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党寻求重生
黄埔系是中国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内部最重要的军事政治派别,是蒋介石及其政权的重要支柱。黄埔系领军人物、国民党著名战争将领胡宗南,出生于黄埔军校一期。同时,他也是蒋介石最喜欢、最看重的军事将领和心腹。
胡宗南(1896—1962),浙江镇海人。他的一生经历了黄埔建军、十字军东征、北伐、内战、“剿共”和抗日战争,直到1947年指挥进攻并占领中国* * *首都延安,转战西北,先后任第一战区总司令、Xi安绥靖公署主任,成为手握数十万大军、统率数个团的二级上将。此外,胡宗南还是黄埔系“五个第一”的主将,颇具传奇色彩。
一、“哭”进黄埔的将军
胡宗南出生在一个小药店老板的家庭。六岁时,他失去了母亲。他家很穷,但他很聪明,渴望学习。他小学以全县第二名毕业,中学以全校第一名毕业。高中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去了深造的机会,被迫回到孝丰县高中当语文、历史、地理老师。
虽然出身贫寒,但胡宗南志向远大,他的志向、气质、胸怀一直备受推崇。作为一名教师,胡宗南除了教书,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古代历史名著,了解世界时事。1921的暑假,他游历了北京、天津、山海关等地,然后断言10年后,中日之间必然会有一场战争,发生在1931。18号事件。凭着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他在黄埔军校读书时就被公认为“先知”。
然而,黄埔的“先知”在入学时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黄埔军校在上海秘密招生时,胡宗南决定报名参加考试。他很轻松地通过了初试,却在复试资格审查的时候,突然被拉了队——取消了考试资格,原因很简单,胡宗南身高不足1.60米,又瘦又弱。
这个结果对胡宗南是致命的打击。伤心过后,他慷慨陈词,问带他出去的考官:“你为什么不让我参加国民革命?革命是每个年轻人的职责!个子矮有什么不好?拿破仑个子不高,也在战场上驰骋!该校院长孙中山先生身高只有1.68米,学校代表廖先生更矮!国民革命怎么能以貌取人呢?”
这喊声惊动了在另一个房间里的廖。廖被他的精神和勇气所感动,于是写了一张纸条,授权他参加下一次的文化考试。一个月后,黄埔一期学生入学考试成绩出炉,胡宗南被列入考生一栏。当时的辽当然不会想到,这个叫胡的小男人,后来却成了一个肩上扛着三颗金星的将军。
进了黄埔军校,胡宗南凭着超人的勤奋,又因为是校长蒋介石的“故乡”,很快锋芒毕露。黄埔军校第一期有一句话:“文有何,武有胡宗南,文武有”。据说胡宗南是人生第一阶段军事成就公认的佼佼者。这也是他后来被蒋介石看重的原因之一。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想拉起自己的嫡系,自然就刻意从教官和学员中招揽各种人才。当然,对于胡宗南这样的高材生来说,他必然会招致非议。
第二,第一个人是天子的门徒
虽然黄埔军校的入学并非一帆风顺,但小胡宗南有着惊人的毅力和耐力。他是黄埔军校最努力的工人。机缘巧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自己的“老乡”江总裁,并得到了他的青睐,成为自己团队中的一员。
离开黄埔军校走上战场后,胡宗南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成为黄埔一期晋升最快的学员。1928年4月,参加第二次北伐,胡宗南任旅长。由于他出色的记录,他获得了许多奖项。165438年10月,他所在的部门因训练成绩突出被评为“模范大队”。在后来的中原大战中也有建树。到1931年1月13,胡宗南升任第一师中将,是黄埔最精锐的师,成为嫡系中的王牌。与此同时,胡宗南开始建立自己的军事体系,形成黄埔系的“少年团”,自诩为黄埔系的“太子”,位列蒋介石“十三太保”之首。1936整编后升任第一军军长。记者范长江采访他时发现,第一军纪律严明,指战员生活简朴。他专门写了一篇报告《胡宗南将军和他的天下第一军》。在74军崛起之前,1军是第一主力。
