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阅读和练习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张庆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无非是读、写、写、读。在综合测试中,我们也给阅读和作业很大的分数,尤其是初三以后。一般来说,从初三到六年级,阅读分数分别占25、35、40、45,作业分数分别占20、25、30、30。逐步增加阅读和作业的权重,是今后语文评价的一个方向。因此,要不断探索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作业水平的有效途径。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努力。下面分别从老师和学生的角度提出几点建议:一、阅读教学——大量练习,精准指导,方法运用,效率提升。(一)教师1,语文教学到底要做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能讲很多,比如生活需要(认路,上厕所,认钱,看电视等等。)、工作的需要(写简历、写计划总结、写演讲稿等。),以及未来的需求(考试,申请等。).这些都有道理,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站得更高,理解得更全面。课程标准是这样写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体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备读写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交流能力,以适应实际需要。语文课程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人格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我们的编研教学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这个大目标上来。语文教师是肩负党和人民使命的人,是用课标精神和编者意图教会学生学习的人。2.树立正确的教材观——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和用教材是两种不同的策略。教教材是把知识的呈现等同于教学方法,用教材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处理和发展教材。编辑为我们做了一级筛选,提供了深受学生喜欢、有自己装载量的好文。据说学生喜欢是因为现行教材的文章时代感强,内容丰富多彩,语言风格多样,表现形式各异。以前一篇文章管几代人的现象基本消失了。说到担当,首先他们被安排在某个文化单元里,当他们的位置确定后,他们实际上已经成为了被利用的材料。比如“潜水”,以前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现在是放在“船”这个单元里,从一个角度去看待和表达船这个工具。教材承载的负荷不同,主要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从过去的现实来看,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以人性为重。比如奇异激光。如果是教材,那么就是科普文章,学术内容很多,数字有些枯燥,但如果真的记住了,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并没有太大作用。如果从语文的角度来使用教材,那么,在大致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重要的是注重写作方法,比如小标题的运用,比如图、例、比的运用,这样会给学生很多举例和启发。3、处理好与编辑的关系。我们常说,教学中正常的关系应该是编、研、教、学四位一体,学生是主角,是基础。课程标准是纲领,是路线图,规定了我们的具体任务,如何做好接力。编者是我们教材的提供者,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编写教材的人。他们做了一些事情,包括选文(为什么要选——当代性、示范性、可读性),放在哪里?(合适,有担当)教学小技巧(单元主题,课后练习,中文世界实践活动)等。4.教学中应加强三点。第一,文章写了什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当然这要根据每个学习时期的差异来做。学生靠自己的力量把一篇文章浓缩成一句话或者几句话,真的不容易。我们应该从一年级开始,一段一段,老师不要包办一切,不要灌输,这种能力我们是无法替代学生终身的。当然,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这有利于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和发展,但也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在《狐狸与乌鸦》的学习中,老师鼓励学生创新,有的学生夸狐狸聪明,违背了作者和编者的意思。正如一位专家所说,一千个读者读一千个林黛玉。虽然是一千,但毕竟是林黛玉,却没有变成薛宝钗。二、怎么写?包括结构、方法、语言运用等。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一点,那么学生将在阅读的隧道中摸索很长时间。以前的教学过于注重文章的层次结构,每篇文章都要做,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学生负担过重。所以新课标相对淡化了这种训练,但不代表分析结构不可取。对于一些很有特色的课文,还是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练习。比如:中心句的运用,首尾照应,人物语言和动作心理的描写等。可能是因为初中生已经养成了课前预习的习惯,比较扎实。课堂上更多的是师生之间的“点”对话,主要围绕课文的单词和段落所表达的内容,小学课堂上很少有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如果你刚坐过这样的课,可能很难跟上教学的节奏。我认为,小学教师常常在语文中沉浮,初中教师常常跳出文本,俯视文本的游弋。前者主要解决说什么,后者侧重于怎么说。这也暗合了王尚文教授的话:“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怎么说’是第一位的,具有本体论的地位。汉语姓氏“于”也体现在言语形式的教学中。当然,“怎么说”不可能与“说什么”无关,语文教学也不能完全忽略文字的内容。我们要强调的是把教学内容的重心从‘说什么’转移到‘怎么说’。”后来在比较中小学课堂教学的时候,突然想到这样一句诗:梅许逊的雪是三分白,雪中却少了一份梅香。在今后的教学中,小学和初中教师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知道该写什么的基础上,搞清楚作者是怎么把课文写出来的,提高读写结合的意识,切实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第三,为什么要写?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不要忽略作者或文章的背景,比如“枪手”这一课。如果不介绍或要求学生搜索相关材料,文章的理解深度就会打折扣。为什么德国军队会在这里?法国为什么要打德军?再比如,《广玉兰》里有一句话叫“我不行,我不行”,陈黄梅作为一个大作家,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这不正说明了广玉兰的特点吗?再比如歌颂雷锋的诗,现在六亿人和学生读了都有疑问。