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沈诗钧9岁上大学,18岁博士毕业。目前情况如何?
编辑|冀中百事
2007年,一名9岁的神童被香港浸会大学录取,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学业。
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怎么了?
这个神童就是沈诗钧。说起他的奇迹,绝对离不开家庭的培养和影响。
沈诗钧的曾祖父沈清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企业家。他的祖籍在中国福建,举家迁往香港。到目前为止,他拥有上亿的财产。
都说富贵不超过三代,但是这句话在沈家可没有体现出来。沈清江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10的女儿中有9个是大学毕业生。
这一优秀传统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沈诗钧的父母和祖父母中不乏人才。这部分是因为家族智商的遗传,但也与优秀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
沈诗钧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是家里的老二,有一个8岁的弟弟。
哥哥沈艺谋从小就才华横溢,屡次跳级。14岁,考入英国牛津大学。
在哥哥的光环下,弟弟沈诗钧显得特别普通。在幼儿园,和普通孩子相比,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他喜欢玩高大上的积木、拼图、大富翁游戏,每天欢声笑语,自由自在。
沈父看着两个儿子明显的差别,心里不但没有偏心,反而觉得小儿子能无忧无虑的长大,未必是好事。
不管他是智力天赋还是智商一般,他都希望自己的两个孩子心理健康,积极向上。
父亲沈振雄秉持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与两个孩子一起成长。
由于父亲的影响,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看书。《三国演义》是沈诗钧的最爱,诸葛亮是他的最爱。
2004年,沈诗钧升入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学校发新书。沈诗钧一拿到书,不管是数学还是语文,他都从头到尾读了一遍。
他放学回家把书拿出来和父亲分享,告诉他书里的内容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他还在翻书的时候给父亲讲过一次,沈很惊讶。
于是他找了几本书让儿子读二三年级,但沈诗钧很快就看完了。这对他来说并不难,尤其是数学。
这时,沈父才发现,小儿子也很有天赋,很聪明,他仿佛看到了当年大儿子的身影。
他把高年级的书带到了沈诗钧,这样他就可以努力学习了。
沈诗钧上课的时候,老师发现他在读六年级的课本。老师先批评了他,然后把这件事告诉了沈父。
沈父向老师解释说,沈诗钧非常理解书的内容,他可以自学高年级的课本。不过老师觉得沈复有点自大。
老师的意见不无道理。其实沈复也是怕被老师说,开始纠结要不要让他提前学习。
这一年,14岁的沈艺谋考上了牛津大学,沈诗钧随父亲和哥哥来到英国,开始了陪读生涯。
在哥哥的影响下,他6岁开始接触微积分,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很快显现出来。
沈父在家陪他学习初高中课程。他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初高中的三门必修课,第二年就自学了剩下的六门辅修课。
2007年,沈福鼓励沈诗钧参加英国高考。作为一个18岁的成年人,参加高考都会手抖心跳加速,更何况是9岁的沈诗钧。
似乎看出了沈诗钧的不自信,沈父一直在不断鼓励他要注重过程,不要太在意结果。
让他试一试。如果实在不行,他可以先去上学一年,明年再打。在父亲的鼓励下,沈诗钧参加了英国大学入学考试。
沈诗钧来到考场,看着面前的哥哥姐姐。他心里有点乱,父亲安慰他冷静下来。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测试,随它去吧。
当沈诗钧坐在考场上时,每个人都情不自禁地看着他。怀疑和奇怪的声音传来,沈诗钧试图忽略外面的声音。
他调整呼吸,让自己坦然面对,最终取得了2A1B的好成绩。
沈诗钧和他的父亲对这一成就非常满意。他们开始满怀信心地申请大学,但这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英国的大学都不愿意录取这个9岁的男孩。他们认为孩子太小,不能像正常大学生一样生活学习。他甚至需要父母时刻照顾他的生活。
无奈之下,沈父决定带沈诗钧回中国。他来港后,各大名校都拒绝了沈诗钧,好像讨论过似的。他们声称,只要他们是3A学生,沈诗钧就不符合他们的入学要求。
当时,香港一些无良媒体开始批评和讽刺沈诗钧,说他9岁就想上大学,但没有人敢这样做。毕竟,他太自负了,不会被大学录取的。
沈诗钧找到父亲,说道:
“爸爸,我可以重复一遍。我今年才9岁。一年晚上对我来说没什么大不了的。”
沈父默默点头。他告诉儿子,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给你好消息和坏消息是好的,放轻松也是好的。
就在沈父正在给儿子选高中的时候,另一个村子应运而生,它又转了一圈。
香港浸会大学表示愿意录取9岁的沈诗钧入读数学系,并为他制定了5年的研究生和研究生学习计划。
沈诗钧因这个突然的好消息而欣喜若狂。他没想到事情会天翻地覆。他非常感谢香港浸会大学,非常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进入大学的沈诗钧,看着同学谈恋爱,玩电脑游戏,渐渐迷失在大学里。
他也尝试过玩电脑游戏,但无论如何也喜欢不起来。相比数学,这些游戏对他来说毫无吸引力。
他觉得这种情况让他很不解。他曾在学校会议上批评说:“大学里约会打游戏的人真幼稚。为什么不好好学习?”
所以,在大学里,他可以说是独来独往,没有特别好的朋友。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觉得他太年轻,埋头学习。他和同学没什么共同语言,自然也玩不到一起。
他的导师曾经说过,沈诗钧是他带的最容易的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是工作比较专注,能专心研究,让人很安心。
原本计划五年的沈诗钧,依靠自己的热情和日复一日的努力,只用了四年就完成了学业。
这也注定了沈诗钧走上了与大多数毕业生不同的人生道路。
2011,13岁神童沈诗钧,香港浸会大学硕士毕业。
在四年的研究中,沈诗钧接触到了德克萨斯A&M大学数学教授写的两篇论文。其中的一些研究引起了沈诗钧的兴趣,他决定去美国继续深造。
我哥哥在14岁时去了牛津大学,沈诗钧在14岁时是一名医生。
沈复一提起这两个儿子,高兴得合不拢嘴,很多人佩服他出谋划策。有哪些教育孩子的妙招?
