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未来赢在教育。
引言:教育是个人幸福和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所以,要梦想未来,首先要赢在教育上。好在苏州多年来在全省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走在苏州,你总能感受到这座人文名城迈向教育现代化的强大脉搏。然而,旅程没有终点。不,只有更好。在越来越高的起点上,苏州如何在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中保持优势?瞄准“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崇教好学之国,通识教育益学之地,教学双馨之城”的愿景,苏州拿出了怎样的“绝招”?
每年政府主导的教育书面承诺。
新闻点击:
“(2月25日)2013年度全市教育目标责任书签订。各县级市、区政府向市委副书记、市长周乃祥递交了目标责任书。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目标责任书更加具体、细化、科学、系统、可操作。它不仅有6个一级指标,还在6个一级指标下细化了30个二级指标。”
深度解读: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较早地把“科教兴市”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并把教育现代化作为基础工程,始终坚持教育优先、适度超前发展。因此,推进教育现代化是各级党委政府关注民生、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1994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教育发展目标责任制。这不仅使教育现代化成为政府的“军令状”和“硬任务”,也为全区推进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1998率先普及高中教育和15教育;2004年率先普及高等教育;2007年,我们率先实现了教育的基本现代化...正如苏州市教育局局长顾月华所说:“20年来,尊师重教让桑受益匪浅,许多感人的故事、感恩的人、难忘的历史让我们感到欣慰,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行为,也是一种政府行为、社会行为。市县乡党政领导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加大投入让孩子学会“不差钱”
新闻点击:
“未来两三年,高新区将新建和改建一批学校,预计资金投入超过1亿。”上月底,苏州高新区教体局局长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虽然区内不少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已经深入人心,但为了教育现代化的更高目标和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高新区教育今年强势开启了“二次创业”。实验高中重建、实验初中重建(主要是新建实验楼)、新区第一中学重建、壶关南庄搬迁安置区新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同安第二中心小学选址设计今年已经启动。还应努力在科技城建立高质量的教育链...
深度解读:
苏州市民中流传着一句话:最美的建筑,靠的是学校。建设美丽的新学校,不断树立教育现代化学校的新标杆。
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苏州各级财政优先考虑教育发展需要,尽可能加大教育投入。“十一五”期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620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达到405亿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138.9%和154.7%,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速超过18%。小学人均教育经费从4710元增加到9878元,年均增长20.34%;初中从5260元增加到13057元,年均增长25.52%;普通高中从5654元增加到12144元,年均增长21.06%;职业中学从4674元增加到6983元,年均增长10.55%。全市新建幼儿园177所,小学77所,初中34所,普通高中12所,职业学校11所。截至今年秋季开学,全市新建、迁建、改扩建21小学和6所初中。
人才高地晒楼不止树品牌。
新闻点击:
五一假期刚过,苏州市教育局推出的“对话青年教师”沙龙活动走进苏州市实验小学。“关注男生成长”这一热门话题成为当天的讨论话题。教育局领导,包括一把手局长,各办公室主任都在和基层的青年教师面对面。“能否引入更多样、更科学的评价体系来培养优秀的男生?”老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育实践,坦诚表达了内心的困惑和思考。教育局领导认真倾听,诚恳回答。气氛热烈,充满专业精神。深度解读:“对话青年教师”是今年3月苏州市教育局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搭建的又一创新平台。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先后走进了苏州十中、草桥中学、实小小学。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有省级人民教育工作者10人,省级教授级高级中学教师61人,省级特级教师200人,省级名师360人,省级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365人。但是,师资建设是没有止境的。进一步提高教师水平,尤其是占苏州教师队伍半壁江山的青年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科研能力,已被确定为苏州教育现代化提升“软实力”的核心策略之一。
去年9月,苏州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成立了教师发展中心。“我们希望把中心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高起点、高规格、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专业机构,提升苏州教师整体素质。”该中心副主任胡明说。“以更高标准的现代化为目标,我们的教育要从看数据、看设备、看账目,转变为看教师发展状况、看学校日常生活、看家长满意度,实现从“晒楼、比数据、追奖牌”向“比竞赛、提内涵、建品牌”的转变。”教育局顾月华局长说。
面对困难,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高质量和适当的教育。
新闻点击:
