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低一慢”的注油条件,解决了沉降剂运行问题,为集团公司同类装置提供了宝贵经验。催化烟气脱硫装置投入使用后,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他巧妙地开动脑筋,提出把闲置的老设备改成脱氨塔,分离处理氨氮和无机盐。他以最小的投入,解决了行业难题,实现了年效益8,665,438+0,000元。此外,先后解决了候线流化异常、料浆系统结焦等26项技术难题,参与高炉隐患治理等重大技术改造14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00多项,累计增效1000万元。

以“汪峰FCC技能专家(劳模创新)工作室”为基础,提出“师徒”和“两师一徒”的培养方式,推进“一人一策”的差异化培养。组织编写了催化裂化开停工、事故处理、生产优化、特种阀门操作四大系列160培训课件,开发完善了技能鉴定题库和培训教材。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和资料7 26年前,宋健从吉林油田石油技工学校毕业后,带着奉献和建设油田的满腔热情来到扶余采油厂。从一个普通的石油工人到集团公司的技能能手,宋是靠着骨子里百折不挠的坚强和韧劲创立的。

产油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学会。不仅要了解地面,还要了解地下。为了了解井下流程结构,他跟在小班的工人后面,跟踪了从提管柱到下放管柱的作业全过程。只要有新的措施或工艺投产,总能看到他的身影。2007年,他获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奖项——吉林油田公司采油技能大赛一等奖。

在油田生产建设中,电力消耗一直居高不下,是制约企业效益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找到技术上的突破口,宋着手翻阅书籍,查找资料。一天,一个新的想法闪过他的脑海,他立即组织团队成员做实验。三个小时的研讨会结束,他看了看手机,是他妈妈在家。他马上回电:原来是父亲突发中风,住进了医院。宋建利眼里含着泪,立即赶往医院。当他看到他的老父亲躺在床上时,他感到非常内疚。父亲没有责怪他,反而鼓励他:“不用管我,工作重要!”“就这样,在家人的鼓励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成功研制出PLC电气绝缘自动控制装置,可根据环境温度、单井产液量等因素自动开关机,每年可为工厂创造300多万元的收入。多年来,他参与的89项创新成果获得公司级以上奖励,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创造经济效益13万余元。

2020年,他领导的集团公司采油技能专家工作室被国家授予“宋技能大师工作室”。连续三次被公司任命为全国采油大赛培训队总教练,培训学员5000余人,其中3人获全国比赛铜牌,6人获优秀选手,25人获吉林油田公司技术能手。

油田优秀员工事迹8曹在焊接技术上精益求精,爱岗敬业,掌握了焊条电弧焊、钨极氩弧焊、管道下向焊等焊接方法,以及耐热钢、不锈钢、铝、镍、铜、钛合金、异种钢的焊接技术。

焊接合金钢管道时,由于成型要求高,曹过于注重对熔池的控制。当他停下来的时候,他发现他的手指上靠近焊缝的地方被烧出了一个手指粗细的水泡。也正是因为这份认真,他成了领导眼中“最放心”的第一选择。只要遇到难、急、新材料、新工艺的焊接任务,领导都会第一个想到他。在这个过程中,曹的技艺水平迅速提高。工作第五年,在公司焊工大赛中获得1的名次,借助企业技能大赛平台快速成长。获河南省第一名,全国工程建设竞赛第二名。

丰富的技术积累帮助曹解决了多次遇到的焊接施工难题。该公司在焊接某焦化装置时,遇到了复合材料过渡层焊接裂纹和气孔的问题。通过了解焊接参数和施工工艺,他创造性地采用分段横焊法焊接上坡焊缝,效果显著。此外,他带领焊工在B塔焊接中获得了100%的合格率,有效解决了复合过渡层裂纹问题;焊条利用率从70%提高到100%,仅镍基焊条节约就达20多万元。以《不锈钢复合钢板焊接要领与技巧》为题,参与编写了《焊接工艺师的绝活》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8年奥运会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施工中,他协助制定了厚板高强钢V型槽箱梁焊接工艺,并对参与鸟巢施工的焊工进行了培训,大大提高了参与施工的焊工超声波探伤合格率。

2011中国首次参加在英国举行的41世界技能大赛焊工比赛,其徒弟裴险峰获得银牌,实现了中国第一枚奖牌的突破。作为教练,曹给颁发了证书,受到的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