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著名人物的师傅都是谁?

关羽张飞无主。

分析

张飞简历:“一姓张,名飞,字义德。住在卓君县,我有一个相当大的农场,卖酒和杀猪,我擅长与世界各地的英雄交朋友。我只是看到大众看名单的时候叹了口气,就问了一句。”

关羽简历:“我姓关,名宇,字仙。后来改云长,河东解情郎。”我杀了他,因为他在这里很有势力。我逃离江湖已经五六年了。听说军队在这里招贼,我也来招了。"

两人都没有提到自己的武功,甚至连“从小练武”这句话都没有。更重要的是后续的剧情。刘决定起兵后,制了一把青龙偃月刀,又称“冷色锯”,重82斤。张飞使八分钢矛。”你看,在这之前,你们俩连武器都没有。关羽不得不说,毕竟拿着82斤的大刀逃跑有点困难。张飞不该这样。他有钱有房子。如果他练武的话,他连一把像样的矛都造不起。

可见他们平时不练武术。

那么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是怎么得来的呢?

他们的武功来源于他们的职业!

据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网站介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武术的产生从来都是由生产活动决定的。”

关羽张飞也不例外。

汉末武术没有系统化,不具备通过向师傅学习成为武学大师的条件。要成为高手,一要有天生的体魄,二要悟性高,能从生产活动中了解攻防技术。以此为导向,我们来分析一下张飞和关羽的武功和事业的关系。

张飞的主要职业是杀猪。用杀猪刀杀猪。与张飞的兵器不同,但技术特点相同。杀猪的时候不是用猪刀砍,而是捅。所以本质上,杀猪刀不是刀,类似于矛。猪杀了以后要脱毛,脱毛前要充气收紧皮肤。通常的做法是用铁钻从背部往腹部刺,然后拔出铁钻,给腹部充气。张飞没有打气筒,只能用嘴吹。铁钎是小矛,张飞自然选择了矛作为武器。

再加上长时间对着猪吹气,张飞学会了巨大的肺活量,可以在长坂坡前大吼大叫,吓跑曹操的百万将士。

《三国演义》中没有提到关羽的职业,但众所周知,关羽逃亡期间是卖枣的。卖了五六年的枣毕竟是个职业。关羽不善经商,买不到好价钱,却还能维持生计,可见他的进货渠道非比寻常。如果货物是通过正常付款购买的,资本早就没了。关羽有案在手,劫枣的可能性不大。另外,要抢,也要抢钱。关只一个人去枣园打枣子。枣园是个厉害的地主,打他的枣就是打地主,不用出钱,心安理得。为了避免惹事,关羽总是穿绿色。他看到有人来,就爬到枣树上躲起来。一身绿衣服,一张枣红色的脸,藏在枣树里,谁也看不到。

想必关羽不会爱惜枣树,只是拿了一根大竹竿,狠狠地打了一下。高中的时候,我半夜拿着大竹竿去学校偷柿子,我知道在枝叶中挥动竹竿需要多大的力气。关羽就这样打了五六年,练就了无穷的臂力。从技术特点来说,挥舞竹竿和挥舞大刀是一模一样的。于是关羽选择了一把82斤的大刀。

打枣成就了关羽的武功,也造成了关羽武功的严重缺陷。

关羽曾经和赵云在牛头山打过仗。战斗发生在一条两边都是树的山路上。

”关羽奋然上马,倒转青龙刀,凤眼圆睁,蚕眉直起,直奔卧牛山。满山的树枝像波浪一样破碎,关公跑向一棵白杨树。赵云看到关羽不是来打将军的,而是进了无人区。待他要发问时,关羽早冲到树下,拿刀将杨树断成两截。”

关羽的武功起源于打枣。冲锋时精神高度集中,路边的树勾起本能反应,持刀直取树木,大大出丑。

关羽也因为这个弱点被俘虏,丢了性命。

关羽冲出麦城,沿着一条山路逃跑。他不想赤兔马绊倒,关羽被马忠俘虏。就算关羽倒下了,他的功夫还在。马忠是个无名小卒。他怎么会被俘虏?我想马超曾经徒步作战,杀了韩遂和他的五个将军。关羽虽然累,但对付一个马忠应该绰绰有余。但也是山路,山路两边都是树。关羽举刀欲战,只见两旁树木众多,一时不知该砍哪一棵。犹豫了半分钟,已经被马忠捆住了。

总结:通过分析关羽和张飞的武功特点和典型事例,得出结论:关羽和张飞的武功源于他们的职业。我们认为,这一结论可以推广到三国的所有军事指挥官。根据这个结论,可以分析武将的弱点,从而设计合理的战术,轻松战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