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的第八种力量:张颖与“柳池巷”

安徽桐城有一条100多米长,两米左右宽的巷子,差不多有300年的历史了。这条巷子的入口处有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两个大字“礼让”,就是著名的“六尺巷”,名声很好。

记得有一年的春晚,“柳池巷”的故事变成了《柳池巷》的歌,在九州传唱。

“我的两堵墙有几百米长。走在道义中间,站在礼让站的两边。我家一条巷,宽六尺,无限,隐于谐诗。”

正如歌中所说,“柳池巷”源于张颖的一封信,这是一首诗。

相传清康熙年间,安徽桐城有张姓和吴姓两大家族为邻。今年吴家扩建房子,张家认为侵占了他们的宅基地。这两家都是祖上传下来的,又不缺钱,所以互不相让,相持不下。官司打到衙门,给政府出了个难题。两家在当地都是知名家族,官司打不破。无奈之下,张家写信给朝鲜官员寻求帮助。收到信后,张颖没有急于过问和处理此事,而是写了一封家信,也就是这首诗。“一纸书只为墙,容他三尺?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秦始皇。”张嘉收到了张颖的回信,明白了诗的意思,放下了争执,主动将自己的城墙后撤三尺,重新修建。吴家听说后,被张家的谦让感动,三尺后就放弃了。因为一堵墙而闹上法庭的两家,彼此谦让,反而闹出了两家之间的这个“六尺胡同”。

那么,这个在朝鲜当官的张颖是谁?

张颖,那可是一代名臣。清朝康熙年间,出身秀才,先后担任国子监学士、兵部右侍郎、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

清朝没有宰相这个职位,“三堂三馆”的大学士其实就是内阁官员,而且都是高官,协助皇帝处理国事,做宰相的工作。在“三馆三馆”中,文华殿大学士的地位仅次于保和殿大学士,相当于今天的政治局常委(PSC),是名副其实的核心级别的高官。

张颖是这么大的官员,但她善良、谦逊、低调、有修养。古人说“慎之又慎,战无不胜”。在这一点上,康熙帝大加赞赏,“时时谨小慎微,有古臣之风范。”

圣紫晶有句谚语“窦燕山有正义的一面。教五子,名闻天下。”张颖也是窦燕山式的人物。张善于修身养性,以身作则,家风正,传承好。“教六子出名”更厉害。

一代名臣张是的次子。他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学者。他深受雍正帝的信任。他是一个比他父亲更大的官员。历任礼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记录)、军机大臣。他真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在清朝,一个汉人能坐这么高的位置是很少见的,可见他的德行高尚,能力超群。

和张不仅自身优秀,而且善于总结提炼,著书立说,训诫后人。其中的《从荀斋语》、张的《成怀园语》,“其言如布帛之简重,持家涉世、修身、待人之事,尤透彻至诚。”正如张家训,后人循规蹈矩,循着风格,一代一代传下去,家就越兴旺。

所以“一门之内,祖孙先后进南书房,从康熙到乾隆。几十年后,这是前所未有的。”

张父子令人敬佩!