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容生平实录。

1960年秋,王海容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俄语专业,后赴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英语。根据学校的教学方向,她毕业后将成为一名中学教师。然而,毕业后,王海容从未做过一天老师。她入学时没走“后门”,毕业时却走了个大“后门”。

1965 165438+10月,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外交部。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王海容被安置在外交部办公厅。起初,王海容的工作主要是负责部长和总理之间的消息收发,以及其他秘书工作。然而,由于她的特殊身份和背景,以及尊敬的周恩来总理的特殊照顾,她在外交部有着特殊的“份量”。

1965 165438+10月,王海荣作为外国语学院的毕业生,加入了外交部办公厅。按照一般情况,他最多只是个部门秘书。后来是“文革”开始,持续了三四年。这期间,王海容去了中南海,在毛主席身边活动。虽然他没有特殊的职位,但他的“活动权力”与高级干部是平等的。

1970年夏,周恩来直接提名任命王海容为外交部礼宾司“负责人”。

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礼宾司副司长,参与接待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

1972年5月至1974年7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分管礼宾事务。

1974年7月至1979年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了。这一天,王海容和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一样,伏在毛泽东的遗体前痛哭。一个时代结束了,王海容的“黄金时代”也结束了。

1976 5438+00年6月,四人帮倒台,中央和国家机关涉案人员全部被隔离审查。因为身份特殊,王海荣也被停职了。经过反复核对和解释,王海荣把自己的问题说清楚了。

1978从2月底开始,王海容的工作关系从外交部移交到中组部,等待工作再分配。为了适应新的工作,中央决定让王海容去中央党校进修。根据中央党校的辅导安排,每个学员的学习时间是半年或一年。但是,王海容在中央党校呆了三年。

1984,王海容终于被重新任命为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职位虽低于外交部副部长,但仍保留副部长待遇。从此,王海容身边的神秘光环消失了,但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形象出现了。

扩展数据

人物轶事

王海容进京后少在中南海。先后就读于北京市著名中学师范大学女子附中、北京市女子五中。繁花似锦的季节,王海容勤奋努力。在人生的航道上,她也是一帆风顺。

王在中南海丰泽园的聚祥书店当了20多年的客人,尤其是在文革前。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常抽空与家乡父老及程潜、齐白石、薛公绰、张、仇敖、张骞等湖湘先贤名流相聚中南海丰泽园,王也经常参加。

席间,主人和客人谈笑风生。毛泽东很有心情,还特意照顾了一下老朋友带来的孩子。王海容作为一个女孩,就是这样和乃祖一起进出中南海,并逐渐熟悉了毛泽东。

毛泽东对王海容和王启华有着特殊的爱。王海容和的二女儿李讷年龄相仿(李讷两岁)。因为经常和王一起去中南海,她和李讷成为了很长时间的密友。虽然他们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性格爱好有很多共同点。

作为毛泽东的至亲,再加上与李讷不同的友情和亲情,王海容不仅可以随意出入中南海,还能在丰泽园待上一段时间,几乎成了毛泽东家的“编外人员”。

盛年的王海容,衣着朴素大方,性格文静,家风书香。她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有着独特的教养。有一种普通女孩少有的气质。这让毛泽东非常高兴。

有一次,和王的爷爷奶奶在中南海坐着聊天。“海蓉,你快中学毕业了吧?”毛泽东兴致勃勃地开了腔。“嗯,今年就要毕业了。”王海容点点头。“毕业后有什么打算?”毛泽东笑着问。“爷爷主席,我还没想好呢!”王海荣说了实话。“你可以去报考大学!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人才!”

“我学习一般,可能考不上。目前,国家正处于建设时期。培养一个国家的大学生要花很多钱!如果我考不上,我就当工人,当农民……”看到王海容从小就把个人理想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毛泽东非常高兴。

他对坐在旁边的王说:“天问,你有个好儿子,好孙女!看看海蓉。在这个年龄,你有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这太棒了!”

“润之兄,别夸她了。她有很多缺点,需要你多多教育!”毛泽东听着。他挥挥手说:“天问,别客气。如果你能帮助或不能,教育他们的兄弟姐妹。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的话让王和王海容的祖孙三代兴奋了好一阵子。

1962 65438+2月2 6日。它恰逢毛泽东的70岁生日。他破例在中南海办了家宴。除家属外,湖南的张土昭、程潜等老人也应邀参加了会议,王也应邀参加。

那天,毛泽东心情很好,特意关照所有的游客带走一个孩子。王自然就带着王海容一起去了。那一天,王海容第一次见到了随父亲张一起来的张。她没想到,仅仅两年后,她就像一样尊张为师,后来在外交部工作。

宴会开始前。兴高采烈的毛泽东讲起了古今沧桑的兴衰,最后问起了儿孙近况。真诚地聘请张作为他的英语老师。

“拜师”后,毛泽东又和王海容聊了起来。“毛羽,我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我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我可以留在这里,即使我是我们家的一员。你想要吗?只是不知道你爷爷愿不愿意放弃,你放心不下?”

王听到的这番话,心里很不痛快:“润哥,20多年前我把德恒送到延安,你带他走上了人民解放的光明大道。今天,海容跟随你,走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我怎么会不安和不甘心呢?"

王海容人生的第一次挫折是在1957年的盛夏。在高考中,王海容从孙山落榜,她当化学工程师的梦想顿时成了泡影。那时候社会风气很好,北大清华这样的大学没有后门可走。当然,以樊姬先生的清廉家风,王家是坚决不会向有关部门求助的,更不用说敲毛泽东的“后门”了。

起初,王海容很沮丧,但她并不气馁。她和一些落后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学习小组,在家自学以补上功课。她心里还是有大学梦,还是有化学工程师的愿景。1958“大跃进”如春雷般搅动中国,王海容的少女心开始躁动不安。

王海荣想参加工作,加入时代的大潮。但她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他们想让王海荣好好学习,第二年参加高考。王海容倔强的性格第一次表现出来。她瞒着家人满大街跑找工作,最后找到了北京化工厂。

王海容的心还是连着化学,她还是想做门捷列夫和罗蒙诺索夫的后代。偷偷办完了进厂的所有手续,王海荣终于亮出了底牌。木已成舟。面对既成事实,大家都不知所措。停顿了很久,他们默认了王海容的选择——半开明半无奈。

王海容很快踏进了北京化工厂的大门,默默地开始了她人生中短暂的学徒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