5.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以前是组件教学,一字一句,循序渐进的教学。现在是整体感知。这里的“教”不是传统理解中的灌输,而是以教带教,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去代替自己所谓的“带兵教”的教学,给学生一个举一反三,达成自己理解的方向。至于老师的位置,大多数情况下应该是讲台,这是一种责任的象征,提醒我们要以饱满自信的姿态面对学生。如果我们的观念不改变,即使我们坐在学生的座位上,我们也会默默的控制课堂。《幕后听政》不就是导演吗?(2)学生。1,多做阅读练习。举三个例子推论。但是需要老师的及时引导。2.阅读时保持头脑冷静。在我们组织的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测试中,我们发现我们在阅读时没有充分吸收信息,个别学生缺乏独立阅读的耐心和研究文本的能力。拿到一篇文章,没仔细看就开始做题。比如抄诗,我们的要求是“如果你找到一颗白色的种子,你打算把它种在哪里,它会长出什么诗来?”很多同学只知道想象,不注重“白”和种植的地方。3.你可以从这个和那个中得出推论。使方法可以迁移。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也要从三个方面扪心自问,在阅读中寻找答案,注解自己的收获和疑惑。熟能生巧,积少成多,才能形成能力,提高素养。4.阅读效果的测试,不同年级各有侧重,基本都是以课本上的阅读方法为准。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题型有:统计自然段落,找出指定内容(如词语、动作、中心句),画下来或抄下来,找出得出一个结论的依据,在上下文中解释词语的意义(本义和具体意义),选择意义项,选择恰当的词语,提取好的词语和句子,评分,总结层或段的意义,回答相关问题,写感想,根据提示自己读古诗。课外文章可能看起来很奇怪,但只要你认真看,设计的习题并不难。二、习题教学——循序渐进,重在实践,从量变到质变。(1)教师。1,现状:强度小于阅读,理解不足——铺云待雨;这个问题可以出其不意地解决;事情往往和工作不成正比。方法不多——善于走捷径。如果读写结合不好,你教的越多,世界就越小,你所有的努力也只会落实在一篇文章上。数量不足——文章总数少,每篇文章字数少。素质不高——盲目模仿,类似的练习比较多。评价跟不上——用同样的眼镜看学生的作品,想看精品,但限制太多,容不得也鼓励不了学生的创新。比如上学期期末,很多老师说想不到这样的题目,有的老师觉得联想一下就够了。这本书的第九单元是《幻想与想象》,在《畅所欲言》中有看图编故事的练习,图片的设计完全符合编者的提示。批改卷子的时候,有个老师给我打电话,说大部分同学写的是下雪了,堆雪人。有同学想到了地震灾区,想到了母亲带盲童感受大自然,所以被我们阅卷老师给了较低的分数。众所周知,联想和想象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更何况要对学生的创造给予更大的肯定。2.一些建议:(1)循序渐进并注意教学的接力;(2)真正“工作”,纸上谈兵。(3)尽量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情境中,让他们在和谐的环境中表达自己。影响学生习题表达质量的因素很多,如兴趣、时间、方法、写作等。,这就要求我们采用不同于口头表达的新方法。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有了兴趣,就能事半功倍。在习题教学中,要坚持四个结合:一是习题与阅读相结合,打通从阅读到习题的通道,让学生从阅读中产生灵感和冲动,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从阅读中丰富习题素材和语言。常见的方法有延续(延续、妙想、奇写)、模仿(看清楚,不是模仿内容而是模仿形式)、改写等。第二,作业和生活的结合,可以让学生觉得我是在拿着笔说自己的事情,用文字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锻炼的好素材。第三,练习与活动相结合。活动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活动的满足就是思考的满足。课本上设计的很多活动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我们要好好利用。比如畅所欲言,一开头就一展身手,综合活动。让学生在老师创造的轻松环境中看、摸、尝、听,有利于创新思维。第四,个人写作与同行交流相结合。在交流中找到自己的价值,用成功来激励和坚定写作的决心。这里的写作包括起草和修改,交流包括阅读、演讲和写评论。(4)研究课本的提示。其实我们每次综考的习题内容都是和课本紧密相关的。老师只要注意课本上的一些细节,应该能想到考什么。比如上学期期末,四年级习题的题目是“他(她)真是一个有尊严的人”。学生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首先这是下册一个单元的主题,再看第75页金钥匙的提示:这些文字里写的人都很端庄,但性格不同...在第77页,丁丁和东东有这样一段对话:我非常敬佩一个有尊严的人,我在描述的时候尽量去理解他的心情和想法。笔下之花也有一个话题:讲一个有尊严或者没有尊严的故事。试想,一个没有人物的故事能彰显尊严?(5)注重效果,从学生练习的结果中发现教学的不足。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2)学生。1,多练习写作,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每一道习题。阅读时,做四种笔记练习:摘抄笔记、批注笔记、提纲笔记、经验笔记。2.写真实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材料。比如它是砖和水泥,但是它可以建造很多奇怪的工程。3.审题很重要,否则会反其道而行。主题确定了,有了好的素材,好的方法,好的语言,就能写出好文章。第三,要避免几个误区。1,情境创设不是越豪华越好,也不是每节课都要“电”。它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简洁高效。2.教师活动少不一定意味着学生活动多。教师要“无为”和“有为”。3.上课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学生。4.你不必使用所有预设的内容。预设和生成都要注意。“如果你提前计划,你就会成功。不提前规划,就废了。”因此,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学。但“学”是活的,“教”也应该是活的。教的方法要来源于学的方法,教学的调整要跟随学校情况的变化。不考虑学习情况,一味的“拿教案”就是自大教学,教学效果必然大打折扣。5、引入奇思妙想,总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众所周知,我们的导入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学生。第一是效率,第二是实践中的创新。环节设计突出,不愿意按部就班,步步为营。有时会违反教学规律。第三,学生想在表现形式上出彩。围绕一个主题安排的文字不是有多种风格吗?学生的练习也可以心胸开阔。这忽略了课标对习题的阶段性要求。6.老师打算什么时候用水文学?我觉得如果用的地方用处不大,就换个地方。如果在任何地方都没什么用,那就干脆把它去掉。否则占用时间,容易和例题重叠。学生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吗?比如诗歌,散文等。,在我看来,还是以记叙文为主,不要让例子对学生产生太大的影响。用例子代替复习。即使是老师推荐的例子也要用好,否则会束缚学生。2009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