耐力也是胡宗南被将领看重的一个原因。胡宗南,身高不到1.6米,相貌丑陋,是黄埔最老的学生。1925黄埔毕业当少尉的时候,已经快三十岁了。战争年代,30岁就担任指挥官、师长的人很多,而他只是一个少尉学员。如果换了别人,他可能已经脱下军装去挣钱养家了。但他咬紧牙关,忍住了。他有耐心,有手段,有后盾。他终于熬过来了,成了“天子第一弟子”。
对于蒋介石来说,对胡宗南的重用还是看中了他的忠心。每次与蒋介石的政敌打交道,胡都行动迅速而果断。比如他镇压两广事变的时候,士兵行军很快。同时,蒋介石也借此机会向黄埔系全体师生发出一个信号,那就是蒋会非常重视人才,只要他死心塌地地跟着蒋走,黄埔系就一定能兴旺发达。
第三,五个“第一”的崛起
胡宗南是第一任军长,第一兵团总司令,第一军总司令,第一战区总司令。他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离开大陆前获得上将军衔的人。
抗日战争时期是胡宗南人生的巅峰。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最终成为江主席的至亲。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9月2日,胡宗南率部参加淞沪会战。17年6月3日,升任第十七军团团长,是黄埔同学中的第一个团长。这主要归功于他的勇敢。
1937“八·一三”抗战开始后,西北胡宗南第一军两个师先后到达保山、吴淞、云枣浜,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胡宗南在战场上日夜指挥巡逻,从未离开半步。因此,他的部队士气高昂,顽强不屈。在没有工事的情况下,被日军的陆炮和空军轰炸,还能挣扎五天五夜。官兵们虽浴血奋战,寸土必争,始终坚守阵地。他们越打越勇,胡宗南一句话也没说。后来,淞沪之战的实际指挥者、时任第三战区副司令员的顾知道了这件事,打电话派部队来换防。
经过四次补充和五次防守变化,我们终于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然而,伤亡极其惨重。第一师李铁军和旅长三次负伤。团长伤亡5次;该师除通信连长外,其余均由伤员顶替。
蒋介石赞赏胡宗南的表现,在军长之上设立了这个团长的职位,并提拔胡宗南为第十六军团的这个团长。
凭借在战场上的勇猛,对蒋介石有好感的胡宗南于6月1939+10月14升任34军副总司令;8月4日,升任34军总司令,成为黄埔系学生第一军总司令。1945 65438+10月12出任代理总司令,下辖四个集团军,十六个军,四十二个师,五个特兵团,共四十五万人;7月31日,正式被任命为第一战区总司令,成为黄埔同学中唯一的战区总司令。
抗战末期,胡宗南达到了权力的顶峰。他拥兵四十万,势力遍布中原西北各省,直抵新疆。当时除了陕甘宁边区,整个西北都是他的地盘,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西北王”。更重要的是,他很受蒋介石欢迎,他的讲话在蒋介石的“十三太保”中更为重要。直到日军投降,除了戴笠之外,只有陈诚、胡宗南、孔祥熙、张群四个人能够进去见蒋介石而不必等待通知。其他人,包括军队总司令何在内,必须得到通知才能进去,他们不能冲进去。
第四,抗日铁骨不怨。
胡宗南为抗日战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38年9月,率第一军参加上海淞沪会战,英勇杀敌,伤亡惨重,坚守阵地。9月4日夜,他奉命将线路从杨移至罗店,不久又转到刘行,在刘行继续斗争了半个月,才转到昆山整风。9月中旬,第一军编成第十七军团,胡宗南任这支部队的首长。10年10月初,奉命防守大阳,增援云枣银行。胡宗南奉命防守七天,直到完成后方部署,但他坚守了四十二天。苏州河之战,虽然左右友军全部撤退,但胡宗南军部两个师坚守阵地,岿然不动;并分兵拦截,阻止敌人渡江,等待援军到来。当时有人说,“桂军的十个师只能打一天,只有第一军能打。这支军队的两个师的阵地一直屹立不倒。”165438+10月8日,胡布出兵桂军廖雷,奉命打开后方准备。不久,他奉命防守苏州河,苦战数日后,奉命撤退。在拐进去的路上,他突然遭到了日军水上推进队的袭击。一方面军十六个团苦战三个多月,多次得到补充。其中,营长级的100多个团负伤,连排长也几乎没有幸存者。
1944年,战局危急之时,胡宗南指挥部队,曾援助第一战区击退日军入侵Xi安。后来,他还要求部下阻止日军在贵州的进攻。1945年3月下旬,侵华日军入侵五战区,胡宗南指挥豫西各军相继歼灭。抗日战争胜利后,胡宗南奉命在郑州投降,接收豫北、豫西日军。