沈复说:“我从不强迫孩子学习。学习的内在动力来自于他们的兴趣。”
但是,不可否认,年轻有为的人确实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坚持不懈的自律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2013,沈诗钧来到德克萨斯A&M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和学校的数学专家一起工作,他在这里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人。
沈诗钧觉得他可以忘记时间和他在哪里,只有在数学的世界里,他痴迷于此。
兴趣很重要,但毅力也不可或缺。为了找到一个公式或答案,沈诗钧可以不吃不喝一直工作。
甚至有一段时间,沈诗钧的身体因为这个出现了一些问题,瘦了二三十斤,让家人很心疼。
后来我向学校请假,回香港休养了一个月。父亲又一次充当了人生导师的角色,劝他要放轻松,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
太多太晚,太紧,弦总有一天会断。
沈诗钧再一次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回到美国后,沈诗钧忘记了自己“神童”的光环,再次以虔诚学者的身份来到学校。
精神压力得到缓冲后,沈诗钧开始在学校社交,主动找人聊天。
有一次在餐厅,他主动帮同学拿了一套餐具。这件小事让沈父觉得是很大的进步。
沈复鼓励他走出自己的世界,多交朋友,拥抱生活。
我一天没见到三秋了。当我的导师再次见到沈诗钧时,他觉得他变得更加外向了。
经过几年的蜕变,沈诗钧褪去了稚气,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大男孩,留着胡子,头发上甚至有了几根白发。
2017,沈诗钧终于突破了自己的课题,完成了学业,获得了博士学位。
这个消息让父亲和哥哥为他感到高兴和骄傲,觉得他终于突破了自己,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就算是神童也会有烦恼和解决不了的事情,但好在沈诗钧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找到正确的路,走出人生的路。
博士毕业后,年仅18岁的沈诗钧被多家美国著名企业邀请。
但是对于沈诗钧这样一个天才少年来说,对名利的追求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
从踏出校园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在思考如何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和方向。
2018,沈诗钧向加州大学递交了简历。他想成为一名数学老师。
学校收到这份简历的时候,第一眼就被这个男生吸引了。所有人都很惊讶。18岁,他敢申请教授。他为什么要?
以我对沈诗钧的了解,我终于被他的优秀所折服,加州大学同意了他的求职申请。
沈诗钧如愿以偿,来到这里教书。
来上课的同学也对这位老师充满了好奇。
因为大部分学生也就十八九岁,而他们的数学老师也和他们一样大,这不得不让他们佩服这张东方面孔。
有同学在网上发帖,说“真不敢想象我比大学老师大一岁。他真的很厉害!”
沈诗钧的课程受到许多学生的追捧,其中一些是为他开设的。
沈诗钧看着面前的一群同龄人,完全没有了老教师的霸气模样。
他和学生们相处得很好,在这里他不仅获得了一份工作,还获得了一次特殊的交友体验。
但是在加州工作并不是沈诗钧人生的选择,而是他人生的一个跳板。
他和学校签了五年的合同,到时候又要面临人生道路的选择。
当父亲问他要不要回国时,沈诗钧仔细想了想,坚定地对父亲说:“我一定会回国发展的。”
这正是沈父一直期待的。他希望儿子能回到香港,来香港教书。
沈复点点头,意识到儿子看不见了。他赶紧回了一句:“好,好,回家就好。”
有人学习赚钱,这也是很多妈妈的选择,但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教书育人,却拿着低廉的工资做着最伟大的事情。
像北京大学的魏东·沈伟一样,美国各大高校和企业都重金聘请他。他不为所动,始终坚持自己的初心。两个馒头和一瓶矿泉水可以满足他的生活需要。
但他们之间的区别是,沈诗钧很有钱,但魏东义两袖清风。
即使他们的人生经历大相径庭,但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他们都选择了自己想做的事情。
也许在真正的学者心目中,当老师比很多高薪工作对他们更有吸引力。
与其说沈诗钧是“神童”,不如说是“学霸”。
在很多领域,智力是一个足以把很多人挡在门外的门槛,“神童”基本都能跨过这个门槛,轻松入门。
但是入门后能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除了聪明以外的很多因素,比如坚持、自律、努力。
所以,如果一个“神童”没有做出突出的成绩,那是很正常的,没必要像某些媒体那样大惊小怪。
目前社会上存在一种“鸡宝宝”现象,即父母着力培养自己的孩子,努力让孩子成为“神童”。
比如从学会说话,就是双语启蒙,培养双语宝宝;从幼儿园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一天必须看十几本绘本;2岁上早教班,3岁报兴趣班,有的课外班不止一个。
而这些父母,都在期待自己的孩子成功,女儿成功。他们觉得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但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必然会剥夺孩子享受童年的权利,时间会被用于学习,没有时间让他们自由支配,孩子的幸福感会降低。
父母不必把他们的社会压力强加给孩子,除非孩子是自愿的,就像沈诗钧一样。
我们应该向沈诗钧的父亲学习,不管孩子聪明与否,只要孩子积极向上,有正确的价值观,能过上好日子。
社会包容性很强。如果孩子不是“神童”,请不要勉强他,给他一些自由成长的空间,也许过一段时间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人生不止一条活路,一条出路。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过上自己喜欢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