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解读

专门机构整体改革首提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指出,这是中共首次提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新提法应该是本次全会公报最突出的亮点。他说,这涉及到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和治理国家能力的现代化。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许耀桐也表示,一方面,治理强调多元主体,国家管理者是主体,人民也是主体。另一方面,治理也和渠道有关。以前多是单向的,自上而下,而治理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甚至从中间向上向下延伸。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带头人”

“可以说,这是新时代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统领’。”有专家带着各界的期待解读了这个新成立的机构。

“这一轮改革的范围和力度是前所未有的。以前各方面的改革主要由国家发改委承担。作为国务院的职能机构,它在制定发展战略和宏观管理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谢春涛说,但是,由于改革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以及加强各项改革的统筹协调的必要性,国家发改委在某些方面是有限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一方面,公报显示了整体性、全面性的推进,注重各项改革的相互呼应,包括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相互呼应,包括市场体系完善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呼应,以及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收入分配的呼应。此外,各方面改革的重点也比较明确。注重完整性和系统性,以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张立群认为,公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非常明确和系统。通过这一制度的完善,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将竞相生成,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将充分涌流,这些创造的成果将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孙晓丽表示,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政府做政府该做的事,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优势。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良性运行,离不开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努力。在全会公报中,有专门一节讲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如何从几个角度实现有效的政府治理。公报提出了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组织结构,二是政府的职能,三是政府的管理方式。事实上,这三个维度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政府治理的有机整体。能否超越现有的利益格局?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委员常修泽认为,下一步的改革如果按照现有的决定进行,必须要有一个畅通的渠道和权威,因为下一步遇到的困难会更加严峻,相关的障碍势力依然存在,而且在一些改革领域,障碍势力的影响不可低估。

因此,作为高层的改革领导机构,如何超越现有的利益格局,如何掌控当前的大格局,是下一步改革的关键。为什么有些改革措施出台后受阻,是因为要顾及现有的利益格局,尤其是垄断行业,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到2020年,中国的各项制度将更加成熟和定型。

为期四天的大会在中国的关键十字路口树立了里程碑,为“何去何从”指引了新的方向和路径。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制度和党的建设制度,以及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都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纲领性文件中有系统的部署。

全会提出了时间表:到2020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科学规范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领导小组的成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保证。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推进非常重要。公报中提到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这让我们对改革更有信心。他认为,公报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与全社会的期待是一致的,也与此前提出的到2020年分三步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