刘俊云是苏州市友联第二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一家四口人在城中村租了一套20平米左右的房子。家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脑,甚至连书桌都没有。然而,在家里得不到的快乐,在学校可以找到;说起自己的学校,刘俊云很自豪:“我们学校像花园一样美丽。今年校园里添了很多小椅子,图书馆也变大了,新书也多了。”在吴老师的悉心照料下,这个曾经内向的小女孩变得自信开朗,成了班里的“小管家”。
深度解读:
友联二小是苏城一所普通的新村配套公办小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学生的80%以上。走进校园,绿草如茵,各种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一应俱全;一个有事业心、有爱心的教师团队,充满活力;各种社团、风格、做法丰富多彩...目前,苏州全市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公用经费多、教师素质好、管理水平高、学生人格好。
在苏州,像刘俊云一样平等接受素质教育的“新苏州人”有321800人,全市公办学校比例超过70%。同时,《苏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合格标准(试行)》出台,越来越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基本达到苏州市“合格学校”建设标准。在昆山,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都建起了苏州的合格学校。2011,苏州率先以“教育e卡通”实现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交、轨道交通免费。去年,这项惠民工程扩大到城市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2万多名学生。
苏州还寻求解决“入园难”等普遍性教育问题。从学前教育三年规划到新的学前教育三年规划,今年以来,苏州除了各级政府下达建设101幼儿园的“军令状”外,还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市引入育婴点,解决“取缔无证幼儿园”的困局。
以学生为本,摒弃“GDP至上”的功利主义教育
新闻点击:
今年4月中旬,记者从苏州市立达中学校长费建华处获悉,该校初二学生沈玉兰在综合实践课上拍摄的一张鱼尾鳍血流图,被牛津大学出版社“拍”下,将用于出版社即将推出的《新高中生物》教材中。
“当我第一次收到邮件时,我感到非常突然。因为学校里这种综合实践活动太多了,从人文、社科、艺术、科学到实践生活,有五六十种。”费建华校长表示,“我们一直倡导尊重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搭建各种平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据悉,新高中《掌握生物》第二版预计今年6月出版。届时,利达中学和学生沈玉兰的名字将出现在教材中。苏州学生超强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能力也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播。
深度解读:
教育现代化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应该培养谁?如何培养人?充分重视学生的主动性、潜能和差异性,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育为先,坚持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改革课堂教学,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这是苏州教育的答案。
以学生为本,坚持素质教育,建设课程非常重要。苏州的学校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形成了一系列源于课程标准、经过重组的校本课程,构建了丰富多样、可选择性强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程改革中自由、主动、持续地成长,不断展示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与之相对应的是,2007年,苏州教育亮出深化素质教育“三规”的创新大旗:把时空还给学生,把体育还给学生,把爱好还给学生,规范办学和教学行为。素质教育的阳光照耀着每一所学校,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要分数,而是要摒弃只分数的“教育GDP最高”的功利性。“我们可以站着取得好成绩,为什么要跪着取得呢?!"省特级教师黄厚江曾对记者说。用北大招生办一位负责人的话说,“苏州学生知识面广,综合能力强,发展潜力足”。近年来,苏州高考每年捷报频传,各项指标均领先全省。每年都有四五百人被国内外最多的大学提前录取。
附:苏州教育现代化大事记
1982,率先普及小学教育;
1992,在全国地级市率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998,率先普及高中教育和15教育;
2004年率先通过江苏省“双高考”督导评估,在全国率先普及高等教育。
2006年,率先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2007年,五市七区全部通过省级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评估,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2010被确定为首批创建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
2010年确立“2015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元年;2020年,率先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苏州教育概况
全市各级各类中小学1178所,其中省级优质园区272所,占61.3%;全省四星级高中33所,占49%;全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11所,占比31%。在校学生1038300人,教职工701000人,其中专任教师60200人。苏联有高等院校20所,独立学院5所,普通高校全日制学生187800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42900人。全市学龄前儿童三年入学率达到99%,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继续保持100%,初中毕业生入学率达到99.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5%,职工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5%,老年教育入学率达到18%,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