在战场上,胡宗南的骨头真的很硬,这也是蒋介石信任他的原因之一。抗战时期,很多国军将领打仗的时候都喜欢抱怨,求援。胡宗南抗战期间,死脑筋的日本人从不主动求人,得到了上级的好评。胡宗南和孙兰凤是国军仅有的高级将领。
动词 (verb的缩写)扮演反共产主义暴徒的角色
当然,作为蒋介石的积极追随者,胡宗南也积极反共。为了阻止CCP在延安扩张地盘,胡宗南于1941年开始指挥8万大军封锁陕甘宁边区。1942年7月23日,胡宗南升任第八战区副总司令(朱绍良),三十四军总司令。掌握第八战区实权,在西北驻军,封锁、入侵陕甘宁边区,被誉为“西北之王”。
随着国民政府冰山的崩塌,胡宗南也迅速从其“事业”的巅峰跌落,从陕北到关中,从关中到陕南,从陕南到四川,从四川到西昌。最后,他的几十万军队崩溃,烟消云散,胡宗南只身逃回台湾省。
至于胡宗南的节节败退,彭和中共中央不可能用十倍的兵力消灭。一般认为胡宗南无能,但实际上,一方面,彭确实有过人的军事才能,中共中央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另外,胡宗南赢少输多,还有其他原因。例如,蒋介石的军事才能远不如毛泽东,但他喜欢发号施令,肆意干涉。可惜胡宗南确实听了他的,所以失败是必然的。可见,胡宗南的忠诚一方面使他飞黄腾达,迅速成为蒋面前的红人,另一方面也使他在战场上难以施展手脚。另外,胡宗南的部队是蒋介石自己的部队,蒋介石不愿意用。能打就躲,一方面保存了实力,同时也缺少实战锻炼的机会。众所周知,的强军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而不是养出来的,这也是胡战败的原因之一。当然,大家知道,胡宗南身边是中共地下党熊向晖,被毛泽东誉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中国共产党对胡布的一切行动了如指掌,所以他失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胡宗南深受蒋介石器重,甚至踌躇满志,野心勃勃,骄横跋扈,百万雇佣兵,驰骋沙场。但他野心太大,不懂战略,盲目服从蒋介石,部队被一个个消灭,逃到台湾省,被弹劾。因为他是一个反共的深水炸弹,毛泽东非常讨厌这个人,称他为“西北之王”。但在国民党中,他生活简朴,不搞腐败,对下属很好。但是,因为他站在了失败的一边,他早已是反方向的典型人物。其实也是时代的悲剧。
第六,孤独的夜景
大陆战败后,胡宗南的骨干部队全军覆没。他在那些年指挥过40万军队,身边只留下6个随从。在台湾省,他再次被弹劾。蒋介石不满胡宗南失去了老师的土地,同时觉得胡宗南跟随了他二十多年,极其听话。权衡利弊,蒋介石最终决定让胡宗南过关。虽然避免了“联合军法审判”,但“西北王”胡宗南的历史却在这场风波后画上了句号。
1955年9月,胡宗南出任“澎湖防御司令部”司令,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但由于台湾省统一了陈诚的土木木制,胡宗南一直没有得到重用。1961年,胡宗南患高血糖,工资只有1/3给自己和家人,其余几乎全部给下属维持生计。后来,他的下属王英文的儿子回忆说,有人去胡宗南家时,他坐在沙发上要小心,因为“那沙发太旧太烂了,一不小心就会把他摇醒”。可见,胡宗南晚年的生活真的是苦不堪言。1962年2月6日,胡宗南病情恶化。7日,总统府副秘书长蒋经国奉其父之命探望了他。10年6月30日,蒋介石亲自拜访了他。胡宗南非常激动,交换了眼泪。14年6月4日凌晨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7岁。
1962年2月15日,陆军二级上将胡宗南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称号(仅次于蒋介石的最高军衔)。此外,他还被授予“持续忠诚”和“永恒典范”的称号。台湾省成立治丧委员会,何、顾为副主任,并迁至台北极乐殡仪馆。3月13日发布“嘉奖令”;6月9日葬于台北阳明山纱帽山脚下。
毫无疑问,胡宗南是民国史,尤其是民国军事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要了解民国军事史、北伐战争史、抗日战争史、解放战争史、国共关系史乃至台湾省近代史,就必须研究黄埔系,了解黄埔系领导人胡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